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的湖南话有特色但难听懂,毛岸英好奇爸爸为何不讲普通话?
1949年10月1日,全国人民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在了北京,这座经历了无数沧桑巨变的城市将再次见证划时代的历史时刻!
下午三时,在30万军民的欢呼呐喊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用他响亮而又沉稳的声音向全世界做出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
一刹那间,举国沸腾,中华民族终于又一次迎来了新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在《义勇军进行曲》的环绕声中,在无数红旗的拥簇下,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73年后,当国人再次回忆起这段激动人心的历史时,主席洪亮的宣告话语仍回荡在每个人的耳际。
然而,有些人也会注意到,在开国大典之际,毛主席说的并不是我们今天广泛推广的普通话,而是带着浓重的湖南口音。
对于这个问题,毛主席的长子毛岸青也曾询问过父亲,那么主席又是如何回答的呢?这里面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从湖南走出来的革命者
毛主席说方言这件事不仅我们好奇,就连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也十分不解。
(毛岸英)
有一次他终于按捺不住自己心中的疑惑,向父亲提出这个问题。听到儿子这么问自己,毛主席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感慨地说到:
"我是个‘老顽固分子’,这口韶山腔,一辈子也改不了喽!"
毛主席玩笑般的话语里其实饱含自己对家乡的深情。这陪伴一生的湖南口音也正是毛主席家乡情怀的真实写照。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在了湖南省湘潭县的一个农民家庭。
(毛主席故居)
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同当时中华大地上千千万万的普通农民一样,老实本分,一辈子以务农为生。
到了他的父亲毛贻昌这辈,生活条件才慢慢有了改善。毛贻昌上过几年私塾,当过几年兵又勤于劳作,家里逐渐富足起来。
他娶了来自潭乡县的姑娘文素勤为妻,生下了自己的儿子——毛泽东。
毛泽东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是在湘潭韶山这一片小小的天地中生活的,但他的思维却从未局限在这个小山村之中。
童年时期,毛泽东便跟着私塾先生熟读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
私塾毕业后即便被父亲要求在家务农,他也常常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地从书中获取知识,甚至还经常因此和父亲发生口角。
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从未出过韶山的毛泽东才在少年时期便立下了"为穷苦人民找出路"的壮志初心,为他此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合影,四排右二为毛泽东。)
十八岁那年,毛泽东第一次走出家乡韶山来到长沙。刚开始,他抱着弃笔从戎的心愿加入了新军,兵营的列兵生活给这个初出茅庐的书生添上了一抹军人的勇武。
然而毛泽东很快意识到只是从军并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半年后他毅然退伍,转而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继续求学,并在毕业前夕和蔡和森同志组织创办了革命团体——新民学会,开始了自己的革命实践。
1918年,正值风华正茂年纪的毛泽东为寻求真理,决定远离家乡到北方闯荡一番,于是便和几位同学远赴北京参加赴法勤工俭学运动。
为了解决生计问题,毛泽东的恩师杨昌济先生将他引荐给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做图书管理员。
一开始,大家都不乐于同这个操着浓重南方口音的年轻人交谈,但这并没有磨灭毛泽东求学的热情。
闲暇时分,他经常拿书向李大钊先生请教问题。富有真知灼见又勤奋好学的毛泽东给李大钊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不仅经常向他推荐新书传递新思想,还主动把毛泽东介绍给胡适等人。很快这个说着南方话的年轻人就在北大崭露头角。
此后数年,青年毛泽东一路辗转于湖南、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参与革命运动和建党活动。
(毛泽东参加中共一大 油画)
从红色起点一路走来,这位操着一口浓重湖南口音的革命家领导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带领广大中国人民走向独立,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古诗有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时在韶山生活学习的经历给予了毛泽东一生难改的乡音。
湖南方言成了这位一路从韶山走出来的革命家一生难忘的情怀,也成了毛主席独具特色的语言魅力。新中国为何推广普通话?
毛主席身上便发生过很多有关方言的趣事。比如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减少日军轰炸带来的伤亡,我军广泛号召陕北地区的百姓积极挖掘防空洞以防不测。
(毛主席与群众交谈)
在这期间,毛泽东经常一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视察工作。有一次,他刚好路过当地百姓挖防空洞的现场,便主动上前询问道:
"你们挖的这个洞洞,能不能藏下一个人呢?"
挖洞的同志听完有些不解,这小小防空洞怎么能装得下一个营呢?但面对上级的询问他只好如实回答:
"这个洞太小了装不下一个营,一个连都装不下,最多能装下一个班。"
毛泽东听完也是大为疑惑,这回答简直是驴唇不对马嘴,好好的一个人怎么突然变成一个营了?
