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牛渚大捷的孙策转身再攻秣陵的笮融,激战中,孙策的大腿不幸为流矢所中,不得不暂回牛渚军营(策复下攻融,为流矢所中,伤股,不能乘马,因自舆还牛渚营) 每场大战,孙策都身先士卒,大领导都玩命了,底下的士兵又有何惧,这也是孙策军为什么所向披靡的原因。 孙策军中有人向笮融告密,曰:"孙郎被箭已死。" 从后面的结果看,应该是孙策放出的假消息(孙策不仅勇猛,还会用计) 误以为孙策中箭身亡的笮融认为机会来了,派出部将于兹主动出击牛渚大营(融大喜,即遣将于兹乡策) 孙策于是将计就计,先派出几百步骑前去迎战,后面再以重兵设伏(策遣步骑数百挑战,设伏于后) 两军接战后,孙策派出诱敌的先锋转头就逃,于兹不疑有他,以为孙策军军心已乱,大胆出击,结果被孙策的伏兵大败,斩首一千多人(贼出击之,锋刃未接而伪走,贼追入伏中,乃大破之,斩首千余级) 孙策反攻,让左右军士对着笮融的军营大喊:孙朗到底怎么样!(策因往到融营下,令左右大呼曰:"孙郎竟云何。") 笮融被彻底打崩吓退,连夜逃离战场(贼于是惊怖夜遁) 击溃笮融后,孙策顺利拿下了秣陵,然后往北攻取湖熟、江乘、句容等城邑。 曲阿已经处在孙策的兵锋之下! 关键时刻,手下无将的刘繇终于迎来了一根救命稻草: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人。 太史慈武力超强,弦不虚发,为人十分重恩义。 北海相孔融曾照顾太史慈的母亲(北海相孔融闻而奇之,数遣人讯问其母,并致饷遗) 后来孔融被黄巾包围(时融以黄巾寇暴,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 青州这股黄巾军十分能打,兖州刺史刘岱就是被他们干掉的。 母谓慈曰:"汝与孔北海未尝相见,至汝行后,赡恤殷勤,过於故旧,今为贼所围,汝宜赴之。 家庭教育十分重要!有其母必有其子。 太史慈于是单枪匹马杀入城中,欲助孔融一臂之力。 孔融乃欲告急于平原相刘备,可惜城中无人愿出重围,太史慈便自求请试一行(融欲告急平原相刘备,城中人无由得出,慈自请求行) 但是黄巾军贼围甚密,怎么冲出去是个难题。 太史慈有办法,他每天假装出门练箭(慈引马至城下堑内,植所持的各一,出射之,射之毕,径入门。明晨复如此,围下人或起或卧,慈复植的,射之毕,复入门) 围城的黄巾军初始还有戒备,慢慢就放下戒心(明晨复出如此,无复起者) 太史慈抓住空隙,快马加鞭直突重围中顾驰而去,等到黄巾军发现追来后,太史慈已越重围,然后取弓箭射杀追击数人,皆应弦而倒,遂突围而去(於是下鞭马直突围中驰去。比贼觉知,慈行已过,又射杀数人,皆应弦而倒,故无敢追者) 太史慈到平原后,游说刘备曰:"慈,东莱之鄙人也,与孔北海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灾共患之义。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以君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区区,延颈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讬於君,惟君所以存之。" 刘备乃敛容答道:"孔北海也知世间有刘备吗!" 即遣精兵三千人随太史慈返都昌。 围城的黄巾军一看援兵已至,都忙解围散走(贼闻兵至,解围散走) 在帮孔融解困之后不久,听闻同为青州人的刘繇在东海避难,太史慈便准备前去拜会,此时刘繇已经前往扬州赴任,太史慈便南下曲阿,结果迎来了孙策的围城(暂渡江到曲阿见繇,未去,会孙策至。) 鉴于太史慈之前的壮举,刘繇手下有人建议启用太史慈领兵以拒孙策(或劝繇可以慈为大将军) 刘繇并没有这么做,在他看来太史慈仅仅只是一个侠士,如果用之做统兵之将的话,会让以识人而闻名于世的许劭笑话(繇曰:"我若用子义,许子将不当笑我邪?") 许劭就是那个定期举办"月旦评"的大名士,此时依附在刘繇处。 刘繇只是让太史慈帮他出城去侦查军情(但使慈侦视轻重) 正巧,孙策也在做斥候。 很多名将包括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都喜欢在战前亲身前往探察敌阵和地形,他们对于战场的理解和把控机会的能力之所以顶尖也是源自于此。 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智也。 两大"斥候"在吴郡与丹阳郡交界处的神亭相遇。 太史慈身边只有一个骑兵,孙策团队就豪华多了,包括黄盖、韩当等猛将在内有十三骑亲随(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 但是孙策很有贵族风范,并不以多欺少,正大光明决斗(慈便前斗,正与策对) 小霸王孙策PK孤胆英雄太史慈,两人联袂上演了三国最精彩的单挑之战。 双方打得难分难解,太史慈抢了孙策的头盔,孙策也拔了太史兹颈后插的手戟(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 直到双方军队到场,这场决斗方告收场(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於是解散) 神亭之战让太史慈威名远扬,但曲阿城内的刘繇已经失去了对抗孙策的决心,他接受许劭的建议逃到豫章郡,打算投靠刘表。 刘繇弃曲阿城而逃后,孙策率军开入城内,张榜安民,原本跟着刘繇、笮融的部曲一律不追究,想继续从军的留用,同时严肃军纪,禁止扰民,江东百姓没有不尽心尽力的,都愿意效死于他(而军令整肃,百姓怀之。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 孙郎之名威震江东! 但是孙郎与袁术的裂痕也进一步加大了,袁术在得知孙策击败刘繇后,担心孙策尾大不掉,背地做了两件事 1、把周尚召回寿春,并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阳太守(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 袁术应该是已经发现周家和孙策的联盟,把周瑜等人放在眼皮底下看管。 2、乘孙策在前方鏖战,袁术拘了吴夫人夺了玉玺。 孙策闻讯,赶紧将母亲从淮南接回曲阿,避免受制于袁术,这一举动,已经代表两人分道扬镳了,之后袁术的称帝不过是给了孙策一个借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