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只要中国人会做的生意会让全世界人都无生意可做
为什么说只要中国人会做的生意会让全世界人都无生意可做?之前早都有人这样讲法,讲的是我们中国人吃苦耐劳,埋头苦干的创业精神,其实这只是一方面。认真回想一下我们中国的纺织品,玩具等轻工业产品,确实如此,全世界都造不过我们中国,后来的电脑硬件等也是如此。
诺基亚手机
再到近些年来的手机产业,相信我们所有人都是手机产业的见证者。从才开始的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然后是仿造。那时最流行的就是中国山寨机,双卡双待,超长待机40天,手机中的战斗机等等,那时感觉国产手机就是一个笑话。然而随着小米,华为,OPPO,VIVO等一批手机厂商的横空出世,国人也开始认可国产手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国产手机,并且在全世界上也都只有苹果和三星能和我们这批国产手机同台竞争。国产手机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让人欣慰,再也没有人讲中国山寨机了。
中国早期山寨机
这一方面是我们中国的科技进步,品质过硬,这个是毋庸置疑的。而还有一方面就是我们中国的企业家的创新性经营,无论是价格战,降低成本,创造性营销等等,都反映了我们中国企业家的认真努力的拼搏,脚踏实地的实干。
中国人的价格战
我们先不说这个手机,先来说说第一方面就是我们中国人最为熟知的价格战。在我们中国,古往今来就有一句话叫做:"薄利多销"无论是哪一家店铺刚开业,打响开门红的最基本方面就是打折,以此来招揽客户。全世界大部分商业模式刚开始基本都是这个样子。但是我们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特性又让这个价格战有了加成。在国外,特别是欧州和美国,中国人的便利店可以天天开业,甚至是24小时,但是他们自己的便利店很早就关门了,有的还双休,这个在中国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你休息了别的店不休息,你的顾客都跑到了别人家了,那还怎么干。所以我们中国人开店,一年365天,恨不能营366天的业.生怕休息的那天错过了一个大客户。
商票
说完我们的吃苦耐劳,再说说我们中国企业的天天喊着的控制开支,降低成本。这个估计大家都相当熟悉。这里说一些大家相对不太熟悉的东西,比如"商票",这个也叫"商业票据",就是相当于短期的借条一样,但是一般都是大公司开给供应商的。上游大公司向银行借钱不太好借,或是借了利息高,或是借不来了,怎么办,那就压供应商的钱。想成为我的供应商 ,想和我做生意,可以啊,但是欠款要三个月一结,或是半年一结 ,最长的可能一年一结。你做不做?你不做,可以,有人挤破头想抢着做。所以做生意,流动资金与风险承受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两个门槛,这两个条件就可以筛选掉很多想做生意的人。
大家可不要小看这半年一结或是一年一结,假如一个月的营业额是10万 ,一年就是120万,你还要给工人发工资,还要买材料和其它支出 。这可能就是要你有100多万的资金。如果你遇到了好的公司还可以,但是如果遇到了恒大这种公司,那么可能就是哭晕在厕所里了。
但是有没有解决办法呢?也有啊,我可以给我的工人的工资也一年一结。年底了发工资,生活费不够用了,怎么办?先找财务去支个一千两千的,其它的年底一起发。然后材料钱呢,我也给我下级的供货商讲好,也半年一结或是一年一结,这样我也最大程度了转嫁了我的风险。就这样层层往下压,就成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麻虾的游戏。结果你会发现,做生意最吃亏的不是上面的大老板,各种各样的小老板,而是最基层的普通工人,货车司机,小摊小贩,风险都莫名其妙的转嫁到了他们的头上。
大鱼吃小鱼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想着都这待遇了做这个工作干嘛?但是大家可以去打听打听有多少工地的工人是半年一结,或是一年一结,多少供应商都是手握着几百万恒大的商票欲哭无泪。所以恒大欠银行的1.9万亿,其真实的窟窿可能比1.9万亿大得多。我所认识的一个恒大的外墙的供应商手里握着几百万的恒大的商票无法兑付,急得团团转。
