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时,担任过志愿军参谋长的都有谁,1955年授予什么军衔?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兵团第38、第39、第40、第42军和炮兵第1、第2、第8师以及一个高射炮团、两个工兵团,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今上河口)和辑安等地,秘密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北部地区。第二天,也就是10月20日,根据主席和军委的指示,第13兵团司令部改组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
第13兵团司令部改组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后,13兵团司令员邓华将军,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13兵团副司令员韩先楚、洪学智兼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十三兵团参谋长解沛然(解方)兼任志愿军参谋长,十三兵团政治部主任杜平兼任志愿军政治部主任。
如此,解方将军,成为志愿军第一任参谋长。解方将军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精通日语、英语,抗战时期打过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在国军时期最高职务,是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一军一一四师少将参谋长。1940年6月奉命回到延安,当过中共中央军委情报部第三局局长、中共中央党校军事训练班秘书长、八路军第一二O师三五八旅参谋长、吕梁军区参谋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最早就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参谋长。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参谋人才,彭总对他非常信任,称他为"解诸葛"。
第二次战役结束后,美军被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赶到"三八线"以南,美国政府为了争取喘息机会,要求谈判,1951年6月,在开城,中美朝三方开始谈判,解方被派去参加谈判,志愿军不能没有参谋长啊,在彭老总的提议下,主席派军委装甲兵参谋长张文舟将军,前来代理志愿军参谋长。张文舟将军毕业于冯玉祥部西北陆军军官学校,红军时期最高职务是军参谋长,抗战时期,当过旅参谋长、旅长。解放战争爆发后,西北野战兵团成立,他是彭总的首任参谋长,正因为如此,所以,彭总才提名他来代替解方当志愿军参谋长。
张文舟将军1951年6月代理参谋长,一直到1953年,才和完成谈判任务的解方将军,一起回国,期间参与指挥了1951后秋季防御作战、1952年的春、夏季巩固阵地作战、金城反击战和上甘岭战役。张文舟将军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装甲系主任。解方将军则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副部长一职。
张文舟将军和解方将军一起回国后,接替志愿军参谋长职务的,是我军最优秀的参谋长李达将军。对于李达将军,大家都是熟悉的,他辅佐过五位元帅,是著名的一二九师、刘邓大军的参谋长。李达将军担任志愿军参谋长时间仅有一年,期间只参与指挥过夏季反击战役,1954年回国,担任国防部副部长。
之后还有两位参谋长,一位是杨勇将军,他1953年率第20兵团入朝作战,是20兵团的司令员,1954年,在李达将军回国后,出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到1956年,杨勇任志愿军司令员,时任第三兵团参谋长的王蕴瑞将军,出任志愿军参谋长,王蕴瑞将军也是志愿军最后一任参谋长。
1955年,李达将军、杨勇将军,都被授予上将军衔。解方将军、张文舟将军和王蕴瑞将军,都被授予少将军衔。解方将军的军衔,明显有点偏低,主要原因是他1936年才入党,1940年才正式在我军中任职,资历不够,不过,他列为开国少将第一位,被称为少将之首,也是对他战功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