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嘲讽苹果iMessage不安全互联网时代,其实大家都在裸奔
近期,脸书母公司Meta又和苹果公司"干架"。Mata CEO马克·扎克伯格在网上贴出一张火药性十足的图片,矛头直指苹果公司iMessage。
据悉,该图片是Meta在美国纽约市迪特的宾夕法尼亚车程,发布一则广告,内容嘲讽iMessage不支持跨平台加密。"和苹果的移动聊天恐惧和传统的手机短信服务相比,Meta旗下社交软件WhatsApp更加安全也更有私密性。"
扎克伯格更是直接表示,"WhatsApp比iMessage更加私密、更加安全,端到端加密的同时在iPhone和Android上适用,包括群聊"。他还指出WhatsApp拥有而iMessage没有的一些功能,如:聊天内容可阅后即焚和端到端加密备份。
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数据时代,不分国界,信息泄露都能引发众人关注,牵动每一个人最敏感的神经。
在我国,截止2022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网民达到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3%。然而,我们在享受互联网带给生活的便利的同时,却也正在遭受信息泄露的威胁。
刚在银行办完业务,就接到理财推销电话;刚在网站浏览买房信息,就接到房产中介公司的骚扰电话;刚给孩子报了课外班,就能收到类似机构的邀约短信......当你对此不以为意时,不法分子正在利用这些信息做违法勾当。近年来因个人信息泄露、被盗窃、盗用,导致个人财产损失的案件层出不穷。
生活中有哪些行为,可以避免信息泄露?尽量不要连接不要验证或是不设置密码的公共WiFi,其可能是"刻意设计"的恶意WiFi。建议,一定要使用公共WiFi时,就尽量不要进行网络购物和网银操作;在使用公共充电桩时,先安装一些手机防护软件,如国家反诈中心APP,充电时不要点击任何提示框里的信息;网上测试连接不点,特别是需要输入姓名、生日、电话等个人信息的页面一定要再三思考后做行动,也不要扫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不要到网上晒含个人信息的物品,如火车票、飞机票、登机牌、护照等;APP下载要去官网,警惕网络"钓鱼"软件,APP权限授予要谨慎、退出要彻底,最好取消自动登录;手机、平板等都有网络热点功能,建议不开,更换智能移动终端时,数据最好清零。
上述的方法也许不是最全面的,但也是最常见的。总归一句,只要涉及到个人信息时,都要多留一个心眼。那当信息发生丢失、泄露或是隐私被侵权后,要怎么补救呢?笔者认为,如果紧急更换账号、修改密码都还让你心有余悸时,建议保存和收集好相关证据,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
结束语
在互联网时代,虽然像Meta这类软件开发者,会帮助我们考虑信息保密的问题,但是,正真能帮助到我们的还是自己。每一个信息泄露都存在一个安全隐患,所以一定要多加留心,以免发生事后,悔不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