所以总理说我国有6亿人月均收入不足一千元并不是危言耸听。很多情况下并不是他们要选择哪个工作,而是不选这个就无路可走。这些各种经商的手段套路说白了还是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是人多地少,生存生活相互竞争造成的,用现在的新名词就"内卷严重"所以在商业竞争中,我们中国人在竞争中就有很大的优势。
小米手机
第二个就是创造性的各种价格战。还要从手机说起。自小米推出来了手机之后,创造性地发明的饥饿营销。先打低价格,有了价格优势,销量就自然有了。有了销量,采购的成本就会大幅降低,看似才开始几乎要赔钱卖的手机,在有了销量之后成本就降低了,就有了利润,这也是小米成功的重要原因。而且小米还借助互联网的风浪,在网上线上预售,也降低了不小的成本。所以小米就成功了。当然我国的手机行业之所以能做起来,更离不开我们在技术上的投入,科技上的进步,真正是手机好 才会有人认可,有人买。之前天天叫着抵制日货,但是从来没有真正的抵制成功。反而近些年没有抵制了,却发现自己身边的日货开始减少了,这当然要归功于我们中国产品质量技术的提升。
除了小米还有华为,OPPP,VIVO等国产手机品牌的强势掘起,再加以我们中国这种对外价格战,对内严控成本的商业模式。而且我们中国还是全产业链最齐全的工业第一大国,就造成了我们中国的产品在全世界都有很强的性价比优势。
不仅是在手机领域,在其他的各行各业也是如此。如汽车销售,4S店才开始很赚钱,但是近些年汽车需求增长放缓后,对于汽车销售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之前汽车销售很大的利润,现在变成了一辆车一两千元的利润也做的地步。普通人算算那4S店不是要赔死,其实不然。4S店以跑销量为主,但是销售金额达到一定条件后可以拿到汽车制造商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的返现补贴,于是就可以低价卖车,以拿返现补贴为主了,也成了生存之道了。而像这样的的返现补贴在各行各业也都很普遍,服装行业快递行业也是如此。
美国对华反倾销
很多人说那只是低端产品才这样,高端的华为就不是打价格战的。其实不然,因为华为一样面临着高通,思科等竞争对手,一样需要抢夺市场。在中美贸易战之前大家经常听说是应该是美国对华反倾销了吧。就是我们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太明显了,美国在保护他们本国的企业,对中国的企业进行制裁。欧盟和美国为代表的一系列国家认为我们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企业的成本和价格不是由市场决定的,说我们中国的企业是有国家背景的,出去的价格低的离谱,不是以赚钱为目的的,而是以抢夺市场为目的的,以此为借口对中国企业进行加税和制裁。殊不知这是因为我们中国用廉价的劳动力换来的。这点足可以说明我们中国企业对国际市场贸易中的巨大成本优势。
正是我们中国人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以及我们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创造力,和我们完整的工业体系, 让我们在世界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无论是日常用品的轻工业产品,纺织品,还是计算机,手机等电子产品,在全世界都是有巨大的成本优势的。而美欧早已习惯了用自己的高科技来赚取高利润的产品和服务 。对于我们中国这种以价格战来换取市场份额的营销方式很不适应 。只是现在我们很多的高科技技术还没有突破。相信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在这些领域也会赶上他们,超过他们。也可能会让他们无生意可做的。
现在我们中国已经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对日本和德国的弯道超车,跟美国并驾齐驱,更有国内知名经济学家喊出了新能源汽车的对决是中国的国运之战的狠话,且不说正确与否,至少一个实事是一个汽车行业可以带动上下游很多的产业。汽车行业是日本的支柱产业,占日本GDP比重为45%-50%,如果我们的电动汽车产业能够完胜日本,那么对于日本经济来说将会是釜底抽薪的打击。所以我很看好我们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更看好我们整个中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