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芹,她曾是中国顶流男星的妈妈;而现在,她是犯罪嫌疑人的母亲。 可以说,若不是她亲手"举报"了儿子,或许他儿子迟早要完,但也不至于落网的这么快。 2022年6月10日, 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吴亦凡一案。 罪名也随之曝光, 强奸、聚众淫乱,受害者还有未成年人! 2022年11月25日,吴亦凡强奸案终于正式宣判,迎来了大结局! 据央视新闻报道—— 吴亦凡一审被判13年! 吴亦凡的罪名,无论是哪一个都罪无可恕,数罪并罚下,他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结局——执行有期徒刑13年,附加驱逐出境! 自吴亦凡罪行被曝光以来,很多人声援正义呼吁判"死刑"。 而将顶流儿子送上"断头台"的,正是他的美人母亲,吴秀芹。 "双面人"吴亦凡的悲剧 吴秀芹出生在甘肃一个叫"白银"的地方,最初的秀芹也只是"小镇姑娘"。 但从小她就是美人胚子,皮肤白,眼睛放光,牙齿白得亮眼,穿衣打扮也很素净,但仍然难掩身材凹凸有致的玲珑曲线。 别看她长得秀气,但早年在南京做海鲜生意,也始终是一副女强人的样子,给外人感觉"这人脾气差,不好惹",更不敢惹了。 这样要强的性格也为她儿子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10岁之前,吴亦凡并没有在父母身边长大,而是在银川跟着爷爷奶奶。 10岁以后,吴亦凡回到广州父母身边,然而很快父母便离婚了。 吴秀芹很快收拾好国内的生意,带他去了加拿大。吴亦凡是加拿大籍,那时候成为加拿大籍真的很难,超过160万加币,也就是800万人民币,那可是在2000年。 最开始吴妈希望儿子考名牌大学读医科,在加拿大当医生,然后结婚生子过富足的日子。因此,她对儿子也是非常强势的,管得特别严。 据说,吴亦凡有段时间爱玩网络游戏,吴妈怕影响学习,直接拔了网线,他气得直接离家出走。 吴亦凡小时候长得还算高,也痴迷过一段时间篮球,打比赛还拿过冠军。 但吴秀芹觉得还是当医生好,于是强行停止了他的这一爱好。 吴亦凡交朋友,跟什么人来往,吴秀芹也是要一一了解,自己觉得这个人有点问题,她就要想办法阻挠,不断跟儿子啰嗦,然后开始一顿又一顿教育…… 吴亦凡在这么严苛的环境下成长,一心盼望着长大然后能够远离。 母亲病态的掌控欲,让吴亦凡感到压抑,二人的母子关系也非常扭曲。 吴亦凡因为不满经常离家出走,吴秀芹又把他找回去,还哭着和儿子和解。 对母亲的"暴力"行为,吴亦凡那个时候虽然有了一点模糊的自我价值观和一些渴望追求的东西,但是没办法,还是得跟妈回去,没有选择的余地。 吴秀芹的霸道就在于此——单亲家庭母亲的掌控欲放大到了极致,不得不说十分扭曲。 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小吴成为了"双面人"。 在合作冯小刚的《老炮儿》后,导演就曾说, 吴亦凡在他妈面前乖乖的,但只要他妈不在,就变成桀骜不驯的大男孩。 单亲家庭加上强势母亲的病态控制,造就了吴亦凡的两面性。 粉丝前是完美偶像,公司里是听话艺人,妈妈前是孝顺儿子…… 而到了小女生面前就化身成了魔鬼…… 后面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去年"吴亦凡"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在全民关注下,2021年7月31日,平安北京朝阳针对网络举报的"吴亦凡事件"进行了情况通报。 而如今,审判结果也快来出来了。 从吴亦凡的经历里我们可以发现—— 父母太强势,孩子内心其实越叛逆,一旦没了约束,分分钟放飞自我,这也是吴亦凡的双面人生悲剧的根源! 《摇篮曲》里的"双面人生" 吴亦凡在韩国未出道时,他就曾灵光乍现创作出了他后来送给他母亲的《摇篮曲》。 但刚开始第一版歌词有一部分是这样的—— 昨天半夜我突然醒来我嗜毒成瘾 放火烧了那片街道我翘课辍学 因为我一心想着游戏厅与赌场眼泪无声地滑落 只剩下我的内心在嘶吼着到底什么才是我的骄傲我恨那毒瘤般撕毁一切的眼睛我的内心已变成了恶魔怂恿者我确信当我盲目放纵自己时心底的恶念也会随之出现 这首《摇篮曲》, 在他成名后修改了歌词献给了他的母亲,用来表达爱与感恩。 当时无人提及这段颇为暗黑扭曲的原歌词。 吴秀芹,她会不会想到,如果当年,吴亦凡想打篮球的时候,没有拦着他硬把他拉走,现在儿子可能会是一个平凡而快乐的控球后卫? 事实是,没有如果!现在陪着她的,也只有儿子送给她的《摇篮曲》。 嘘 安静下来吧我相信 黑暗的尽头会是光明我面带微笑 只因不忍让您哭泣就为我唱一支摇篮曲吧为我唱一支摇篮曲我为了您而落泪 只想看见您的微笑这将是我最好的摇篮曲妈妈我只想和您在一起这将是我最好的摇篮曲 直到永远——吴亦凡原创歌曲《摇篮曲》 这个家庭,"双面"的让人脊背发凉,一首歌就能看出来。 摇篮曲终,吴亦凡也已彻底凉透。 如今再看他的第一版《摇篮曲》歌词,其实字字预言了他的未来。 吴秀芹的顶流儿子,也将作为压死流量的最后一根稻草,载入娱乐圈编年史。 "双面人"到底是什么 如果说吴亦凡离我们太遥远,那么普通人的真实经历或许会戳中你。 有个朋友亦是一名单亲妈妈,她独自抚养孩子,她对我这样描述她的孩子,恰恰和吴亦凡相反: 对外人好的要命,对家人却凶神恶煞。 我见过她的孩子,见人总是彬彬有礼,为人处世让人如沐春风。 然而据他母亲所言, 他在家里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不仅对家人毫不尊重,甚至一言不合就破口大骂。 她的经历让我想起小说《镜花缘》里的故事:有一个两面国,国中之人都长着两张脸,前面一张经常示人的脸与常人无异,后面一张脸却如鬼怪般丑陋狰狞,肮脏龌龊。 更为奇怪的是,前面一张脸越是长得相貌堂堂、正气凛然或者慈眉善目,后面那张脸就越是猥琐不堪,恶形恶状。 所以,两面国的人都要戴一顶特制的帽子来掩遮丑恶的那一张脸,这特制的帽子还美其名曰浩然巾。 无独有偶,大家耳熟能详的"口蜜腹剑"这个成语,它的由来也不简单。 唐玄宗的兵部尚书李林甫,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提笔能写一笔好字,画得一手好画。 但是他做官却从来不是踏踏实实办事,而是一味的溜须拍马,逢迎上意。 他还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勾结皇帝身边的宦官和嫔妃。 他与别人接触的时候非常和气,总是找别人爱听的说,言谈举止全是善意。 可是背地里他却非常狡狯阴险,常常费尽心机害人。 久而久之,他的浩然巾就被众人揭下来了。 大家都看清了他的嘴脸,说他"口有蜜、腹有剑"。这就是"口蜜腹剑"这个成语的出处。 生活中确实有一些人,与普通人的多面有所不同。 他们只有两面: 人前一面,人后一面。 就像两面国人一样,他们用"浩然巾"精心装扮自己在人后的一面,人前总是慈眉善目和颜悦色,人后却耍尽阴险手段,唯恐你过得如意。 这种人前戴着"浩然巾"演好戏,人后却充斥狡猾与凶心的人要比那些直来直去的刀子嘴可怕的多。 这些"双面人"善于伪装,长于演技,让人防不胜防,与其相处稍有不慎就可能招来麻烦的事情甚至是祸患。 这样的人从古至今层出不穷,那么这样的"双面人"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双面人"的悲剧根源暴露了家庭教育的缺失 仅从家庭教育角度出发 ——许多"双面人"的童年都是 在忽视和缺爱的环境中长大的。 孩子都渴望父母的爱,但由于父母没能给他充足的爱,于是他就会学会了察言观色,不断地去讨好父母,希望能得到父母的重视和关注。 长大后就形成了"讨好型"人格,即: 总是想通过讨好他人,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满意来获得存在感和成就感。 讨好型人格的人会把朋友、同事和周围一切人都看得很重,为了获得他们的赞扬和认可,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 因为他人对自己的正面评价实在太重要了,这些评价会把他们童年时遭受的忽视和委屈掩埋起来,获得暂时的自信和满足。 然而,在讨好他人的过程中必然会过度压抑自己的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总得有个出口释放,于是家人就成了他们的发泄对象。 在他们看来, 家人和自己是最亲密的,可以放心地将面具摘下,将憋在心里的负面情绪倾倒给家人是"安全"的。 按照很多人的老旧传统思维模式,家人,尤其是妻子和孩子都属于"私有财产",怎么对待都无所谓,所以 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向妻子孩子发泄情绪是正常的。 但事实却是——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并没有义务接受他人的情绪,自己的情绪只有自己负责,没有任何权力将它们强加给任何人。 拒做"双面人" "双面人"吴亦凡走到今天这步,悲剧的原因或许有很多,大家也丝毫不同情他,因为他真的不值得同情,他真的是活该。 生活中的案例也发人深省,"双面人"们若不能对自己的情绪负责,总想让最亲的人来承担,那么总有一天,最亲的人也会渐渐疏远他甚至离开他, 因为每个人的承受能力和忍耐能力都是有极限的。 若是你有"双面人"的趋向或者你已经是"双面人",那么你的家人就很有可能在痛苦地忍耐你的坏脾气,替你承担负面情绪。 一旦时间久了,你的家人也会陷入抑郁和焦虑无法自拔,到那时候, 大家都会离幸福越来越远。 释放负面情绪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散步、健身、短途旅行、向朋友倾诉等等… 总之,千万不要将负面情绪发泄到家人身上,这是最愚蠢无效的方式。 家庭是我们幸福的港湾,家人是陪伴我们一生的最亲密最可靠的人,好好珍惜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希望我们能引以为戒,拒做"双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