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上,刷到这样一个视频: 一位女生为了爱,只身远嫁他的城市,红烧肉他吃,自己凑合,起早贪黑,一年也舍不得买一件衣服。 生日那天,连自己最喜欢的化妆品都舍不得买,而他,却不声不响买两件衣服就一万多。 她委屈,自己为了两个人的将来吃那么多苦,他却视而不见。他说,那是你乐意。 感情里,一方掏心掏肺,另一方狼心狗肺。 蔡康永说, 你为爱受苦,就算苦到行尸走肉,也难因你一斤的苦,而增加对方一丝的甜。 感情里,一味的沉浸式付出和道德式的自我感动,一开局便已注定是输,太过用力的爱,不仅让对方感到有压力,还会将爱消耗贻尽。 姑娘,别再自我感动式地去爱一个人了,觉得委屈,就转身。 01
沉浸式付出,只是感动自己 东野圭吾在《黎明之街》里说:"从今以后,各种辛苦就会像漫长的雨,但只要和你在一起我就能忍耐。" 这似乎让爱情中的男女,像是生命闪进了火花,从此,有他,便能忍受所有一切。 但忘了有个至关重要的前提,就是你为之付出的那个人,是在平等状态下的双向奔赴,而不是单方面的一味付出。 在《女儿们的恋爱》里,李莎旻子对隔壁老樊,就是在一种关系失衡的状态下,自我感动式的付出。 她说:"我最喜欢的事物有两个,一个是樊凯杰(隔壁老樊名字),另外一个就是音乐。" 节目录制前,李莎旻子替他买好了所有的旅游物品:包括睡衣、浴巾、洗脸巾、卸妆巾、漱口杯、沙滩鞋、沙滩袜、潜水服、防水袋。 鞋子她拿到他手里,亲手帮他擦汗,生怕他受苦了。 她对他说:"这一天要是有48个小时就好了,那我就可以跟你待八天,我都不想睡觉了。" 隔壁老樊回答她:"何必呢。" 在路上,出去的行程攻略,都是她在安排。为了让他休息,她主动开车,他说热,就帮他扇风,全程伺侍着他。 而隔壁老樊对她的付出,一直不耐烦、抱怨,不喜欢她安排的约会,也不配合她。 那次约会,让很多观众都看不下去,在网上留言:李莎旻子太沉浸于付出,自我感动。 李莎旻子的爸爸在直播间,看女儿爱得如此卑微,心疼得当场流泪。 李爸爸难过地说:"我原来也交代过她,我说你要找一个喜欢你的,不要找一个你喜欢别人的。你这个状态谈什么恋爱?连一般朋友都不够格做,你一般的朋友给台阶下不?" 在感情里,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前面,持续地为对方付出,包括时间、金钱、精力等,不惜掏空自己对别人好,在心理学上,这种类型叫付出型人格。 付出型人格的人在感情里注定是输家,对别人爱太多,对自己爱得太少 。 盲目的一味付出,只是感动了自己,在失去对方之前,已经先失去了自己 。 两个人在一起,不应是卑躬屈膝的讨好和自我感动的牺牲,它应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认可和依赖。 是平等灵魂之间的契合,而不是献上膝盖的仰望。 02
过度式付出,对方视为仇敌 当一个人,在持续的付出下,得不到正向回馈时,心态就会失衡,因为付出的同时往往伴随着高期待:我对你好,你就应该同样对我好。 当对方不能以你期待的方式去对待你的时候,往往会失望、委屈、愤怒,从而变成一种控制。 演员毛晓彤说:自我感动式的付出,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我要的是一个苹果,你给我一筐梨。 而且你还不能让我说不好吃,因为你多么慷慨,多么爱我,要是嫌弃,就是狼心狗肺。 可真相是,这种自我感动式的付出,不仅感动不了对方,反而会让对方喘不过气来,变成一种道德式威胁。 朋友婷婷, 为了男朋友,她远离家人,放弃工作,去到他的城市。 男朋友说,你是不是太冲动了。她说,为了你,我做什么都值得。 这句" 为了你 "从此以后,就开始像一根根稻草压得男朋友喘不过气。 男友上班地方有点远,每天5点半就起来给他煮早餐,还掏钱帮他换了辆车。 每次吵架,她就很委屈:我为了你放弃工作,离开家,起早贪黑照顾你,还用自己的钱给你买车,我还要对你怎么样? 有次一起聚会,她当面对男友的哥们不友好,事后,男友责怪她过分,她说:我都告诉过你,不要跟他来往,他会影响你的发展,把你带坏的。 男友气不过,说,我们从小一起长大的,你比我更了解他吗? 