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有定义吗?
初冬,冷意渐浓,人们彼此的问候就显得格外温暖。空闲时,翻看着微信聊天窗口,我发觉与一位朋友许久未聊天了,于是,立刻发给他一个萌萌的表情,表达问候之意。不曾想,他也随即回复了消息。
他在深圳工作、生活多年,深圳之于他已是第二故乡。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地理纬度跨度很大,这直接导致了南北温差也很明显。譬如,现下的北方城市已是凛凛冬日,而南方的深圳才步入初秋。无怪乎,冬日里,北方人的一声关切冷暖的问候抵达到南方人那里,情味就少了。可以想象到,我们随后的交谈也就直接撇开了起居冷暖的话题,转而探讨起时下工作的情况。
就上、下班的时间来讲,体制内的工作,相对比较规律。譬如,冬日下午,两点(十四点)上班,六点(十八点)下班。如果,有变动,也只是冬夏季转换时才略有调整——北方,冬夏季昼夜是不等长的。朋友听我说完,脱口而出:"你真幸福",他接着说:"你知道吗?昨晚我八点多才下班,到家已是夜幕沉沉。"我听完,就笑了,就问了朋友一个问题,你认为幸福的有定义吗?他没有及时回复我,只是说,"你如今的状态才叫生活,而我们却只是活着"。
他避开了我的问题,很显然,在他心里,幸福是有定义的——有一个规律的生活状态。可是,我却对"幸福"这两个字在心里存了一份执着,也开启了一番探寻。
"幸福"二字原本不连在一起用的。如果追溯一下,两字连用,恐怕是宋代以后的事,而且其意义,也远非现下用来描述愉悦、舒适、如意的生活或境遇。最早使用"幸福",应该是把"幸"字当"祈望""盼想"的动词。当年韩愈写《谏迎佛骨表》,唐宪宗气得半死,也直接差一点贬死韩愈,然而祈福如此虔诚的皇帝也未能真正延年如愿。于是,史家曰: "幸福而祸,无亦左乎!"意思就是,求福而得祸,实在是大大地违拗人意!
如果"幸福"二字的连用,依旧将"幸"字当作动词,应该会给当下自觉不幸福或是不够幸福的人带来疗慰。原因很简单,"幸福"不是一个已完成的结果,而是一个追逐的过程,且往往不会实现。
朋友身在异乡,为了生活而奔波,他认为,自己不幸福,只是活着的状态,而我想让他明白的是:普天之下,大家都在努力地盼望一种"福"的状态,可是千百年来,又有多少人,盼福得福,盼寿得寿,……成功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