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自古忠孝难两全",既然选择了大义,就很难为父母尽孝,尽到身为人子的责任。 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在国家大义面前,有无数的人选择背井离乡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而斗争。 而当战争结束,远离家乡多年的游子归家时,不免内心深处产生一丝畏惧,而在我党刘邓大军中担任3纵副司令郑国仲也不例外。 历经18年的艰苦抗战后,郑国仲终于重新踏上了自己阔别已久的家乡的土地,然而这时他的母亲已经认不出他了:"长官,你找谁?" 此话一出,郑国仲不禁潸然泪下,哪怕自己亲口承认了自己的身份,母亲都没有反应过来。而在这种催人泪下的场景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离家参军 1913年,湖北郑家塘村的一户普通家庭里出生了一名男婴,他的到来给初为人父人母的夫妻二人带来了无尽的喜悦,带着对孩子的期望,夫妻二人决定为他起名郑国仲。 但是,当时的中国人民受到了来自各个势力的压迫,一家人只能勉强维持生计。这种生活让郑国仲感到迷茫,为什么同样是人,有的人可以锦衣玉食,有的人却只能艰难求生呢? 年幼的郑国仲十分的不解,但是也没有人站出来回答他的问题。就这样年幼的郑国仲就带着疑问迷茫地度过了他的少年时期。然而,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件改变他一生的大事! 1927年11月13日,在我党的领导下,黄麻起义取得了成功!革命的种子伴着这股春风吹到了郑国仲所在的土地上。 也正是如此,郑国仲才对中国共产党有了认知,他才知道原来人是可以如此有尊严地活着,于是年幼的郑国仲便立志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 很快,这个机会便来临了,为了更好地进行革命,解放更多中国大地上的贫苦农民,解放军便在当地进行了征兵的工作。 当时的郑国仲只有16岁,但是年龄并不能阻碍他想要为人民解放而奋斗的心情,于是他便瞒着父母偷偷为自己报了名。 要知道战场可不是闹着玩的,战场上"刀枪无眼",一个不小心就很有可能会将自己的性命丢在战场上。 解放军战士看他还年幼,便猜到了他是瞒着父母报的名,便告诉了他战场的残酷性,希望他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得到郑国仲肯定的答复后。负责招收新兵的同志便让他回家和父母告别,毕竟此去路途遥远,而且很有可能会就此丧命。 但是郑国仲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此前因为害怕他丢掉性命,而不赞同他当兵的事情。害怕父母会再次阻拦,便没有告知父母,默默地跟随着部队离开了家乡。 而此时不知情的父母还在家中等他回家吃晚饭,见他迟迟没有回家,心中不免焦急,害怕他出了什么事情。 而在邻居的口中他们才得知,自己年仅16的儿子,竟然背着自己偷偷的报名参军了! 虽然十分生气,但是夫妻二人从此便开始提心吊胆的生活,每天都在为儿子祈祷,希望能得知他的消息,早日平安归家。 而郑国仲也从此便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铁血征程 加入红军的郑国仲并没有因为自己年幼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相反,他认为正是因为自己还年幼才更应该接受严格的训练。 经过艰苦的训练,郑国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了起来,他出色地完成了上级领导交给他的各项任务,并于1929年6月,郑国仲正式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此时,中国国内正在面临着蒋介石的疯狂绞杀,郑国仲和战友们一次次地冲锋陷阵,粉碎了敌人的阴谋。而在战争中,郑国仲展示了他出色的才能,一步步地升为了团长。 随着抗日战争的深入,郑国仲在百团大战中为我党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0年,中日之前进入了僵持状态,为了打破僵局,日军决定采取"囚笼政策",利用铁路等交通设施进行严密的布防,相依以此来对我我党的军队。 为了打破日军的阴谋,郑国仲接到了上级派给他的任务,他需要率领部队摧毁阳泉以西的正太路西段的铁路。 而在这段铁路中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地点—狮脑山。可以说占领了这个地方,就掌握了战争的胜利,而日军也意识到这个地方的重要性,派出了大量的兵力在周围驻扎。 所以,郑国仲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他并没有因此退缩。在接到首长的命令后,他第一时间率领部队赶到了狮脑山,并且修筑好了最基本的防御工事。 但是日军很快便反应过来,并派出了部队进行增援,誓要夺取狮脑山。随即双方便爆发了激烈的战争。 在这次的战争中,敌人出动了大量的轰炸机大肆进行轰炸。而郑国仲则冒着敌人的炮火进行了长达七天的战争,立下了战争中的首功,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此后的郑国仲更是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因为在他的心中始终记得自己的初心—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终身。游子归乡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开始疯狂追捕我党人员,出于战争的需要,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通过这次战争,我党直捣黄龙,为解放南京和武汉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当部队行进到黄安一带时,郑国仲想到了自己的父母难免近乡情怯。在外出作战的长达18年的时间里,郑国仲从来没有和家人取得过联系。 现在战争形势已经好转,郑国仲便想回家乡探望一下自己远离已久的父母,因此,便将自己的请求上报给了部队领导。 而领导们听说这件事后,便给他批了假,准许他回乡探亲。而越靠近家乡,郑国仲的心中便愈发忐忑,即使是面对枪林弹雨都面色不改的郑国仲竟然在此刻产生了退却的心理。 他害怕一回家迎来的便是父母逝世的噩耗,害怕自己会落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地步。幸而,老天还是眷顾他的,他的父母都还健在。 这时郑国仲的母亲打开房门后,十分诧异,因为她看见自己门口站着一个穿着军装,看上去十分有气势的"陌生人"时。 随即便颤颤巍巍地问道:"长官,你找谁?"郑国仲的父母因为长久以来都没有接到儿子的消息,便以为他已经死在了战场上。 看见父母已经如此年迈,和自己记忆中完全不同的形象,他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歉意,跪到了地上,哭着向二人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而郑国仲的父母听后先是愣了一愣,随即一家人便开始抱头痛哭,相互倾诉着对彼此的思念,为久别重逢感到由衷的高兴。 正是因为郑国仲等人的艰辛付出,我们才能拥有现在的和平环境。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麻木地接受着敌人的压迫,不站起来反抗的话,我们如今的社会又将是怎样的呢? 他们的行为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的精神将被我们发扬光大,永远流传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为了中国的崛起而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