32岁福建医生,辞职回家乡当农民2年,专注传承古法工艺
我叫彭传明,是福建南平一个小山村的农民,今年32岁,我平时喜欢制作一些古法工艺作品,也会把我的制作过程拍下来上传到网上,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与点赞,不到两年的时间,我的社交平台就拥有了963万的粉丝。但是也有的人说我模仿李子柒,无论大家怎么说,我都要坚持我的爱好,传承并发扬古法工艺。我的性格比较内向,就喜欢做手艺活
我的性格比较内向,也有人说我木讷,但是我就是喜欢做手艺活,一做起来就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我从2020年1月开始在抖音上发布做手艺活的作品,头一个作品是使用竹子制作了一个马克杯。使用锯子、锉刀、钳子等工具,经过拉锯、打磨、抛光等方法,把一个竹筒做成了一个光滑的马克杯。
我还会手工制作鲜竹沥饮料,我将竹子一节节锯断,然后从中间劈开,将一块块凹形竹片依次放在炉子上文火烤制,然后将竹片沥出的水分接在杯子里。用了很多块竹片经过文火烤制,才接出来一杯鲜竹沥,鲜竹沥颜色淡绿,味道清甜很好喝。
我还会用自己制作的小木滤网收集玉米花粉,用来泡水喝;
我还会自己养蚕,用蚕砂做成了枕头;
我还用艾草,薄荷等植物通过浸泡等方式做成了古法花露水;
我还会用100多斤甘蔗做成了3斤古法红糖;
用3天时间复原古代妆品棉胭脂以及古代香水等;
用4个月的时间还原已有九百年传承的南葛庐非遗古法技艺橘酿葛根粉;
用5个月的时间记录水稻一年的生长过程;
我还用8个月的时间复原福建古法竹子造纸术;
而且还用2年的时间制作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不到两年的时候,我已经制作了180多个手艺作品,也都上传在了我的社交平台上,得到了网友们的点赞和喜欢,网友们称赞我是一个传承古法工艺的手艺人,给我点赞的越来越多,关注我的网友也越来越多。
不到两年的时间,我的社交平台就拥有了963万的粉丝。
我在收集玉米花粉我做的手艺活中,最多的是古法工艺作品
其实,虽然我做的手艺活比较多,但是我喜欢的还是制作一些古法工艺的作品。我喜欢制作古代妆品
我会用艾草和薄荷等制作古法花露水、用丝瓜藤上的汁制作古法保湿水、用陈米和珍珠制作古法散粉、用白僵蚕和茯苓等制作七子白膏、用紫草和红蓝花以及茶油等制作古法口脂、还用木炭和青黛等制作出《甄嬛传》中的螺子黛。
其中有一个古法花露胭脂,我花了两天时间制作完成后,有一个人想花3万元买去。
这种花露胭脂,据说在古代是卖六两银子,也只有富家子弟才能购买得起。而我把它复原了,之所以做好后有人想花3万元买,因为它里面需要用到胭脂虫提取的胭脂红色素。胭脂虫是一种珍贵的染料,3400元一千克。因为它较贵,所以有一些大品牌的口红里也不会加入胭脂虫。
胭脂虫,是一种珍贵的经济资源昆虫,它寄生在仙人掌上,原产于美洲,它是天然的高质量染料,胭脂虫体内含有胭脂红,可以制成胭脂红色素用在化妆品和食品中等。
而且在制作花露胭脂时,还要用到1500克左右的桃胶,桃胶也上百元一斤,所以这道花露胭脂成本比较高。
我制作花露胭脂用的胭脂虫
花露胭脂的制作:
我先将1500克左右桃胶放在透明玻璃杯子里,加水泡发一整夜;然后将玫瑰花瓣一瓣地掰下来,在水中清洗干净后,放入透明玻璃杯中盖上盖子,放入锅中蒸开,将蒸好的玫瑰花瓣用纱布包起来,使劲挤出玫瑰花汁,装入透明杯中;
然后在木臼里放入1000克左右胭脂虫,捣成深红色的粉末;
为了提取胭脂红色素,我将胭脂虫粉末倒入烧开的沸水锅中,用木筷子不停地在装满沸水的透明锅中搅动着,然后用纱布过滤出粉渣,再加入柠檬汁固色,接着将透明蒸锅放入木碳炉子上煮干水份,就把胭脂红色素给提取出来了;
我将提取好的胭脂红色素倒入玫瑰花汁中,并且把泡发好的桃胶煮开,用纱布将桃胶挤出汁水,也倒入玫瑰花汁中,再加入冰片防腐,将玫瑰花汁倒入小锅,放入木炭炉子上再次烧开,待变凉后倒入洁白的瓷器化妆瓶里。
一道古代妆品:花露胭脂,就制作好了。
有的网友想花3万元买这一瓶花露胭脂,但是我拒绝了。我只是一个农民,这只是我的爱好,平时农活不忙的时候,我就做做这些古法工艺活,展示给大家看,并不是为了要卖。
