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自认为拥抱光的企业,可能是在加速向永夜奔跑。 疫情的反复、地缘博弈的不确定性,再叠加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如同突然考官突然换了一套新的试卷甩在考生面前。惊慌失措的结果是:大多数人不及格,只有极少数能谈笑风生。 奇瑞是不是那一少部分我们不知道,但奇瑞掌门人尹同跃说5年砸进1000亿却依然掷地有声。日前,奇瑞汽车启动了"瑶光2025"的科技战略。 尹同跃踌躇满志,理所当然地用到了"冲锋号"、"宣言书"等等振奋人心的词汇。 这是奇瑞在瑶光计划想传递所有人的信息:虽然姗姗来迟,但这,才是大厂转型该有的样子。 奇瑞豪气干云的背后,有资本,有技术,还有华为。 2023年9月,奇瑞将推出30万元级的纯电车,全面对标Model 3、Model Y。 2023年底,奇瑞新能源销量目标100万辆,其中60万辆纯电动车,10万辆商用车,30万辆混动车。 2025年要实现百分之百的新能源化。 这是一个前来收复失地的新故事,男主角奇瑞已经撕开了包裹新笔记本的那层薄膜。 现实 新能源汽车就像童话故事里的红舞鞋,一旦穿上起舞就再也停不下来。 瑶光2025计划传递出强烈的技术信号:火星架构、鲲鹏动力、雄狮智能、银河生态四大技术战略和盘托出。 这四大技术战略就像奇瑞新能源之路上的四大天王,它们将确保这场不可逆转型的顺利和从容。 技术上我们可能看不出奇瑞的激进,但在人才战略和基础硬件上,奇瑞就像吃过菠菜的大力水手。 ——未来五年,奇瑞的千亿专项资金将专门用于技术创新,以及培养出超过20000人的研发人员。 ——奇瑞今年的目标是要建成19个瑶光实验室,到2025年要建成300个。 大力水手的菠菜有多科技与狠活,奇瑞的野心就多不遮与不掩。 但是对于奇瑞,我们还存在一个更大的迷思:今天的奇瑞新能源究竟能不能成为这个千亿大局的战略支点? 前8个月数据显示,奇瑞新能源车的销量仅占总销量22%,对比2025年之前全面新能源化的目标,难以想象在短短2-3年的时间里,奇瑞需要多顺利才能完成聚沙成塔的壮举? 奇瑞新能源现阶段的尴尬,并不仅仅是量的问题,还有质的挑战。 奇瑞最热销的新能源车型是售价不过几万块的奇瑞小蚂蚁、QQ冰淇淋等微型电动车,这注定很难形成市场声浪,更难助推奇瑞在两年内华丽转身。 市场很残酷,没有水花就会被瞬间吞噬。联手华为,似乎是奇瑞瑶光计划的最佳选择。 毕竟,华为与小康打造的AITO问界品牌为奇瑞树立了一个极好的榜样。 华为以零部件供应商、Hi模式及华为智选三大逐级递增的合作方式周旋于车界。 眼下的华为也亟待一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奇瑞在圈内的分量是远高于小康,更强于北汽,华为需要一场更大的胜利,才能撬动车圈更大的蛋糕。 虽各有所求,却一拍即合。 奇瑞在"瑶光2025 奇瑞科技DAY"主题活动上对外公布了华为智选车与奇瑞合作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计划。 新品牌目前已规划了5款高端智能电动车型,并将于2023年陆续推出。这个新品牌会不会比AITO问界品牌更华为? 暧昧 在一个不确定、一切处于萌芽阶段的赛道里,坚定的信念、冒险死磕的精神,才是走向成功和更大成功最可贵的品质。 至少在现阶段,我们能感受到奇瑞转型的坚定信念,尹同跃宝刀未老的企业家冒险精神,甚至联姻华为,都可以看作是传统大厂冒着丢掉"灵魂"风险的一次大胆尝试。 瑶光计划,让我们看到一个敢于从以往的舒适区中跳出来的奇瑞,但是这并不代表奇瑞与华为的合作就一片坦途,是手拉手的背靠背。 这是有征兆的,也是有端倪的。 早在2020年12月,奇瑞汽车就正式与华为签订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甚至,2021年上市的奇瑞捷途大圣就采用了华为辅助驾驶技术。 不过,为什么在智能化体验要求更高的纯电车领域,奇瑞两年来眼见北汽、金康、长安等与华为的合作都比自己来得更积极,却依然不为所动? 还有,结合奇瑞新能源改名为I Car等诸多信息。 我们不难发现,奇瑞渴望在新能源市场搭建起低端I Car;中端奇瑞、捷途;高端星途或全新品牌的架构层次。 那么,奇瑞与华为合作到哪个层次、哪些品牌、哪几款车型,双方都没有进一步明确。 对于华为,奇瑞的态度是暧昧的。既不如金康、华为之于AITO问界来得彻底,也不如长安、宁德时代、华为之于阿维塔来得明确。 当然,奇瑞也有自己的苦衷。 一方面,华为智选的先发优势已经被AITO问界抢走了,后来者奇瑞能不能够延续热度,奇瑞真的是未可知。 另一方面,直白说,瑶光计划是奇瑞的二次创业,是时势逼迫之下不得不进行的一次战略转型,奇瑞真的愿意把宝押在一个外援身上? 奇瑞是如假包换的主机大厂。技术上奇瑞不逊于吉利、长城、长安等,市场上,也仅排在几家百万俱乐部成员之后,远没有到病急乱投医的危重时刻。 因此,奇瑞与华为合作,是自信中带着骄傲,真诚中裹挟着芥蒂。 过去十多年里,奇瑞一直陷入内耗的漩涡:股东的更迭、高层的博弈,以及举棋不定的品牌战略,让奇瑞错过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最黄金的十年。 奇瑞既没有像长城那样在品类上突围,也没有像比亚迪那样在新能源技术上突破,更没有像吉利那样在品牌战略上收获满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平庸的奇瑞,一个古井无波的奇瑞。 对未来的奇瑞而言,瑶光计划必须一战成名,否则极容易再次变得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