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你不要喂那么多东西给宝宝吃!偏不听,这次可能要手术了
"叫你不要喂那么多东西给XX吃的!!!偏不听,这次可能要手术了!!!"
"怪我,什么都怪我!"
这样的对话,有儿科或急诊科听得很多。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气温变化较大、气候干燥,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然而,除了注意传染病,另一种可能涉及外科的疾病也要注意—— 肠套叠 。
小儿肠套叠是最常见的急腹症之,在小儿外科急腹症中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由于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 一位1岁9个月的小宝贝,因便血到卫生院就诊,卫生院诊断为"痔疮",以纱布回纳已脱到肛门外的肠管,等再来医院手术时,绝大部分套叠肠管已坏死,触目惊心 !
原发性肠套叠(肠套叠)是指由于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而引起的肠梗阻,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90%以上是原发性的,儿童是肠套叠的高发人群。目前该病在全球各地均有发生,尤以亚洲地区高发,已成为各个国家婴幼儿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亚洲地区主要集中于韩国、越南、日本、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省等。
小肠套入大肠内目前还没有统一定论的发病因素。据李医生临床观察,只要有引起肠动节律紊乱的因素存在,均有导致肠套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1.病毒感染 ,其中住院患儿中,大部分的抽血检查中发现有腺病毒或者轮状病毒感染, 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回盲部末端肠壁的淋巴组织增生肠蠕动失去正常节律性或者肠管发生持续性局部痉挛,使痉挛肠管被推如远端肠管形成肠套叠 ;
2.生理结构 , 婴幼儿时期回盲部发育不健,活动度大,加上婴幼儿肠神经节发育不健全,远近端肠蠕动不协调,因而容易发生肠套叠 ;
3.很少部分是由于肠道自身病变引起 ,如梅克尔憩室、肠炎、肠道淋巴瘤等,此类肠套叠为继发性肠套叠。继发性肠套叠是指由于某种肠道病变,如肠息肉、肠道肿瘤、肠狭窄和肠重复畸形等导致的肠道局部解剖结构发生改变,刺激、改变肠道蠕动并引起管腔狭窄,可作为触发点引起肠套叠;
4.饮食因素 ,小儿添加辅食时间一般在六月龄以后,此时婴幼儿肠道功能尚不健全,添加辅食等饮食结构改变可引起肠道蠕动紊乱而导致肠套叠;
5.肥胖 ,临床观察,肠套叠多见于肥胖小孩,可能与肠系膜肥厚相关;
6.女宝病例症状相对较重 ,可能与 部分家属重男轻女思想 也有一定关系。
那么,肠套叠的表现是什么?或说婴幼儿会有怎样的表现?
肠套叠的典型症状是腹痛、呕吐、血便及腹部包块 。小宝宝突发的、一阵一阵的哭闹,哭一阵停停,停的时候和正常一样,或者频繁地呕吐(几小时10余次以上),以及血便,还有腹部包块(但这个要家长去发现比较难)。对于婴幼儿来说,因不会表达自己的腹痛,通常表现为不能安抚的哭闹不安、下肢向腹部屈曲的体位、或要蹲着。 如有上述症状可明确诊断,但少数患儿由于病情的发展或合并其他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家属观察病情不仔细,小儿体检困难等因素,容易误诊或漏诊而延误治疗。因此需仔细询问病史,采取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肛诊、彩超、空气灌肠造影等来降低误诊率。
常见肠套叠彩超诊断明确了,怎样治疗?
1.空气灌肠复位
利用空气灌肠使套叠的肠管在一定压力下复位,是 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率可达95%以上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如患儿套叠时间长,一般情况差的,则不宜选用,因此掌握好肠套叠复位的适应症是治疗的关键!我们认为在患儿全身情况良好、发病时间不超过48小时、无明显腹膜刺激征、腹胀不剧烈情况下选用空气灌肠复位易于获得成功 发病时间长短,对复位成功与否有明显的关系,时间越短则成功率越高,对时间超过48小时且患儿一般情况差的患儿应果断采取剖腹手术复位,以防复位过程中发生结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那么是不是灌肠成功后,就不会再发病了? 不是的,灌肠成功后也有复灌可能,李医生见临床上最多有灌肠6次的。
2.手术治疗
对于空气灌肠复位失败或者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或腹胀明显、有肠坏死可能者应果断采取手术治疗。术中应操作轻柔,复位后应观察肠壁的颜色、弹性、蠕动及肠系膜动脉搏动情况,判断肠管血运,根据肠管血运情况决定是否行肠切除肠吻合手术。
预防肠套叠,我们每个小家庭要做到以下的预防:
(1)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注意保暖;
(2)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合理安排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C;
(4)注意通风,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
(5)注意个人卫生,接种相关疫苗;
(6) 婴幼儿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阵发性哭闹、面色苍白、出冷汗、呕吐、大便带血、精神不振时,应及时就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7) 保持孩子的肠道正常功能,不要突然改变小儿的饮食,辅助食物要逐渐添加,使小儿娇嫩的肠道有适应的过程,防止肠管蠕动异常。
(8) 平时要避免小儿腹部着凉,适时增添衣被。预防因气候变化引起肠胃功能失调。
最后,祝愿每个小朋友健康快乐成长。
#好医生为健康护航##2022育儿季##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