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填补「从鱼到人」关键空白,一天发 4 篇 Nature。 我们首先要了解从鱼到人的演化主线,其次再去了解为什么这次的研究填补了从鱼到人的关键演化空白。 首先由鱼到人的演化他不是很多人理解的"人是由鱼演化来的",所以这类人会提出疑问不是说人是由猿演化而来的吗?怎么现在变成了鱼?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普通大众了解的"演化"和科学家口中的"演化"完全是两个东西。 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化石照片 保存蠕纹沈氏棘鱼和奇迹秀山鱼正型标本的石板。 科学家嘴里的由鱼到人的演化是指的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鸟类)它们都是由最早演化出脊索(脊椎的初始形态)的祖先类群(一种非常原始的无颌鱼类,它们的形态与现在的文昌鱼更接近)演化而来的。即天下第一鱼昆明鱼和海口鱼(该项研究成果是由我国西北大学舒德干院士团队基于云南寒武纪澄江化石库中保存精美的化石标本发现的,也是好多篇nature文章 ) 昆明鱼和海口鱼无疑是最早演化出脊索的动物,当之无愧是脊椎动物的祖先。 继昆明鱼和海口鱼之后,无颌鱼类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演化。 而本次朱敏院士团队在重庆秀山,贵州石仟发现的两个志留纪早期鱼化石库则保存了大量精美的有颌类鱼化石和无颌类鱼化石标本,填补了无颌类到有颌类演化的空白,也首次证实了成对附肢(鱼的偶鳍,四足动物的四肢,恐龙的爪子,鸟类的翅膀,人的手)的关键演化环节(即鱼类偶鳍的起源问题)。 所以说本次4篇nature 填补了从鱼到人的关键演化空白。 到这里还要补充的是,这些无颌鱼类经历了相当漫长的时间才演化出了有颌鱼类。注意: 颌(通俗的讲就是 下巴)的出现绝对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最大的革命性创新,颌的出现让获取食物变得更加容易。本次朱院士的nature 文章以及之前的研究正是在无颌类到有颌类的关键演化环节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鱼类又分硬骨鱼和软骨鱼(鲨鱼这些),而硬骨鱼中的一种叫:肉鳍鱼类(鱼鳍外部有肌肉,内部有骨骼)在泥盆纪末期登上了陆地,是两栖类动物的祖先类群。 之后的故事大家更加耳熟能详了,随着羊膜卵的出现,一部分四足动物摆脱了水环境,彻底上岸了,它们便是爬行类的祖先类群。 这些羊膜卵四足动物演化出两个主要支系——蜥形纲和合弓纲。前者包括现生爬行动物及其祖先;鱼龙、翼龙等叱咤中生代海洋和天空的灭绝动物;还有大家熟悉的明星——恐龙及它的鸟类后裔。后者就是我们哺乳动物的祖先类群。 它们曾在二叠纪到三叠纪早期先于恐龙统治着整个大陆,后来由于二叠纪大灭绝和三叠纪晚期大灭绝事件的连续打击,日渐式微,被蜥形纲夺去统治地位。虽然只能缩小体型战战兢兢地生活在恐龙的阴影之下,但我们的祖先没有放弃努力。它们不断强化自身本领,陆续演化出哺乳、胎生、热血等特征,等待着时机到来。 66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结束了以恐龙为代表的蜥形纲的统治,空出的生态位被哺乳动物迅速填补。此后的6000多万年里,哺乳动物不断演化,逐步占领了世界。再之后,700万年前的非洲东部,灵长类动物中的一支——类人猿与黑猩猩在演化路上分道扬镳,它们跳下树冠,学会了直立行走、制造/使用工具和使用火。最终,在200万到1万年前,这些原始人类走出非洲,迁徙到全球各地, 演化成了手拿手机、眼瞪屏幕的我们。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 从鱼到人的演化。我们人类身上的所有特征都是那些不起眼的祖先类群在经历了亿万年的艰苦探索,得到的"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