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将钟伟与高沟杨口战役面对9架日机增援5天突破铁打的高家沟
开国少将钟伟
江苏涟水新四军高杨战役纪念碑
"有一部名著叫《红日》,有一个地方叫涟水。—-饮水思源,江苏涟水"。
央视大型公益类寻人栏目"等着我"冠名播出单位,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所在地高沟镇,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苏北名镇。
说到今世缘美酒,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产地高沟镇,说到高沟镇,熟悉抗战历史的人们,自然会联想到1944年4-5月间的高杨战役。
高沟镇、杨口乡地跨东西六塘河两岸,是涟水、沭阳、灌南三县的结合部,抗日战争时期,是华北与华中,淮海与盐阜军政交通必经之地。
1944年4月18日,驻高沟、杨口据点的日军退至涟水城,高沟、杨口分别留伪军1200余人和1300余人把守。两地周围设有21个互相连接的据点,各据点修筑了地堡、炮楼、外壕、铁丝网等工事,可谓深沟高垒、设防严密。
中共淮海地委、淮海军分区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和高、杨伪军的具体情况后,决定集中一支队、四支队、二支队六团,涟水、沭阳、灌南三县县总队的兵力攻打高沟与杨口。
值得一提的是,电视剧《亮剑》中铁血而睿智的军人李云龙的原型之一,开国少将钟伟,是高杨战役中担任主攻的四支队支队长。
他足智多谋、沉着指挥,仅用5天就率部歼灭高沟之敌,随后支援一支队攻打杨口,打退了日寇援兵,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44年4月19日,得知驻高沟日军小队撤离消息,淮海四支队支队长钟伟立即命令袭击高沟据点
当晚,部队行军抵达高沟东南圩外乱坑地,团长彭金高命令1连袭扰敌人,部队匍匐前进至圩壕边百米处时,敌据点哨兵发现鸣枪,炮楼、地堡里敌人掷弹筒,机枪打个不停,火力很猛。几次攻击未果,部队后撤至张庄据点附近,1连、2连分三路进攻,攻占张庄据点。
20日拂晓,敌人集中火力进行猛烈轰击,妄图夺回失去的据点,均被十团击溃。21日,日伪500余人从新安镇出动,向高沟增援,上午11时,进入埋伏圈,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激战,被歼一部,余敌逃回新安镇。
20日晚,夜幕降临,1连在支队侦察排配合下攻打西南圩据点。张昌义连长富有作战经验,胆大心细。他指挥部队神速地包围了伪高南乡公所,迫使乡自卫队缴械。随后,指挥机枪手向西南炮楼猛烈射击。巧得很,炮楼里一名凶悍的"活线手"张秃子刚一露头就被我军打死,炮楼里敌人恐慌了。就是这天晚上,张连长指挥1连从西南角突破圩墙,打进了高沟镇内,将敌人吹嘘的"铁打的高家沟"攻破了。
随后,11团各部迅速跟进镇内,袭击了驻在孙家大院的伪72旅高沟办事处及伪警察局、区公所,俘虏了敌办事处上校主任王友能、警察班长郑晓江等百余人。1连打下高沟,为高杨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3日,新安镇日伪军500余人分两路沿南六塘河再次向高沟增援。
一路日军60余人、伪军200余人进到吴二圩阵地,新四军 12团2连连续击退敌人7次冲击,子弹打光后,在连长率领下勇猛冲入敌阵,与日军展开激烈搏斗,给敌重大杀伤,40余名同志壮烈牺牲。激战5小时,该路敌人被击退。
另一路伪军300余人进到丁头庄,与驻守阵地的十团展开了激烈的对峙。
