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常有喝奶茶或者其他饮料的习惯吗? 如果答案是"有"的话 你可要注意了—— 一项研究发现,从1990年到2019年,30年间我国居民因过量摄入含糖饮料而死亡的人数几乎翻了一番, 过量摄入含糖饮料导致的死亡率也增加了35%。 过量摄入含糖饮料导致的 心血管疾病 和 糖尿病 死亡的负担尤为突出。在过去30年中,因缺血性心脏病和糖尿病死亡的人数分别增加了95%和94%。 看到这里 是不是拿着饮料的手微微颤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提出 成年人需要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 每天不超过 50克 最好控制在 25克 以下 而一瓶500毫升的可乐 就可以摄入53克的糖 在生活中,想要 避免摄入过量糖 ,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不主动喝含糖饮料。少喝果汁,尽量选择吃新鲜水果。 2、少吃话梅等果脯,减少"隐形糖"的摄入。很多加工过的零食为了防止变质,会加入大量的糖抑制细菌生长。 3、少吃膨化食品。它们吃起来虽然并不一定是甜的,但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却不含有抑制糖上升的膳食纤维。 4、做饭时少用番茄酱、烧烤汁等调味酱,这些调味剂每100克大概有15克左右的糖。 5、"低糖"和"无糖"的食物也不建议过多食用。"无糖"不代表完全没有糖,其实是指不含添加糖,比如蔗糖、麦芽糖、果糖等,取而代之的是木糖醇这类代糖。 饮料大家都喝过 但可千万不要贪杯哦 不要由于喜爱而喝太多或长期喝 更不能完全当水喝! 还有一些"高端饮料"千万不能碰 它们看似平平无奇 实则是添加了 有毒有害物质的新型毒品 不法分子打着"快乐水"的幌子 让人们放松警惕 稍不注意就容易跌入"毒坑" 新型毒品的"高级伪装" "可乐" 伪装成"可乐"的新型毒品,由 冰毒、摇头丸、氯胺酮 等毒品混合而成。外包装跟普通可乐没区别,但吸食微量就会致人产生幻觉,引起发狂症状。 与冰毒相比,这种新型毒品的市场售价高出冰毒10倍,吸食方法不同,对人体危害也更大。 "咔哇潮饮" "咔哇潮饮"是一款"网红饮品",号称可作为酒精的替代物。此类饮品被检测含有的实际成分是 γ-羟基丁酸 ,是我国规定管制的第一类精神药品。 滥用γ-羟基丁酸会造成暂时性记忆丧失、恶心、呕吐、头痛、反射作用丧失,严重的会导致失去意识、昏迷及死亡。 "花瓣味果汁" "花瓣味果汁"是含有 γ-羟基丁酸 的新型毒品。少量γ-羟基丁酸就能在短时间内使人产生昏睡效果,并且醒来后会对昏迷过程失去记忆。 长期服用γ-羟基丁酸会产生依赖,引起头痛、呕吐、呼吸抑制等症状,与酒精并用更会加剧其危险性,严重时会致人昏迷甚至死亡。 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无 出门在外,要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给的食物、饮品、香烟等 长期离开视线的饮品、食物最好不要再食用 即使是认识的人也要保持几分警惕 要记住,熟人也有很大的作案几率! 防止"饮料"里被下药! 还有这几个 防身小技巧 收好了~ 1、不要独身出入复杂的场所 尽量不要独自一人到酒吧、夜店等一些环境比较复杂的地方。 2、保持联系 如果单独和异性出门,一定要和一个信得过的人保持联系,如每隔几分钟就给他发一条信息,并且交代他如果半小时内没有收到你的消息就给你打电话,联系不上就报警。 3、察觉不对,立刻报警 如果不慎被迷,在药效发作的15~20分钟内可能会有头晕、四肢无力的症状。察觉到不对劲的第一时刻一定要尽快争取时间,利用时间差,拨打110报警,或者向周边的人求救。 4、积极配合警方取证 万一不幸被侵犯,应该首先保证自身安全,然后及时报警,寻求帮助,积极配合警方取证。 新型毒品花样多 提高警惕,学会防范 莫让不法分子趁机"钻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