两人面面相觑了好一会儿,毛泽东才突然意识到在湖南话里"人"和"营"发音相似,怪不得这位同志搞糊涂了。
想明白这一点,毛泽东不禁哈哈大笑,一边摆手一边说道:"师傅,我说的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营’。"
没想到这位同志依然没反应过来,又不好意思讲,只好又按原话回复了一遍。毛泽东听了并没有生气,反而耐心地伸出一根手指边比划边问。
二人比划了好一会儿,这位同志才总算搞明白刚刚问的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营",这才顺畅地交流下去。
毛主席的湖南方言有时不仅在交流上带来困难,甚至也成了外交翻译的棘手难题。
(毛泽东会见外宾)
一次,毛主席在同外国来宾交谈时,说了这样一句话"美国的灰机到处灰。"
一旁的翻译人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时间楞在一旁,这"灰机"是个什么东西,该咋翻译呀。
幸而毛主席身旁的工作人员很快反应过来,原来翻译听不懂湖南方言,于是连忙向他解释说主席说的是"美国的飞机到处飞。"
翻译人员这才恍然大悟,马上把话翻译好,对话才得以继续。可见为了便于人们交流理解,在全国大力推广普通话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毛泽东的东方语言艺术与语言魅力
而毛主席为何不改说普通话,一方面是因为他说了大半辈子的湖南话,再改说普通话十分困难,另一方面湖南方言也逐渐成为伟人身上的独特标志。
不过,尽管毛主席一生都是在讲湖南话,但是湖南口音在大部分场合都不影响大家的理解。
这是因为,毛主席的语音体系是以湘潭话、湘乡话、长沙话、普通话 四位一体的。
现在让我们再来回顾一遍毛泽东主席1949年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那句振奋人心的宣言。
"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句话当中,"同"和"中华"分别发"den""zong fa"的音,带有浓厚的湘乡口音。
而"人"和"国",发的是"ying"和"guai"的音,富有浓郁的湘潭口音。
而"成立"一词的发音则是"zen li",带有明显的长沙话味。
因此,这句话读起来便是:
"同(den)胞们:中华(zong fa)人(ying)民共和国(guai)中(zong)央人(ying)民政府今天成立(zen li)了!"
除此之外,普通话也是毛主席语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毛主席在讲话过程中往往会尽量避免使用那些只有家乡人才能听懂的词汇,尽量将方言用词普通化。
因此毛主席对外交谈用的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方言,而只是略带一些口音罢了。
其实除了毛主席,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过程中我们的很多领导人说的都不是普通话而是自己的家乡方言。比如邓小平、陈毅是四川人说的是四川话,叶剑英是广东人,讲的是粤语。
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都有意识地将发音向普通话靠拢。不过乡音难改,带些口音也是难以避免,但这样的改变已经足以让彼此听懂对方话里的含义。
也正是因为大家都相互理解,开国元勋们在讨论起重大军事行动、军事战略和政策指挥时,才能很快达成共识,协力革命。
(毛泽东和群众)
尽管说方言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沟通难度,但是在很多场合,方言也拉近了领袖和群众之间的距离。
比如毛主席为了走到群众中间去,还特意学习了四川话、河南话、江西话等。
在井冈山时期,毛主席经常要向当地的百姓宣传革命思想,讲解各种政策。可那时在井冈山的父老乡亲一般都说客家话或者江西话,而毛主席讲的湖南话在当地几乎没人能听懂。
面对这种情况,毛主席并没有放弃亲自向当地百姓宣传的想法,而是一边找身边懂客家话的同志当"翻译"一边学习江西话,努力用老百姓都通俗易懂的语言同群众们交流。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毛主席的努力宣传下,红军的革命思想和政策方针都很快在当地百姓中传播和执行开来。
主动采用亲切的口音同人民群众交谈问题,真正走到人民心里去,由此也足见伟人的语言魅力。银幕口音之争
领袖们说方言这个问题不仅我们在关注,在影视艺术创作中也备受争议。有的人说,影视创作中领袖人物应该说普通话,因为普通话明了、易懂,说起方言观众们可能听不懂,况且也与推广普通话相违背。
