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辽宁83岁老人写信给叶帅,公布43年前西安事变捉蒋的真相
1979年夏天,叶剑英元帅如往常一样在办公室里处理公务。
然而,在读到一封群众来信时,他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并立刻将此事转交给了辽宁省委。
来信者名叫王玉瓒,是一个83岁的老人,也是曾经的国民党军官。
在信中,他写道,"我要将捉蒋介石的真相,公之于众!"
原来,王玉瓒是西安事变的参与者之一,但后来的功劳不仅没记在他身上,他反而还遭受了很多不公正的对待。
对于此事,叶剑英元帅和辽宁省委都高度关注,并派出特别工作小组进行调查,真相呼之欲出。
那么,王玉瓒到底是谁?西安事变的经过和他又有什么关系?调查结束后,他是否获得了应有的荣誉呢?
张学良的特殊任务
1896年,王玉瓒出生于辽宁省黑山县。
年幼时,王玉瓒正赶上了清朝末年、丧权辱国的时期,作为饱受欺凌的东三省人,他对国家兴亡的使命感更为强烈.
于是,18岁那年,他便决定投身入伍,参加东北军。
王玉瓒虽然年纪不大,但心思细腻、作战英勇,没几年便在军中打出了名堂,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
1929年,王玉瓒已经升任副旅长,为了进一步提高军事理论水平,他来到了东北讲武堂第九期学习。
东北讲武堂是奉系军阀设立的军官学校,也被称为"东北的黄埔军校",张作霖逐渐将其筹建完成。
此后,大批优秀的选调军官都来到这里学习,其中便包括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
王玉瓒可以进入东北讲武堂,也足以看出他的确很有潜力。
最终,王玉瓒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而这也被张学良看在眼里。
于是张学良直接将他调到身边,负责自己的警卫工作。
此后几年内,王玉瓒兢兢业业,多次在危险中救下了张学良,也逐渐赢得了他的信任。
在前往南京就任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副司令时,张学良便将王玉瓒带在身边,并将其提拔为平津卫戍司令部上校营长。
就这样,王玉瓒的仕途顺风顺水,他本以为可以平静地过完这一生。
然而,1936年10月张学良交代的一个任务,彻底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
1936年是一个多事之秋,自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东北扶持了伪满洲国政权。
严重激化了我国内部的民族主义危机,中日矛盾也成了当时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到了1936年时,日本不再满足对东北的控制,于是在边境屯兵百万,全面侵华战争一触即发。
当时,国内的有志之士都预见了日本的企图,在国民党的打击下,我党刚刚完成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但中共中央还是不计前嫌,决定以国家安全为重,随即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
然而,蒋介石却提出"攘外必先安内",坚持不肯放弃内战,反而对日本侵略者保持绥靖,引发了诸多国民党军官的不满。
其中张学良便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他不肯继续内战,只想打击日本侵略者,而这也让蒋介石对他心怀芥蒂。
于是,1936年10月和12月,蒋介石两次造访西安,逼迫张学良继续剿共,张学良多次进谏,但都被蒋介石一一拒绝。
无奈之下,张学良决定走一步险棋。
1936年12月11日下午四点,他将负责安保工作的王玉瓒叫到一旁,悄声对他说道:"王营长,你跟我回城去"。
严密部署,视死如归
见张学良面色匆匆、神情不定,王玉瓒知道,一定是出了什么大事。
于是他骑着摩托车,跟在张学良的汽车后面,一路回到了张学良的住处。
进入房间后,张学良将所有的人全部支开了,并且让王玉瓒"把房门关严实"。
随后,张学良沉吟了半响,最终开门见山地说道,"王营长,我想让你把蒋委员长给请过来"。
要知道,蒋介石此时正住在华清池,由张学良亲自安排接待,所以王玉瓒十分不解。
既然想见蒋介石,直接邀请他就行了,为何要让自己出马呢?
