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 我是某某家族的第多少代继承者,这是我们经常从外国人身上听到的自我描述,但这种描述在我国却十分少见,一方面因为我国的传承过于庞大,仅仅从姓氏来说,每个人的祖先都是贵族,而另一方面,则是我们对贵族的理解完全不同。 从古至今,真正的贵族其实要追溯到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的贵族文化则体现在遵守规则上,不管两个国家有多大的仇恨,都会非常严格的遵守战争规则,若有违反,必定群起而攻之。 一、文明战争 (一)参战规则 作为我国历史中战争数量最多的时代之一,春秋时期的战争被很多人称之为"文明战争",因为那个时候的战争有十分显著的特点:只能贵族参战,注重承诺与规则、不得偷袭。 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在春秋时期,只有贵族阶层才能参加战争,即使是最低级的小兵,也必须达到"士"的阶层,这就是为何春秋时期的战争对平民影响不大的原因,因为平民是不能参战的,充其量只能参与到粮草方面的工作。 而对于贵族来说,战争不但是看家的本领,还有相对应必须遵守的规则,当两个国家发生矛盾后,并不能直接发起进攻或者偷袭,也不能直接上门叫嚣,而是需要先和周天子提出申请,当周天子同意后才能开始战争,这点酷似现代格斗比赛中的约战,想要和另外一个拳手战斗,必须向举办者提出申请,举办者同意后才会去约定时间和地点。 那么是不是获得周天子同意就可以放开手脚战斗了呢,其实还没有到这一步,在双方约定好时间和地点并且双方见面后,必须优先派出使者见面,也就是俗称的"放狠话",如果这个时候使者能够谈拢,或者一方被吓倒,战争可以直接宣布结束。 那么使者谈判破裂后是不是可以放开手脚战斗了呢,战斗可以发生,但不可以放开手脚,像战术、偷袭、毒药等都不可以使用,必须两支军队正面交锋,如果没有分出胜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结束战斗,如果战斗结束,也不可以继续追击。 春秋时期的战争特别像现代的格斗比赛,在一定的规则内进行战斗,不能下死手,很多技术不能使用,还要接受裁判的判罚,从这点来说,春秋时期的战争就像是两个国家约架,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二)战斗方式 如果说后世的战争是一场混战,先进武器、战术、奇袭等无处不在,那么春秋时期的战争更像是决斗,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鞍之战,这场战斗被记录在《左传》当中,是一场晋国和齐国之间的战斗。 作为春秋时期的两位霸主,齐国和晋国的国力非常彪悍,但是这两个国家的战斗却是以"决斗"的方式来进行,两个国家各派出一辆战车,两辆战车面对面停好开始射箭,并且这次射箭的时候还不是乱射,而是我先射一箭,然后你再射一箭,看谁的箭术好先把对方给射杀,酷似我们现在玩的回合制游戏,我先打你一下,如果你不死,我就站着不动让你打一下。 如果这种方式不能结束战斗,那么就要派出更多数量的战车继续"决斗",如果不考虑战士的人权,这种战斗方式非常游戏化,甚至和打扑克有些许相似,完全和战争挂不上边,为何春秋时期的战争方式如此"奇葩"呢。 (三)战争形式的来源 之所以在春秋时期会出现这样"奇葩"的战争方式,一切都是因为当时的规则,春秋其实依旧属于西周统治的时代,而西周的统治有两大原则,一个是分封制,另一个就是礼乐制度,所以西周更像是周天子看着各位贵族不断争斗,然后将平民和城池当做筹码的游戏。 当两个贵族发生冲突的时候,并不会让他们大动干戈,因为平民不能大量损失或者说不能有任何损失,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劳动力,想要出气或者为自己争取利益,那就是在贵族阶层之内动手,赢的人挣了面子和资源(城池、土地、人口),输的人老老实实的把赌注交出来。 这样的战争形式最大程度保证了平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维护了周天子的统治,因为死了一个贵族,周天子可以立马再册封一个贵族,周而复始,所以春秋时期的格局基本很少出现变化。 