我将制好的花露胭脂倒入小瓷瓶里我喜欢制作古法生活用品
我还会用构树叶和山姜子叶制作古法洗洁净、用艾草制作古法蚊香、用砖硝和木炭等制作古法火折子、用木姜子制作木姜子油、制作古法鸡舌香香糖、制作古法猪胰皂、制作古代竹盐牙膏等。
古代火折子的制作:
我有一个制作古代火折子的作品,让我意外收获150万量的点赞。
古代没有打火机,要想携带火种怎么办呢?其实古人也是有智慧的,他们用的是火折子。
古代火折子是这样制作的:
首先要找农村的老房子,从老房子院墙的砖上用刷子仔细地刷下砖硝;
将木炭放入石臼里,捣成粉末,用细漏勺过滤去掉粉渣,然后将砖硝和木炭粉混合起来,并搅拌均匀;
然后将从地里割回来的红薯藤放在清水里浸泡三日,与棉花和芦苇花上下叠放,用锤子锤成薄薄的一层棉絮,放在太阳下晒干;
在晒干的棉絮上均匀地撒上松香粉末、硫磺粉末、樟脑粉末以及砖硝和木炭混合的粉末:
接着将加了各种粉末的薄棉絮紧实地卷起来,放进用竹子制作的小竹管里,上面露出一点棉絮头,用火将露出的棉絮头点燃出火星,这就成了古代的火折子。
当古人不需要用来点火的时候,就将小竹管盖上盖子,棉絮头就不会继续燃烧了;如果需要用来点火,就将小竹管的盖子拔下,用嘴吹棉絮头,棉絮头就开始冒火星了,这就是古代的火折子。
古人确实有智慧,在没有打火机的古代,带着这样的火折子出门,确实挺方便的,如果需要用火的时候,只需要将火折上的棉絮用嘴一吹,就可以出火星,用来点燃木柴取暖或者做饭等。
我这个作品上传一个周的时间,就获得100多万的点赞,到现在为止这个古法火折子的作品获得了150万的点赞,而这个作品也让我一周时间就涨了173万的粉丝。
我制作的古代火折子我喜欢制作古法文具用品
我制作的古法文房四宝的系列,让我的作品升化了。
我只是农民出身,从来没想到这一条只有8分钟的"古法制墨"的作品,让我一周涨粉173万,这个作品的播放量达到了2.1亿。
这个古法制墨的作品虽然只有8分钟,但是实际上我是用了两年时间完成一个完整的制墨过程。
古法墨块的制作:
我从2018年秋天就开始制作古法墨块。
我准备了30多个大碗,依次在碗里倒入半碗桐油,放入棉线点燃火苗,然后又在每个碗的上方10几厘米位置挂上一个倒扣的同样大小的碗,下面碗里火苗燃烧产生的烟灰就附着在上面那个碗里,等凉了后我就依次在每个大碗里将烟灰用刷子刷下来;
接下来再洗烟灰,等泥沙下沉后,把上浮的烟灰捞起来,需要放置一年时间阴干;
然后再用卯榫技术制作出墨条模具;
接下来将十几种药材煮出来的药水和牛皮胶混合,熬成可以拉丝的状态,再倒入阴干后的烟灰中不停搅拌;
然后捞起用力反复敲无数遍,打成为墨泥;
接下来要将墨泥放进墨条模具盒里定型,定好型后取出来,用剪刀将墨块四边修剪平整;
然后要把平整的墨块再放置一年,每日还要翻面,这种纯手工古代墨块才能拿出来使用。
看到这个耗时两年才制出来的一块块墨,网友们也很震憾。
有的网友说从头看到尾,才知道原来两年才能成墨。而且有的网友感觉我像李子柒一样,都在进行着中华文化传承。
还有的网友说我像非遗古法传承人一样,说佩服我。
有的网友说:墨块竟然是桐油灰加上药材熬制出来的,被作品震撼住了,被中华文化深深吸引了。
面对网友的点赞,我制作起古法工艺作品更有动力了,我陆续上传了笔、纸、砚的古法制作,让古法文房四宝的制作过程呈现在网友眼前,激发了大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我为了制墨在收集烟灰有人说我模仿李子柒,我要向她学习
有的网友说我在模仿李子柒,说我的作品和她的有相似之处,可能是因为我也生活在农村里,大家喜欢这样的田园风光,而且我也会做很多的手艺活,大家才这么认为吧。
我家的院子里有水井、有木炭、有炉子等,院子外面不远处有一片竹林,前面还有一片自己用5个月时间打造出来的茶园,离家不远处有清清的小河、郁郁葱葱的山林。
我制作的一些手艺作品用的原材料都是就地取材。
要制作古法蚊香需要用到艾草等植物,我就去田间的地头上薅一把;要制作竹筷子,我就去院子前面的竹林砍一颗竹子;要制作古法散粉需要用到河蚌里的珍珠,我就去村子前面的小河里去挖一些河蚌......