比如在早期电影《大决战》第二部当中,有陈毅和邓小平在一起回顾往昔的场景。
在这场戏中,陈毅吟诗勾起了邓小平回忆起自己的留学欧洲时因从事革命而被通缉的往事。
在表现时,演员用的是方言演绎,有些观众表示听不懂四川话,这一段抒情回忆内容听得云里雾里,其艺术表现力也大打折扣。
当然,也有人对此表示质疑,认为领袖人物说话本就是方言土语,演绎角色时出口方言,亲切自然,更显得人物塑造真实可信,没什么不好。
比如在电影《巍巍昆仑》中,毛泽东在战友面前吃辣椒,一边吃一边用湖南话抑扬顿挫地感慨:"不吃辣子就不革命……"
用方言演绎的这段话显得更为生动传神,一下子就展现了毛泽东特有的幽默和乐观精神。
再如古月饰演毛泽东,张口就是浓重的湖南腔调,配上手掌语和稳重的步子,一下子就把人们心目中的毛泽东形象给演活了;
王铁成饰演周恩来,讲的是淮阴味的京话,身体上突出微曲的右臂,艺术地再现了领袖人物的独特风采。
毛主席的饰演者古月
笔者认为,影视演绎当中,领袖人物说方言更为贴合人物形象,不仅尊重真实的人物历史,同时也展现了领袖人物独特的语言魅力,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能从中再次回忆和找寻到伟人的痕迹。
关于影视艺术中领袖人物说方言还是普通话的问题,大家又是怎么看待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男明星你喜欢硬汉型的还是伪娘型的?真男人就应当喜欢硬汉型,伪娘有什么好,没演技没实力!NO。1李小龙他身高173,体重却只有124斤,满身却是肌肉,一秒出拳9次,踢腿达到6次,世界级功夫巨星,他的每一部电影里都是硬
临沂市最具有代表性的菜是什么?糁煎饼卷大葱太多了!一署秧子渣豆腐二临沂炒鸡三糁四十足全蝎五辣椒炒咸魚六烂疙瘩炒肉沂蒙三丝,光棍鸡炒鸡炒豆渣锅塌鱼又名元宝锅塌鱼,为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地方传统名吃,因形扁无骨塌倒而
你认为最能代表中餐的五道菜(不分菜系)是什么?第一道鸡豆花,第二道佛跳墙,第三道宫保鸡丁,第四道葱烧海参,第五道回锅肉小鸡炖蘑菇,红烧肉,清炒山药,肥肠豆腐,糖醋鲤鱼我也没有去过中国什么地方(旅游不算,没法了解当地饮食),只能
想买个小米手机,2000内的买什么好?题主你好,小米一直都是性价比高的品牌,前不久小米发布的小米8青春版和小米8SE都是挺不错的两款手机,性价比都很高。小米8SE小米8SE配备后置AI双摄像头,拥有1。4m大像素,支持
节后证券开户万一免五是否又掀起浪潮?先说一下什么叫万一免五。万一指的是证券公司收取的交易手续费率为万分之一,就是每交易1万元收取1元的手续费。免五,稍微复杂点。证券公司收取交易手续费时,有个最低收费,就是至少收取5元
重庆合川有哪些规模以上的企业?重庆合川有哪些规模以上的企业?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叫规模以上的企业,规模以上企业简称规上企业。1998年,国家统计局将工业统计范围划分为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两部分。2011年开始至今,
为什么有人觉得网上火的重庆火锅,重庆本地人却很不屑?美食家蔡澜说过一句话大意就是重庆人总觉得,自己常光顾的小店最好,除此之外,都是下品。哈哈,这大概是老顽童的玩笑吧。但重庆人爱吃火锅,会吃火锅,是不争的事实。火锅中任何一丁点的小毛病
北京有哪些明星?北京作为帝都,出产的明星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在全国首屈一指,在此列举十大美女明星!1章子怡1979年2月9日出生,籍贯北京。2000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1998年主演张艺谋电影
中国传统武术有没有实战作用?当前社会与以前不同,物欲横流,人人都为名利,所以有真功夫的人很少,远不及以前。传统武术立足于实战,没有实战就没有功夫,从古至今,那种真正注重功力练习的拳师都会实战。杨露禅凭太极拳可
娱乐圈有哪些过气明星又再次翻红了的?容颜老去蒋勤勤,堪称和平平无奇古天乐一样神存在的实力派演员。出身琼瑶剧的她,愣是凭着端正饱满的容颜演成了正剧收视保证。蒋勤勤严格意义上算不得过气,但是为了丈夫陈建斌的事业腾飞,她牺
电影匆匆那年里方茴和陈寻最终都没有在一起,到底是谁的错?肯定是方茴错了!从整个影片来看,陈寻心里一直爱着方茴,但方茴就像个神经病!吃醋猜忌报复怀孕堕胎,哪一样不是她自己作的?好端端耽误了陈寻的大好青春。特别不喜欢电影这个设定。就因为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