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开始摸底,军人如何选择需要认真考虑
剑客北海 三剑客
文/剑客北海
四季轮回。
又到了摸底的时候了。
而每每这时,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越是临近摸底,很多人可能越是心里摸不着底。
今天讲一个另类故事吧。
因为,有利的,平时讲得都比较多,关心关注也较多。
不需多讲。
我们在这里,给大家提供另一个观察的角度,希望大家在作决定的时候,能够更加理性和全面。
仅此而已。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是转业的,就没有后悔的"。
想一想,转业回到地方,工作好,离家近,待遇高,体面有地位,每天朝九晚五,轻松自在,什么样的人才会后悔呢?
而军士退役则不同,一些军士放弃了留队长干的机会,以为出去以后可以凭借一身本事,走上人生的巅峰,结果大多数最后都在接受了生活的毒打之后,低下了高昂的头颅。
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军官或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军士转业回去,只是换了个工作岗位而已,饭碗始终端得稳稳的。
而以复员方式回到地方的军士,则是重新就业或创业,是从头开始。
其中的风险和差距,显而易见!
但是,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乏成功者,也不缺乏冒险者。
也正因为如此,转业成为了很多人的"奋斗目标"。都想快点脱下军装,早早加入到地方体制内的队伍,享受不后悔的人生。
尤其是到了十月,眼瞅着就要摸底了,很多人想走的那颗心,已经按捺不住了。
尽管,现实生活中,存在个别军官对安置的岗位不满意的,但是总体来说,真正对转业后悔的确实极为少见。
过去,大多不满的情形都是对岗位的不满,现实情况离其期望值相差甚远。
比如,有副团职干部,希望回去后,能够走上副处或正科级的实职岗位。
而实际上,却去了一个冷门单位任虚职。
也有一些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所至的。自己对于安置地的政策不了解。或者,当地当年的安置政策突然作了调整。觉得自己吃了亏。
老孙是去年转业安置的,虽然安置还不到一年,但谈及当时的选择,仍然难掩悔意。
在战友的眼里,老孙这纯粹就是凡尔赛。
因为自从新政落地后,军官的退役名额减少了很多,在鼓励长期服役的大环境下,不达龄达衔,想要转业还是很难的。
老孙能在为数不多的名额中争取到一个,算是很幸运的事了。能转业就很让人羡慕了,这转都转了,再回头说转业不好,那不是拉仇恨吗?
不过呢,老孙是真没那个意思,他觉得自己在地方过得真的不是很好。
至少,没有他预想的那么妙。
地方没有想象中的轻松
"回到地方就轻松了",这是在部队干活干到累时,战友们互相关心的一句话。
潜意识里,大家都认为地方公务员很轻松,尤其是这两年,加班情况越来越严重,更是让人从内心向往不用加班的公务员。
在转业回去之前,老孙一直觉得,公务员可能也会很忙,但再怎么样,正常下班还是能够保证的。
即便是有加班,估计也只是偶尔,不会像部队一样加班常态化,甚至是被默认为正常现象。
这老孙到了地方真正成为公务员了才知道,所谓的轻松,也不过是自己以为的。
当然了,不排除有的岗位确实轻松,但是老孙所选的岗位是一点也不轻松,属于事情比较多的,加班那是常有的事。
虽然加班的频率没有在部队时那么高,时间也没那么长,但老孙仍然觉得不轻松。
在部队加班累的时候还能安慰自己说,转业就好了。这转业回来了,累了的时候只能鼓励自己说,退休了就好了。
地方没有想象中的晋升快
没转业之前,老孙经常听到战友们讨论已经转业的谁谁谁,在单位时一直晋升不上去,到了地方这才几年,都成什么领导了。
还有那谁谁谁,实在是在单位没有发展前景了才走的,这转业回去混的可好了,现在都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了。
这就给大家造成了一种错觉,地方领导岗位比较多,晋升要比在部队快。
很容易让人以为,只要转业回去,飞黄腾达、封王拜相就指日可待。
虽然老孙没这样以为,但也是心存幻想,希望转业后能有个好的发展的。
但经过这几个月的工作,老孙清楚的认识到了,地方晋升并没有那么快,甚至比部队还慢。
要说在部队,晋升是慢车道的话,到了地方,可能就是死胡同了。
好在有一点,不管是公务员还是事业编,即便是不晋升也能干到退休。
特别是,公务员职级并行后,如果职务上不去,还能享受一下经济待遇。
想躺平很难
在转业之前,老孙就想过,要是转业回去要是不好混,那自己就躺平,不争不抢,躺等退休。
反正干不干的,工资都不会少,只要不出错,谁还能怎么着自己?
结果现实是,老孙感觉现在的自己就像走在人潮涌动的街头一样,自己的内心不想走,可身边熙熙攘攘的人群也会推着自己走。
想要躺平,啥也不干,很难。
毕竟,周围大多数人都在忙,你不干活,就没有办法在这个团队里待下去。
无奈只能延续在部队时的埋头苦干作风,继续埋头苦干到底。
感觉像从一个坑里,又跳到了另一个坑里,关键是这个坑,还是自己哭着喊着要跳的。
这就有点类似于一个老同志,本想到一个小散远单位去养老,结果这个单位遇到了大任务,必须得往前冲。这个时候,大家都在拼,你不拼,别人不说你,你自己的脸面也挂不住。
再一个就是收入的问题。
说起来,这是让老孙最难接受的一件事。
换句话说,要是钱够花,前面那些也不算啥,总不能自行车跟手表都要吧?
正是钱不够花,所以加上前面那些,就觉得更委屈。
在部队的时候,老孙的工资,加上爱人的随军未就业补助、十三薪,平均到手差不多每个月能有一万三出头。
去除房贷、生活费、人情往来、教育支出啥的,省着点用,每个月都能剩点,日子过的虽然不说很富足,但也不差。
本以为地方工资会像大家说的那样,是米饭下面的肉,看着少,其实很多。
等真正领工资了,老孙才知道,有时候看着少,其实是真的少。
尤其是这两年,很多地方公务员的工资都降了,像老孙到手工资不到7000元,公积金两千多,基本上就这些了。
至于之前大家所羡慕的,年底有好几个w的各种奖,他还没有见着,很可能再也见不着了。
本身工资就比在部队的时候少很多,再加上家里多了自己穿衣吃饭,经济支出是直线上升。
别说剩钱了,每个月都得从退役金里拿钱贴补生活。
老孙现在就在想,等到退役金花完了,到时候该怎么办?拿什么贴补家用?
之前老孙总觉得能早转业就早转业,趁着年轻,回去还能有所发展。
现在老孙反过来了,都劝大家:能多在部队干几年就多干几年,回到地方也不好过。
尤其是小城市,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并不高,保障也没有现役时多,再一降薪,那点工资不仅是捉襟见肘,甚至能见大腿,这样的日子,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