张学良看出了王玉瓒的疑惑,进一步说道,"要抓活的,不许打死他!"。
听到这话,王玉瓒一下子就明白了,心中不由大惊。
但他跟随张学良已久,对他的栽培十分感激,所以二话没说便答应了下来,"一定完成任务"。
事实上,张学良挑选王玉瓒作为兵谏的执行官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蒋介石两次抵达西安,都是由王玉瓒负责保卫工作,他对蒋介石的起居习惯非常熟悉。
另一方面,王玉瓒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的作风也很不满。
他曾经在张学良面前说过:"联合抗日乃是全国人民的心愿,蒋委员长一意孤行的话,就是在跟全国人民作对"。
正因如此,张学良认为,将此事交到他的手上,可以确保万无一失。
接到任务后,王玉瓒不敢怠慢,他手下的保卫营共有1200人,而蒋介石则相当自信,只带着几十人便来到了西安。
从实力对比来看,只要行动迅速,拿下蒋介石和他的贴身护卫应该不成问题。
但王玉瓒还是不放心,于是他来到了副官谭海的办公室,与他一同商量起行动计划来。
听完王玉瓒对事情的介绍,谭海建议道,
"事不宜迟,天亮之前必须完成任务,不如就将行动时间定在拂晓吧"。
王玉瓒对他的提议非常认同,并且与他做出了周详的计划。
他们决定亲率200人的队伍,先将护卫队控制起来,再抓捕蒋介石。
与此同时,孙铭九负责的二营也在华清池周围巡视,于是王玉瓒立即与孙铭九取得联系,让他晚上配合行动。
在万无一失之后,谭海暂时回到了家中,但王玉瓒却心潮澎湃,毫无睡意。
他留在了谭海的办公室内,脑海中不停复盘行动的细节,确保不会产生任何一个纰漏。
时间一晃而过,零点很快便到来,于是,王玉瓒骑着摩托车,向华清池方向赶去。
骑行过程中,他回想起张学良最后的嘱托:"明天一早,你我都有牺牲的可能,你要做好打算"。
行动迅速有效,西安事变爆发
凌晨两点钟,王玉瓒来到了位于城区和华清池之间的灞桥镇。
在这里,他会见了手枪队排长金万普,并下令让他负责带着全排兵力,参与此次行动,务必要将华清池团团围住,绝不可放走一个人。
在完成部署工作后,王玉瓒一行人驱车来到了华清池,此时已经是凌晨四点钟,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王玉瓒带着一连连长王世民,率先进入了头道门,见守卫松懈,他们便顺利通过,一直来到了二道门。
王玉瓒见蒋介石的住处已经近在咫尺,便决定立即行动。
他见哨兵正在巡逻,便连开三枪,这三枪每一枪都振聋发聩,西安事变也在枪响中正式拉开了帷幕。
三枪过后,那名哨兵已经倒在地上不能动弹,其他哨兵闻讯全部赶了过来,双方一时之间爆发了大规模枪战。
好在,金万普趁机从四面包抄过来,形成合围之势,将其他的哨兵一一卸了枪。
等双方战斗平息,孙铭九才带着五十人赶了过来,但此时蒋介石的护卫队已经全部被拿下,华清池已经尽在王玉瓒的控制之中。
然而,当王玉瓒来到了蒋介石的卧室,却发现房内已经空无一人,掀开被子一看,床还是暖和的,床底也没有人影。
王玉瓒不由得大呼:"不好,蒋委员长逃走了"。
正在全队人一筹莫展之际,王玉瓒注意到,蒋介石的黑斗篷还在挂在衣架上,可见他走得匆忙,应该不会太远。
于是他下令,让下属由后门开始搜查。
果然,没一会儿手枪队便传回消息,在华清池后方的骊山山脚下,找到了蒋介石的一只鞋。
王玉瓒心中大喜,毕竟骊山范围不算大,于是他连忙带着所有人,以全方位无死角的方式开始搜山。
不到一小时,一营手枪排班长刘允政就在一处草丛掩盖的石块旁发现了蒋介石的踪迹。
他大喊着:"委员长在这,委员长在这啊"。
只见蒋介石身着黑色睡袍,脚上只剩下一只鞋,被捕时,他还大叫着,"张副司令在哪里?在哪里?"。
随后,王玉瓒将蒋介石送上汽车,"请"回了张学良的住处。
一时之间,张学良兵谏的消息震惊中外,多方势力对此都非常关切。
按理说,我党有机会趁机除掉蒋介石,但是毛主席和周总理还是决定以大局为重,促进与国民党的和谈。
周总理还亲自前往西安,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最后,蒋介石不得不放弃了内战的企图,抗日联合战线由此形成。
可以说,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叶帅的高度重视
不过,蒋介石的转变,并非因为他认识到了联合抗日的重要性,而是在枪口之下的不得已而为之。
重获自由以后,他第一时间将张学良软禁,并开展了一系列报复行动。
好在,张学良非常了解蒋介石的脾性,他一早就已经遣散了负责当日行动的指挥人员。
王玉瓒也拿到了5000元安家费,暂时隐居田园。
隐居一年后,王玉瓒再次投身抗日战场,参加了著名的上海战役。
在战役中,他成功阻击由杭州湾登陆的日寇,顺利保障了上海右翼防线的安全。
因为战功卓著,他被提拔为副旅长,在后续的战争中,他一直奋斗在最前线,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战争爆发以后,王玉瓒正在云南省担任教养院院长,他对国民党的腐朽统治早已深恶痛绝,萌生了投诚之意。
所以在解放军进军大西南后,他第一时间率领千余名军官起义,随后便带着一家八口,回到了辽宁家乡务农。
共产党对他的宽大为怀,王玉瓒一直心怀感激,虽然他也因为曾经担任国民党军官,受到了一些不公正的对待。
但是他一直没有反抗,在被询问时也一再耐心配合,曾经意气风发的张学良贴身护卫,俨然成了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
然而,1979年发生的一件事,却再次激起了王玉瓒心中的怒火。
