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晴 气温16~29℃ 新闻报料电话:0715—8128787 新鲜事、稀奇事、开心事、麻烦事,欢迎拨打热线电话,我们愿意和您分享,帮您跑腿... 眼睛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 是心灵的窗户 是发现美的第一感官 也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第一要素 3--6岁是儿童视力发育的可塑期 是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期 这些毁眼行为占了几条? 长时间盯着电脑看 不要长时间看电脑、手机或者是书本,这样会使眼部肌肉持续紧张,容易造成眼干、眼睛痒、视物模糊等视疲劳症状。 正常情况下,一分钟的眨眼次数为12到15次,如果长时间盯着屏幕看,眨眼的次数会明显减少,极容易导致眼睛干涩,疲劳,近视等多种眼疾。 劳逸结合,用眼时间20分钟就要休息,休息时眨眼20下,20英寸以外远跳,或者到室外活动一下。 关灯玩手机 现在很多人都有关灯玩手机的习惯,而且一玩就是几个小时。 一方面,在无光条件下眼睛不适感最强,手机亮度与背景光强差大易产生眩光,引发视疲劳。另一方面,手机屏幕发出大量短波高能量有害蓝光,会对视网膜造成伤害,导致眼部不适、视力下降或将引发视疲劳,同时还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质量。长时间看手机,造成的视疲劳不容忽视。 夜间使用电子产品时,需保证足够的光线照明,关键是时间不能太长。 不良姿势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很多人的读写姿势都不正确。习惯性含胸驼背并将头埋进书本里,或者是在走路、卧床、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写字或使用电子产品,这些不良姿势都是导致近视及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两只眼睛的视力会变得不一样,原因一,血液流向眼睛。导致眼部结膜血管轻度充血。睑结膜易发生轻度乳头增生,形成滤泡等可能诱发结膜组织的慢性炎性病变原因二,手机距离,双眼距离不等造成双的调节,发力不同,两只眼睛的视力发育就会不一样. 读书写字、用手机时,背部自然挺直,注意眼睛与读写物的距离,保持在30厘米左右较为适宜。 饮食不均衡 随着天气逐渐变热,大人孩子都容易不爱吃饭。高糖分、高热量的肥宅快乐水和甜品趁虚而入,迅速占领胃的核心位置,短暂快乐的背后是深深的视力危机。 过多糖分的摄入,维生素B1被消耗掉。体内的钙含量降低。视神经得不到充足的营养。缺钙影响眼球壁的坚韧性,从而导致近视发生或加重。均衡营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补充高钙食物。 总滴眼药水 有人认为眼药水是"万能",无论眼干、眼痛、眼红还是眼只要滴一滴切都会好起来。护眼液对缓解眼疲劳虽有一定作用,但不等于能保护视力、预防近视。 绝大多数眼药水都会加入防腐剂,多用可能破坏角膜上皮细胞,即使是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频繁使用也会冲走正常泪膜。加快泪液蒸发,从而引起眼部不适,而长期使用激素类眼药水可能会诱发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疾。 眼睛出现健康问题最好及时看医生,眼药水每次1滴足够,不建议长期擅自使用。 不爱运动 随着"手机病"的扩散,很多大人和小孩都沦为"屏奴",手机不仅夺取了你的户外活动时间,还为近视防控增加了风险。 阳光中的有益蓝光具有近视保护作用。能有效预防近视发生或降低近视发病率。 放下手机,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多与大自然亲近吧。 洗澡时戴着隐形眼镜 现在戴隐形眼镜的人越来越多,但因佩戴不当致视力受损的事时有发生,洗澡时戴着隐形眼镜就是其中一种,洗发水、沐浴液等浸入眼睛,会污染镜片和造成眼睛不适。 洗澡水源不是无菌的,易引发感染。洗发露,沐浴露等碱性清洗液会破坏隐形眼镜镜片的分子结构。从而改变光学性能,影响视力矫正,高温环境或蒸汽会使镜片脱水,紧缩不易摘下来。 再累也要摘下隐形眼镜再洗澡,天气炎热的夏季以及风沙较多的春季,最好少戴隐形眼镜。 游泳时不戴护目镜 很多人十分享受游泳时身体与水融为一体的感觉,但是眼睛的内心可是很拒绝的。因为裸眼进入泳池,水里的氨、氯等消毒成分易引起眼部感染、炎症等。 如果是户外裸眼游泳,还要当心水中杂物能误伤眼睛,划伤眼角膜。 游泳时最好戴上游泳镜保护眼睛,确保眼睛在水中有清晰视力,降低感染细菌的可能。 想起来才检查眼睛 对于检查眼睛的必要性,大部分人还停留在配镜时的刚需。其实,儿童青少年时期,每三个月、半年、一年定期跟踪视力变化、关注眼睛健康,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早康复,特别是学龄前期(6岁前)是近视防控的关键期,也是狠抓近视防控的主战场。 14岁以下儿童首次验光或配镜,建议要在医院进行散瞳验光,分辨真假近视。专业的验光也可以检测视力和了解眼睛健康状况。【妇幼健康科普】 爱眼护眼小常识: 1、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2、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采用"20-20-20"方法,每连续用眼20分钟,眺望20英尺(约6米)外至少20秒钟 3. 读写环境要采光良好,照明充足 4、定期检查视力,发现视力下降及时治疗。 5、保障充足睡眠和全面均衡的营养。 6、养成良好的眼睛清洁习惯。 视力防控中心咨询电话 0715-8130550 0715-8135343 专家简介 来源:咸宁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王馨茁 监制:向东宁 出品: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