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六岁参军入伍,走出了那个偏僻而贫穷的老家,就一直在外面打拼。我在城里扎稳根基之后,帮助家里的几兄妹都先后走出了小山村,父母亲也被我们接到了身边,经历了几十年的异地生活,他们完全融入了这座城市。 父母亲虽然身在城里,但心里依旧惦记着老家的一切,与那里的叔叔舅舅侄子侄女,还有左邻右舍保持着电话联系。 离开了老家几十年,我经常接到父母亲的电话,说老家谁谁谁去世了,谁谁谁家儿子结婚女儿出嫁,谁谁谁七十八十大寿,谁谁谁家建房上梁,必须要去祭奠或者送个人情。说实话,这些人我大多没有什么印象,既然父母亲发话了,我也不能表示反对,尽管工作很忙,但还是挤出时间陪着他们去了。每次看到主人对父母亲的到来表示深深的感激之情,还有亲朋好友的问寒问暖,我就很感动。 有一段时间,父母亲说想在老家原来的地基上建房子,遭到了我们兄妹一致的反对。我们始终认为这辈子,以及下一代都在城里安居乐业了,何必多此一举呢?其实,我知道父母亲的心思,人老了总想着叶落归根。有个房子在那里,我们兄妹回老家时有个生火做饭遮风挡雨的地方。 这些年,老家掀起了修建水泥路的高潮,不论是村支书还是组长,都给父母亲打来了电话,请求他们给我们兄妹做做工作捐款修路。父母亲把我们兄妹召集起来,说老家修路是天大的好事,我们一家也是受益者,一定要带头捐款,还要找关系跟朋友打招呼,尽量争取政策上的资金支持。我们兄妹不但捐了好几万的款,还前前后后争取了相关部门几十万的资金,现在,水泥路修到了家家户户的坪里,让老家的人见了我们都喜笑颜开。 弹指一挥间,我离开老家近四十年了,父母亲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有一次,母亲从老家返回城里的途中,突然说了一句老家的人很淳朴,我跟你们父亲这几十年与左邻右舍攒下的情谊,够你们享用好些年了。那一刻,我的眼泪莫名其妙的流了下来。 最好不要参加,看开了最好。其实都是一些无用的社交。这样说也许会被许多人骂,没有良心,忘恩负义啥的,但是一切都会归于尘土,无需计较太多。 该不该参加老家的红白喜事?我其实有两个观点的。第一个观点:想参加就参加,不想参加就不参加。 过好自己想过的生活,不被"道德绑架"。第二个观点:摸摸自己的心,跟着自己的良心走。 做人不能太无情无义,忘本的事不要去做。 "第一个观点,跟提问的描述一致,这里我就不再说了" 我主要讲讲,我的第二个观点:做人不能忘本。 饮水思源 从一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不是一蹴而就的。不管是在温室里长大,还是在恶劣环境里长大,都有非常弱小的时候,都有被呵护的那个阶段。 知恩图报 有一个词叫做"父老乡亲",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大多寄托了乡亲们的厚望,他们期盼你学有所成,他们期盼你大展宏图,他们更期盼你能建设家乡。 寻宗问祖 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以前的你知道哪里来,现在的你只知道哪里去。连根都不要的人,早晚会轰然倒塌的。 根才是本! 不论在何时,不论在何地,都不要忘了老家,不要忘了兄弟姐妹,不要忘了父老乡亲。他们一不图你财,二不图你权;老家的红白喜事,你有空就参加吧!现在的老家没这么穷,别人随礼200,没有人会要求你随2000,大家一视同仁。 他们不在乎你有没钱,他们在乎你是不是家乡人。你要是选择忘记出生,也不会有人怪你。大家还是过自己的生活,不会因你有任何的改变。 没有哪个人不是忙碌的。有心人能抽空参加,时间挤一挤总会有的,挤不出那是因为看不到利益。 我会参加老家的红白喜事,遇上红事走不开,也会给主家人随礼,送上一句祝福。倘若遇上白事,只要不是天塌下来,我都会赶回去参加的。家人都有"百年"的那一天,我不愿意看到家人走的太凄凉。 千万别说:生前不孝顺,死后百样作;注重白事的人,往往比不重视的人孝顺百倍。 谁没读过书?谁不知道无神论?谁不知道科学? 人要敬畏生死离别,别动不动就扯上封建。 我不知道别人家怎么操作的,反正我不会受任何人影响,我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遵从自己内心。我二十年前带着女儿离开老家江苏来到深圳,二十年的时间里,逢年过节我不会回老家,可是老家亲人以及亲戚办大事,我都会尽量去。实在人去不了,我会把钱转给我父母,让他们帮我出礼金。我的根本在老家,我不能因为我出来年数长了,就断了和老家的亲戚来往。