高沟战斗进行的同时,一支队发起对杨口的战斗。22日开始,经过3个昼夜对敌近迫作业,我方把战壕挖到距敌地堡、炮楼约三五十米处,在敌军脚下构筑重机枪阵地和迫击炮平射大力发射点,先后攻克葛集、王集等据点,至25日,杨口外围据点被肃清。
26日上午11时,新安镇日军500余人沿六塘河西援杨口,被四支队和涟水总队在高沟东南吴二圩、王小圩之线击溃。27日晚,二团与三团协同向大圩发起进攻,很快占领4个炮楼,大圩大部为二、三团占领。驻守在北圩西北据点的伪保安五大队,在三团猛烈攻击下,企图突围逃入新宅核心据点,被三团全部歼灭。
29日上午12时,日军少林中队长率日伪军500余人,向四支队打援阵地王小圩、吴二圩发起猛攻,四支队战士们英勇顽强,多次打退日伪的进攻。5月1日,仍不甘心的日军,从连云港出动飞机9架,在杨口上空盘旋、投弹,企图挽回失败的命运,同时还两次从响水口调伪军向杨口增援,均被打退。
5月4日13时,我方开始总攻,对敌新宅据点实施5分钟火力急袭,重机枪、迫击炮一齐开火,一支队迫击炮连连长亲自瞄准射击,三发炮弹落在敌人核心炮楼顶上开了花,吓得敌人把枪直往外扔,手举白毛巾纷纷投降。仅用一个小时,新宅据点顺利被攻克。
下午四时,杨口战斗胜利结束。高杨战役历时16个昼夜,我军攻克了淮海抗日根据地东部最大的日伪军据点,其间,击退从新安镇、大伊山等地数次增援的敌军。
高杨战役共歼日军140余人、歼敌伪军36师72旅和保安团等2500多人;攻克敌据点14处,摧毁炮楼、碉堡150余个,缴获长短枪1164支、轻机枪11挺,缴获炮3门、掷弹筒33具及其它大批军用物资;收复50平方公里土地,解放人民群众八万余人。
高杨战役的胜利,改善了苏北抗日斗争的局面,使日军以盐河为主的水陆交通线暴露于苏北军民的打击之下。
我军在这次战役中也付出了重大代价,连以下指战员伤亡496名。
李道才 曾任江苏泗阳县委书记,淮阴市科委主任、党组书记
据时任当地武工队队长的李道才老人回忆,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他亲耳听见钟伟支队长,咬着牙喊出了"拼就拼了吧!""就是把人全拼光了,也要拿下据点!"的口号。
在钟伟支队长"拼了"的命令之下,所有的主力部队向敌据点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攻击。"不像现在电视剧上演的,战士受伤了,有救护员上前将其营救下来。当时,敌人的火力太猛了。我们根本就冲不上去将伤员救下来。"
如何营救这些伤员呢?在这种情况下,新四军想出了一个土办法——在每位冲锋战士的身上,都绑上一根长绳子。战士进攻时,就由地方武工队员拉着绳子的一头。只要看见冲锋的战士倒下,后面的武工队员们就立刻拉动绳子,以最快的速度将伤员拽回来。
就这样,一波战士倒下了,另外一波战士绑上绳子继续冲锋,直到最后胜利。
为庆祝这一重大胜利,中共淮海地委、行署、军分区于5月16日召开祝捷大会,并在《淮海报》上发表了《告淮海军民书》。高杨大捷是对淮海抗日军民的极大鼓舞,坚定了他们抗战必胜的信念。
新华社于5月10日发表了题为《新四军黄师大捷,攻克高沟、杨口等要镇》的急电,刊登在5月12日的《解放日报》上。此次战役标志着新四军开始向日伪军发起局部反攻。
行文至此,笔者还想告诉各位读者的是,我家就在南六塘河上游,离高沟仅18公里。四支队队部曾驻扎在我们村子,还在村里建立了一个军民俱乐部。高杨战役前后,本村青壮年全部参加了支前,做军鞋、抬担架、运粮草,战役结束后,缴获的武器弹药和洋干面(面粉)等物资,用船沿南六塘河逆流而上,运到我们村,就存放在我家大院里。想到这里,作为老区人,还挺自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