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是制造业强国的重要标志。物流体系作为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集成化、专业化、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等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近期,《关于做好2022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发布,西安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挂上"国字号"招牌。现代化物流体系的布局发展,也很大程度地带动了西安先进制造业能级的提升,在"现代物流+先进制造"齐头并进的良好生态之下,西安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坚实有力。 一座城市,三个物流"国家队" 西安是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四种类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承载城市,其中陆港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已分别于2019年、2021年先后获批,分别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 11月23日,《关于做好2022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印发,发布2022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西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也入选"国家队"。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后,西安三个物流枢纽"国家队"将有效联动、互联互通、大力协同,进一步构建顺畅高效的流通体系。 本次获批的西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位于全国首批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枢纽核心区占地3.27平方公里,枢纽南北两大片区分为七大功能区。 其中,高新片区占地1.95平方公里,包含国际物流、新能源汽车和装备制造、科技装备3个物流功能区;经开片区占地1.32平方公里,包含汽车装备、生产加工、城市配送等4个物流功能区。域内生产物流仓储、加工和公铁、公空转运设施完备,枢纽与高速公路、高铁和城市轨道无缝衔接,交通条件极为便利。 另一边,在物流"国家队"新人加入的同时,作为资深"国家队"成员的西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也在持续为西安物流业贡献发展推力。 11月23日上午,满载康佳家电出口专列从西安国际港站发车,开往欧洲。这是康佳集团落地西安港,当年建成投产、当年实现出口的首趟班列,标志着长安号加速产业聚集效应凸显,西安国际港务区港产港贸港城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康佳家电出口专列的首发拉开了陕西康佳出口的帷幕。"陕西康佳智能家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钊感慨:"陕西康佳项目今年2月份开始建设,仅用8个多月就实现了投产,今天又搭载中欧班列长安号实现了出口,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康佳速度、西安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中欧班列长安号自2013年11月首发以来,年度开行量首次突破4000列,截至目前,2022年长安号开行达到4067列,运送货物总重达368.2万吨。 两业融合、联动发展 物流枢纽"国家队"带动之下,西安也在不断发挥招商引资对产业体系的牵引、支撑作用,坚定不移实施物流产业链精准招商。 招商助力之下,西安物流业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京东、顺丰、传化等国内物流龙头企业在西安加快布局,黄马甲、派昂医药、卡一车等本土物流企业成长迅速,城市配送、电商物流、医药物流、大件物流、农产品物流等专业领域物流业态百花齐放,基本形成以5A级企业为龙头、规模以上企业为骨干、中小企业为支撑的梯度发展格局。 截至今年2月,西安物流企业数量超过6000家,5A级物流企业9家,规模以上现代物流企业1144家。随着这次西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获批,西安物流产业集聚吸引能力将再上台阶,为后续进一步完善西安物流产业生态贡献推力。 大力招引企业的同时,西安还坚持聚焦项目,为物流产业积蓄发展新动能。仅今年10月,就有数个大且好的物流项目落地西安。总投资10.5亿元的顺丰西安汉唐中转场园区正式投用,东航物流西北临空产业园项目建成投产,延长集团"延铁智慧物流西北总部"也正式落户西咸新区能源金贸区。 项目加持之下,物流业更好的发挥了其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的价值,影响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仍以新获批的西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为例。坐落于高新、经开两区的西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毗邻西安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生产制造产业基地,直接服务三星、陕汽、比亚迪、隆基、杨森和华为等世界知名先进生产制造企业,同时还直接服务兵器工业、航空航天等产业,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成品的运输等环节缩短产品生产周期,保证产品生产的持续性,大大降低制造业整体成本,从而提高西安先进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西安发力先进制造业强市,给予了现代物流业更好的发展舞台,同时,依托物流业的支撑,西安先进制造业展现出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未来,西安将持续加速现代化物流体系布局,链接西安承载的大体量工业资源,深度耦合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快形成两业融合、联动发展的新局面。(来源:机遇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