我特地交代父母和我妹妹,但凡老家亲戚家有事,一定要告诉我。比如每年春节,我都会转钱给我妹妹,让我妹妹帮我给钱三个姑姑,父母那更不用说,更是要给。又比如我舅舅生病住院,我老爸会打电话告诉我,虽然我不会特地回去看他,可是我会让我老爸帮我带钱去医院看舅舅。又比如上个月我姑姑去世,我接到表哥电话,立马买了机票赶回老家,送姑姑最后一程。又比如表哥表妹家的儿女结婚,他们打电话请我喝喜酒,因为路途太远,我人不一定会去,可是我礼金肯定会到。俗话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才拉倒。至少老家的表兄弟姐妹们,都是和我有血缘关系的,我割舍不了。 在城市定居后,老家的红白喜事该不该参加,这是很多进城的农民,为此事都感到很纠结,我个人觉得,老家的红白喜事完全有必要参加,这样可以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 我有一位邻居,九十年代初期,便去广东佛山打工,他在工厂摸爬滚打十来年,后来自己开了一家小厂,当上了一个稍有名气的小老板,并且在当地买了房,完完全全融入了城市生活。 如今离老家湖南700多公里,村里大大小小的红白喜事,每次他都要参加,从不间断,碰上村里年纪大的老人去世,他亲自驾车回家,给老人送葬。 碰上村里一般的寿酒、结婚酒、进伙酒之类的酒席,他有时间一定会参加,实在没时间,便告诉他在家的哥哥、嫂嫂,给他代上一个份子礼,总之,尽管自己远在千山万水,家乡这份乡亲情,永远也不会忘记。 其实,农村现在进城定居的越来越多,至少有50%以上,如果这一部分人都不参与农村的红白喜事,也许农村的酒席中,失去了过去那种热闹的场面,农村会变得越来越冷清。 大家都同在一个村子,朝夕相处几十年,平时遇到什么事情,互相帮忙、互相照顾、红白喜事更是如此,这是一种乡亲友谊,世世代代留传至今,谁也无法磨灭。 假若村里遇上红白喜事,有人不愿意参加,其它旁人会说三道四,认为这种人不够义气,不值得交往,这样一来,在村里会显得很狐单,况且,以后自己摆什么酒席,人家也不会参与,我们当地有句俗语"天晴不去晒,下雨那有收"。 意思是只有付出,才能有回报,其实在农村,这种家庭确实很少,但也不排除没有,每个村1 2户还是有,有的由于家里经济困难不去参与,有的本来就不喜欢与别人往来。 农村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儿都有,但绝大多数邻里之间,都是重情重义,总之,农村人在城市定居后,老家的红白喜事,要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还有时间是否充足,若条件允许的话,大家相互走动一下,很有必要。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读者朋友,你们所在村里,情况如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下方留言讨论,谢谢大家! 应分两种情况:一是近亲属如兄弟姐妹,乃至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左邻右舍,老同学或平时关系较近的,必须参加。二是除上述之外的其它老家人的红白喜事,接到邀请的如果方便参加为好,不方便人不到礼到。没有接到邀请的,就不必凑趣了。 大前提是定居城市离老家不太远。 我对门一老大哥!(出五服了)!年轻时考上医学院,毕业在我们城市当了医生。结婚后,就定居城里,几乎不回老家了!村里红白喜事,他自然也就不参加了!前两年,他母亲去世了!很多事,也不是他一家五口人能做的,又回老家请的本家去帮忙!本家都不愿意去,毕竟大家都没有牵扯了,你也不该张这个口!后来才知道,他想把他母亲坟墓安在我们村公林,他去找村支书,村支书没答应(按说肯定是能安的,毕竟老人的户口在我们村)!最后找的本家去说情,也给本家挨个磕头,才去人帮忙给安葬了,同年,这位老大哥也去世了,因为户口没在我们村!他儿子买的公墓,据说三十万,使用期限是三十年。 我认为应该参加。老家的红白喜事是村用和家族传统下来的,我认为参加红白喜事一是给村里人争光,二是能增进家族和村里人的感情,三是为以后互相来往打下基础。 那就要看亲戚朋友关系了,一般是比老家是少了,但重要的事情重要的亲戚朋友还是要参加的吧。 应该参加。无论你走到哪里混的多么牛逼,都不能忘了那里是你的根。你是吃那里的粮喝那里的水长大,你的祖辈曾经生活在那里。一些漂泊在海外的成功人士都要回来寻根问祖,何况我们就生活在国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