原来,西安事变中配合王玉瓒行动的二营长孙铭九也投诚我党。
不仅如此,他还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报纸上先后发文,将抓捕蒋介石的功劳全部揽在了自己身上。
对于这样颠倒事实的做法,王玉瓒感到异常愤怒。
王玉瓒知道,叶剑英元帅对抓蒋一事非常关切,所以在家人的建议下,他写了一封6千字长信。
将西安事变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并寄到了叶剑英元帅的办公室。
于是便出现了我们开头的那一幕,看完这封信后,叶剑英元帅非常感慨。
原来,孙铭九的描述前后不一、漏洞频出,所以叶剑英元帅心中早已起疑。
看完王玉瓒的长信后,他更加确认自己的判断,于是便将此事交由辽宁省委处理。
经过一番细致的调查,最终真相水落石出。
政府经过调查确认,王玉瓒曾经参加过西安事变、抗日淞沪会战和云南起义,对其做出了"爱国、正义、有功"的高度评判。
因此,几个月后,王玉瓒被选为辽宁省政协增补委员,后来又被选为常委。
王玉瓒的一生波澜起伏,上过抗日战场,抓过党内领袖,也做过朴实的农民,但是,他的爱国主义情怀从来没变。
从18岁那年参军入伍,到83岁那年毅然上书,都能看出王玉瓒的勇敢和果决。
对于王玉瓒而言,虽然经历坎坷,但他的晚年是幸福的,因为新中国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给了他应有的荣誉和尊重。
1984年春天,王玉瓒因病去世,对这样一位耄耋老人来说,能在生前收获真相,或许已经是最大的幸运。
抗战老兵杨荣清(此处已添加公益募捐功能,如有捐赠需求,请到今日头条APP查看)姓名杨荣清出生年月1924年籍贯四川达县文化程度初识身体状况支气管哮喘,肺心病参军时间1943年原属部队79军98师
北京的清朝王府定亲王府及定亲王后人末代皇后的传奇人生原创青城历史聊斋青城历史聊斋发表于内蒙古敬请关注青城历史聊斋深挖家乡历史趣事,古今史事,皆是笑谈先说这定亲王是谁,此人是乾隆皇帝长子爱新觉罗。永璜。永璜的寿数不大,22岁就死了,而
六纵指导员发现前面有几个麻袋,仔细一看大喜你们从这跳下去1947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发动了夏季攻势,准备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地区发起反击。经过了第一阶段的攻势以后,敌人外围的零散据点已经全部被肃清,四平变成了一座孤城,彻底暴露在了东北民主联
撑起大汉半边天的女人,吕雉好汉无好妻,赖汉守花枝吕雉,生于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后,第一个皇太后,也是第一位临朝专政的太后。吕雉本来住在单父县(今山东单县终兴镇潘庄),后来吕雉的
美媒NASA又发现一颗可能宜居的行星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1月10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又发现一颗类地行星,围绕一颗距地球大约100光年的小恒星运行。报道称,这颗名为TOI700e的行星可能由岩石构
连续15年全球第一,海尔冰箱引领的背后世界权威调研机构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22年海尔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第一,这也是第14次蝉联全球第一。同时,欧睿国际2022年数据还显示海尔冰箱品牌零售量第一,也是第15次蝉联
2100年,23冰川可能消失图片来源pixabay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对本世纪不同排放场景下的冰川质量损失进行了新的预测。相关研究1月5日发表于科学。研究表明,根据当今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本世纪全球可能损
万字图文,将ampampquot类加载器ampampquot与ampampquot双亲委派机制ampampquot一网打尽引子大家想必都有过平时开发springboot项目的时候稍微改动一点代码,就得重启,就很烦网上一般介绍2种方式springbootdevtools,或者通过JRebel插件来实现热
小米造车节奏过缓,雷军的最后一战胜算几何?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牛小欧于建平北京报道小米再次因为造车成为舆论焦点。日前有微博自媒体博主爆料称小米汽车车型已经定版,酷似Taycan。并表示
2023,欧洲经济能否脱困?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null日前,一名消费者在法国尼斯附近的超市购物。新华社路透进入2023年,欧洲仍然深陷经济严冬之中。能源危机通胀高企制造业萎缩等多重压力,给欧洲经济复苏前
瑞银预计中国两年内消费增长10左右瑞银预计中国两年内消费增长10左右财联社1月11日电,瑞银大中华消费品行业主管彭燕燕1月11日在第二十三届瑞银大中华研讨会上预测,中国未来两年内消费增长将达到10左右。消费者今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