总之,我制作的这些古法工艺作品所需要的原材料,都是从田间地头、或是山林里获得的。
正是由于我也生活在农村田园里,大家观看我和李子柒的作品时,感觉很向往,仿佛如陶渊明诗中的田园居生活一般: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後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李子柒非常了不起,她会很多的手艺活,比我会得更多,我并没有刻意模仿李子柒,我一直在向她学习。我也喜欢过李子柒那样的田园生活,我佩服李子柒的动手能力,她通过美食来传播中国文化,我想通过做传统古法,让更多的人了解古法工艺的魅力,传承古人的传统手艺与方法。
我还有一个制作竹筷子的作品,就通过展示制作过程向大家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确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我在作品中介绍:筷子,长度七寸六分,代表了人的七情六欲;上方下圆,对应着天圆地方,所以又言民以食为天;筷子一分为二,使用者二者合一,又突出了一个合字,寓意和为贵。
我用自己的作品展现更多的古法工艺与传统文化,也希望能带动着越来越多的网友去了解、去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我在竹林里砍竹子为了照顾年迈母亲,我辞去医生工作回到家乡当农民
很多网友看到我会的手艺活这么多,都对我产生了好奇心理,想了解我更多的生活故事。
我出生在福建的一个偏远小山村里,父母都是农民,我从小就刻苦学习,想跳出农门,经过努力,我考取了福建医科大学。
大学毕业后,我如愿当上了医生,原本我想可以把母亲接到城里过好日子了,可老人在村子里住习惯了,不愿意离开,我思考很久,母亲把我养大也不容易,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我决定辞去医生工作,回到从小长大的小山村。
我回到了从小长大的房子里,扛起锄头成了一名农民。
我从小就看过父亲用竹子造纸,一直对中华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我希望弘扬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古法文化与工艺,于是我就有了想法,打算利用自己家门口或者大山里的一些原材料,用传统手艺制作来展现古代工艺和文化,激发大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于是在农活不忙有空闲的时候,我就开始研究传统的古法制作,也会把自己的作品发到网上。
因为我从小在农村里长大,家里的农活也干过很多,有一定的手艺经验;青年时在福建医科大学里读书时,学到的一些药材方面的知识,对于制作古代妆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再后来当了农民后,我喜欢看古书,也从书里学到了很多古法工艺的制作方法。
等到真的动手做起来,我才发现其实做这些手艺活并不容易,真的耗时耗力,有时要准备一些材料的花费也挺大。
我做的古法制墨虽然上传的作品只有8分钟,但其实一块墨块要完整制作出来,我是用了两年时间,确实挺耗时的;
在制作古代花露胭脂时,加入的胭脂虫是3400元一千克,成本确实有点高;而且上百元一斤的桃胶,也要用1500多克,才做出一小瓷瓶胭脂;
制作3斤的古法红糖,就用了100多斤甘蔗。
我平时做这些手艺活的时候,又经常穿着一件晒掉色的灰白色对襟上衣、一条发旧的深蓝色裤子、一双军绿色沾满泥土的胶鞋,一双手都因为干活还裂开了口子、用的锯子等工具也陈旧了。
所以有的网友就感觉我在山村的生活像杜甫一样清贫,纷纷留言让我直播带货吧。
其实面对我喜欢的古法工艺制作时,我是沉浸其中的,生活上的窘迫并不算什么,我要像苏轼那样,热爱并享受生活。
所以我并没有直播或是带货。
彭传明在砍甘蔗制作古法红糖
结语:我的性格比较内向,回到小山村成了一名农民,平时没有有事干的时候,我就拍点作品,这只是我的爱好。但是我也有我的理想与愿望。我希望通过我的古法工艺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热爱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并发扬中国古法工艺。
生活虽然清贫,但是我仍然坚持我的爱好,希望大家能支持我,我将更用心地制作出更多的古法工艺作品,展示给大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