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做到校长,说难确难,说易也易。一般的中小学,特别是高中,都有升学压力。通常从教师做到校长,大多是优秀的年轻教师,工作能力突出,如锥处囊中,又喜欢管理,情商不低,领导认为提为中层,对推动学校工作非常有利,而是机缘巧合,中层正好缺人,又无具有人脉的关系户,这时候,你才会被推上中层。在中层,负责一方面的工作,成绩突出,当校长空缺,又没有有人脉的对象,这时候才会被推上校长。当然,也有在边缘小校因能力突出,关系户又不想落边,直接上小校校长的,也因人的能力太突出,学校工作鹤立鸡群,被平为大校中层由中层上校长或直接上校长,当然也要没有关系户从中打劫。如果中层或校长的位子不空,如果有人脉优势的人存在,普通教师不论你能力如何,都很难做到校长。校长只有一个,教师有一群。这是难。如果你能力有一般,你也想从事管理工作,你有人脉,而且你的人脉是可靠的,你很快会上中层,如果胜任校长工作,很快会上校长;如被不胜任校长工作,你会被转换成其他管理工作,比如上调一级单位,从事副职或其他管理工作。如果你工作没有多大的瑕疵,你人脉好,还要可能会提拔。总之,你上校长的位子并不难。但能力很弱或者对管理毫无兴趣者,也没有这种机会。这时,人脉几乎没有作用。 一个普通老师想要当校长,首先得明白校长是千锤百炼,百炼成钢!想当校长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机遇,业绩,关系,谋略。 我以自己熟悉的一个中学校长为例来具体解读。 先简单介绍他的基本履历:1962年出生,1984年师专毕业后在某乡镇中学任教,1990年任教研组长,1994年任政教主任,1995年任副校长,1999年任校长,2008年调任县城某中学校长至今。他从普通老师熬成校长,用了17年时间。 一、机遇 这个机遇就是指校长出现空缺情况。校长一般是能上不能下,一朝当校长,终身是校长。校长在一所学校一当就是十年八年的情况很常见,如果不退休或调走,校长位置非他莫属。由于每个地方学校就那么几所,所以校长成了极度稀缺资源,其他老师就算望穿秋水,也无可奈何。 我所说的这位校长,毕业后没几年,就边教书边做推销学生资料的生意。他用高额回扣为饵,将试卷成功地销售到了全市多数中学,赚得盆满钵满。他跟当时校长关系很好,校长慢慢将他提拔成政教副校长。 1999年时,他的机会终于来了,原校长被调到乡镇中心校做校长,他战胜了另两位副校长,成功晋级。 二、业绩 一个老师要想做校长,在教学上要有较好业绩。否则上任后容易遭人非议,难以树立威信。再者,现在教育局选拔任命校长也还是要看工作实绩的。 我熟悉的这位校长,平心而论,教学能力还是很强的,对学生要求也很严格,教学成绩在县内小有名气。所以他当校长,老师们也很服气。 我见过一个校长,平时教学成绩一塌糊涂,完全靠关系"鸠占鹊巢",去一所小学做校长,结果才不配位,没多长时间就被老师们联名轰下台。 三、关系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关系就是"东风"。坦率地说,只凭机遇和业绩,想当校长绝无可能,这个你懂的,我也不好多说。 我熟悉的这位校长当年推销资料时,经常假冒校长身份去跟一些学校负责人打交道,深感权力重要,下定决心也要当校长。他想方设法攀上了当时县里第三把手,认做远房亲戚,逢年过节拜访,关键时候还是这位靠山帮他上位。 当年我学校里的同事如今有二位调到外校当校长去了,传说一位是靠亲戚,另一位靠同学。 所以说,你自身条件再好,如果没有人脉,还是死了心踏实做一个优秀老师吧。 四、谋略 能做校长的,不是人精,就是戏精。他们清楚人情世故,懂得进退取舍,工于心计,长于算计。一般普通老师,大多认真认死理,或朴质或迂腐或清高,并没有做校长的潜质。 我熟悉的那位校长,被他"顶"走的原校长其实不想离开初中去中心校的。他下了一盘很大的"棋",利用关系,以年龄大体弱多病为由让原乡镇中心校长办理退休手续,空出位置,再"逼"原中学校长去中心校当校长,自己成功补位。 他在校长任上时,曾经遭到原校长和几个竞争对手的"猛烈还击",缠斗了几年,他明里暗里用了很多手段,有的还真不能拿上台面,最终坐稳了位子。 今年,这位校长58岁,估计他是一定要在校长位子上干到退休了。 所以,你要问一个普通老师当校长有多难,我只能说,可能会比中500万彩票大奖容易一点。 另外,农村偏远小学需要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校长,去村小当校长应该容易得多。 谢谢悟空邀请。 "从教师做到校长有多难"?在我的人生经历过程中,从教师做到校长的难易,体会到了一个校长履职尽责的五味杂陈。 一,在七十年代的民办教师经历中,我们在一起做教师的人,陆续都离我而去,离开自己的乡村学校。在没人当老师的情况下,上级组织当场排板任命我既是校长又是三个年级的班主任。从未想过当一个小学校长的我,就这样轻而易举的成为一名所谓的校长,真是我万万不可思议的"爱好"。但在真正的具体位置上,我真是力不从心,爱莫能弃,与其说校长不如说"备马桶"。只有自己知道当一个校长的无能为力与"高测试卷"。 二,在我做学校校长十几年的时间里,又是不知不觉,糊里糊涂的成为一名学区校长。在惊慌失措或者是措手不及中接过"接力棒",刚刚几年,我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头发白了,体重减了,睡不着了,消瘦多了……殊不知这个需要走很多复杂过程的校长,在我这里没有人知道,不费吹灰之力而得到的"升职加薪",好比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更好比"如坐针毯",火烧眉毛……我也不知道从当老师到当校长的后台和背景是什么? 