但这也从侧面说明,周朝是属于贵族的时代,周天子就是那个最大的贵族,平民和贵族处于两个世界,平民更像是贵族从财产。二、规则的重要性 (一)大环境的稳定 为何春秋时期的贵族都会遵守规则呢,要知道这种战争规则对于弱小的贵族十分不利,对于那些有深仇大恨的贵族同样不利,但为何大家都会严格遵守规则呢,因为这是周朝定下的规则,同时也是大环境稳定的需求。 对于贵族来说,他们最害怕的事情不是战争,而是动乱,因为动乱会让他们失去对平民的控制,所以周天子就联合所有诸侯国定下了这个贵族,无论矛盾有多大,都必须"及时止损",并且不能影响到平民,这样有利于所有诸侯国的稳定发展。 (二)礼乐制度的约束 春秋时期,周朝对国内的管理使用了礼乐制度,这也是所有贵族都在遵守的一个制度,当时的礼乐制度其实就等同于后世的法律,只不过礼乐制度的约束力更多的集中的精神层面,你不遵守礼乐制度首先会遭受到谴责,而不是法律的制裁。 而且礼乐制度是贵族赖以生存的根基,如果礼乐制度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间就失去了天然屏障,无法继续保持贵族的身份和地位,因此所有人不管遭受了多大的损失,都不会却影响到礼乐制度的延续。 再简单一点说,当时的春秋国家之所以遵守现有规则,是因为有人在保护现有规则,这些人就是周天子和大型诸侯国,他们保护现有规则的原因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只要现有规则不被破坏,他们就可以一直保持自己地位和权力。 就好比越王勾践的复仇,他的整个复仇计划都在战争规则的范围之内,因此这场复仇并没有遭到其他国家的参与,那这份规则会不会被打破呢,如果利益足够弥补打破规则所遭受的损失,所有人都会尝试打破规则,这就是从春秋到战国的历程。三、礼乐崩坏 (一)规则制定者出现问题 任何规则的存在,必须有一个足够强大的规则制定者去保护规则,威慑遵守规则的人,春秋时期各种规则得以保持,就是因为周天子在当时有绝对的威慑力,但随着周朝的不断没落,到最后周幽王的出现,周朝已经无法再获得诸侯国的尊重,此时规则的稳定性已经出现了松动。 在来到东周之后,东周实际上在初期还有很大的威慑力,规则还没有完全被打破,但随着东周王室内部不断的发生混乱,规则的威慑力大不如前,大家已经开始不再遵守规则,而是在不撕破脸的情况下尝试挑战规则。 (二)打破规则 第一个开始挑战规则甚至打破规则的就是秦国,秦国地处偏远,在规则下难以发展,如果秦国想要做大做强,就必须跳出规则的束缚,所以在规则出现松动,周天子的威慑力降低之后,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对规则最大的挑战并不是允许平民参军,而是允许平民通过战功获得爵位,这相当于直接打破了周朝建立以来贵族的壁垒,任何一个人都能通过军功成为贵族,那么老牌贵族的地位将会岌岌可危,所以在秦国做大做强的同时,遭到了多个诸侯国的联合抵制。 不过这只是其他诸侯国中贵族的想法,对于平民来说,他们只能看到秦国给予了普通人成为贵族的权力,所以在秦国征讨六国期间,几乎很少遭到平民的阻拦,而秦国坑杀的四十万赵卒,也属于赵国的贵族阶层,也就是"士"。 在秦国开始打破规则后,其他国家也发现规则无法再对诸侯国形成束缚,于是越来越多的诸侯国开始打破规则,战争也出现了它真正的形态,春秋时期那种文明战争一去不复返,不过其他国家对规则打破的不彻底,也没有秦国反应的快,最终成为了秦国的绊脚石,眼看着秦国完成统一。四、结语: 虽然战国末期贵族和平民的壁垒被打破,但贵族身为特权阶层也找到了新的生存方式,那就是"家族"和"集团",从秦国完成统一一直到唐朝,一直都有各大家族的身影出现,虽然他们不是国家的领导人,但手中的财富和力量却让统治者也不敢轻易得罪。 春秋时期的贵族之所以遵守现有贵族,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就是规则下的产物,有了规则才有了他们的地位和财富,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能力挑战规则,一旦规则不再具有稳定性,失去了威慑力,规则很快就会被打破。参考文献: 《改变春秋史的十四场战争》黄朴民 商务印书馆 202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