争执得多了,男友说:我太累了,分开吧。 她两把眼泪三把鼻涕地哭道:我一心为你好,付出这么多,难道我做得还不够吗? 不是做得不够,恰恰是做得过度了,而且不懂倾听对方的心声,演变成以"爱"之名的控制。 亦舒曾在《喜宝》中说:" 我最怕别人为我牺牲,凡是用到这种字眼的人,事后都要后悔的,将来天天有一个人向我提着当年如何为我牺牲,我受不了 。" 就如《我们不能是朋友》里,高子媛所有的生活都是围绕褚克恒展开,做什么都是为了他好。 这种自以为是的好,在对方那里是绑架,是勒索,是你凭什么要用爱来控制我。 汝之蜜饯,吾之砒霜。 心理学大师荣格说:" 当爱支配一切,权力就不存在了。当权力支配一切时,爱就消失了"。 别用爱的名义控制对方,真正的爱情需要双向奔赴,这个前提是,两人在一起让对方变得更好,而不是因此带来压力和困扰。 想要保持长久舒适的关系,靠的是共性和吸引,而不是压迫,捆绑和一味的付出以及道德式的自我感动。 03
爱人先爱己,让各自力量回归 武志红老师说: 魔鬼与圣母同行。 付出型人格的人,很容易招来渣男,或把对方养成巨婴,自己在感情里不自觉地承担过多责任,把对方变成魔鬼,自己成为圣母。 很多付出型人格的人,是因为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注,在原生家庭没有得到被爱的满足,或是受养育者付出模式的影响,潜意识里认定只有通过付出,满足别人需求,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虽然年龄增长了,但是内在小孩并没有成长出来,成年后,渴望通过亲密关系来得到填补和拯救。 然而,感情里面没有等价交换的原则,越付出越收获,从来不适用于两性关系的博弈。 黄执中说,如果做某件事让你觉得牺牲很大,那就不要去牺牲,开开心心地生活,让自己的幸福感溢出来,这种外溢才是对伴侣最好的滋养。 怎样可以帮助付出型人格的人,做出自我调整呢? 首先,肯定自己,爱人先爱己。 有人说:当你不爱自己时,没有人会爱你。 当你开始爱自己时,整个宇宙都会支持你,爱你。 你怎么对待自己,别人就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你。 我们应该多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聆听自己内在的声音。 在每一次付出前,先问自己: 我在做什么?我这么做会得到什么?会失去什么? 清晰自己的行为,有没有失去自我,有没有透过付出去索取爱和满足,如果有,就应该停止。 只要从索取爱、安全感和满足感里解脱出来,付出模式才会消失。 其次,把焦点从外在世界拉回到内在,在自我成长中,形成自己稳定的内核与边界 。 把力量还给自己,也还给对方,回到各自需要去成长和承担的部分。 有位妈妈吐槽说,天天除了工作就是孩子,再没有别的,对这个家付出牺牲那么多,怎么你看不到呢? 可老公却说,我又没让你这样。 一句话把委屈的她噎个半死。心一狠,去看电影。 原以为家里没了自己,会变成鸡飞狗跳,结果回来发现,孩子被老公照顾得好好的,帮娃洗澡,喂奶,哄睡觉,他自己还能工作一会。 要相信,这个地球上,离了谁,都能转,没有你,人家也能活得很好。 爱不是无视对方,也不是要把对方当婴儿照顾。 成熟的爱是我爱你,同时,我也爱自己。 我可以为你付出,但我不会牺牲我自己。 最后 在《简爱》里有这样一句话: " 要自爱,不要把你全身心的爱,灵魂和力量,作为礼物慷慨给予,浪费在不需要和受轻视的地方。 " 简爱虽爱得深沉,却明白不对等的爱情终将消亡,爱对方前,首先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任何一方都不应该为爱谦卑。 自我感动式的付出,天然带着卑微的姿态,感动了自己,却无法打动对方。 而内心丰盈,带着闪闪自爱光环,恰到好处的付出,才能赢得对方的心。 很喜欢的一句话,送给所有恋爱中的姑娘们: 星星是星星,月亮是月亮,不会所有的星星都像月亮一样明亮,但你依然可以拥有这满天的星光。 好好爱自己,才是终身浪漫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