我看这个问题从中小学来说,不是易难问题,而是机遇问题,没有机遇你就是熬到什么时候,也没有个头;有机遇教导主任不用当副校长,就可以直接当校长,所以,这个问题说难也难,说易也易。 从一名普通教师做到校长还真不容易。 一般来说存在三步关键,哪一步没迈好,都不能做到校长。 首先是从教师晋升到学校中层干部,这不仅需要业务能力要说得过去,重要的是需要在工作中表现出一定的管理和组织能力,在老师中具有一定的威信。 第二步更关键,在中层管理岗位要有优秀的表现,做出一定的成绩,要让校长充分信任你才有可能提拔为副校长。尽管副校长是局管干部,但因是校长的助手,校长拥有一票否决权,只有校长认可才能进入组织考察程序,当然也要获得教育主管部门的考察认可。这一步的竞争比较激烈,很多学校中层干部难以通过这一步晋升。 由副校长晋升校长要等待机遇。一般来说只有等校长调离或退下来才有机会,主动争取反而欲速不达,甚至被打压而失去可能性。有了机会位置也不一定属于副校长的,因为有可能空降或从外校调一名校长来填补空缺。即便是老校长离任,离任前的推荐也非常重要,所以副职要踏实干好本职工作,全力支持校长才能有较大机会接班,否则,校长离任前的荐言够副校长喝一壶的。 校长的业务能力不一定要太高,关键在于宏观掌控力,对政策的理解执行力,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协调能力,对学校办学思路的洞察力和远见卓识。 总之,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要踏实苦干,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有为才有位,有位才更有为。 谢谢邀请。从教师到校长确实很难,但是却因人而异,有的人穷其一生,就是爬不到校长这个金字塔的塔尖,有的人则因为机遇来了,比较顺利的坐到校长的高位。其实,要从教师做到校长,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就是看你入了教师这一行,有没有想做校长,有没有适合做校长的潜质。校长并不是光有教学能力就行,还要具备管理能力,要考虑学校的全面工作,如教育质量的提高,老师队伍的培训管理,教学环境的改善,学校的秩序和安全,与社会各界的关系,与教育主管部门的联系等等,即使你具备了做校长的条件,也还面临着学校内外其他人的竞争,另外机遇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正好校长位置空缺了,有的学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校长了,这都是机遇,能够让你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总之,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你准备好了吗? 你好!谢邀。 个人理解,教师和校长角色不同,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执行者,校长是学校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工作内容侧重点不一样。能力要求也不一样。 现实中,校长可以不是教师,但教师一定是师范专业出身!校长可以不懂教学但可以管理教师,教师会教学但不一定懂管理。所以由教师熬到校长比较难。 仅供参考。 首先你得讲不好课,然后安排你做教导干事,在教导处向教导主任学习教学管理。几年后提升为教导主任。再过几年就可以提升校长了。 教师多如牛毛,校长凤毛麟角。从教师做到校长说难比登天还难,说易易如反掌。 有教学能力的不一定能当校长,没教学能力的也不一定当不了校长。这就应了那句老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选择校长的标准不一定看资历和能力。主要看机遇和与某些有关领导的关系。世上有几位校长是埋头苦干干出来的,还不都是处心积虑抓住机遇,靠人提携当上的。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校长的教师,有可能是好老师。好老师往往默默无闻埋头苦干。想当校长的教师一边教学,一边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一旦有校长调动或退休,就迫不及待地向上级领导示好,请客送礼拉关系。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他们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超人毅力。这样的人往往要比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教师机会多的多。 一,调座理论 机遇给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并且稍来即逝,看你抓住否。校长头衔,如同你当班主任给学生调座位一样简单。自荐,举荐,领导发现三种渠道,象征性考察,民意测评系例操作,副股级领导ok。 二,搬砖理论 过去有婆媳都守寡,婆婆是过来人。知道年轻息妇会春心荡漾,叫儿媳每天晚上把院内东墙砖搬到西墙根,第二天把西墙根砖搬到东墙根,日复一日,寒暑易节,过几年也就沒有想法了。 只要校长把教师工作安排满负荷,不会有精力出幺蛾子。 本点子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切勿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