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中超联赛第33轮,广州队1:4不敌长春亚泰,理论上提前一轮降级。 为什么说是"理论上"呢?因为一些俱乐部可能因为欠薪问题而被勒令降级,广州队或许有递补中超名额的机会。 但目前恒大集团自身难保,只有更换新东家才能保留一丝希望。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恒大已经彻底告别中超了。 回想起12年来,广州恒大所取得的辉煌成绩,真是应验了这么一句广东俗语:有多少风流,就有多少折堕! 恒大的金元足球,就像给生命垂危的病人注射的一支强心剂,使得中国足球看似回光返照,实际上堕入了更深的悬崖。 中国足球搞了近三十年的联赛,其实是一种不折不扣的伪职业化联赛。 真正职业化的俱乐部必须是独立的实体,而不是依附于投资人的某种工具。 要成为独立的实体,首先必须中性化命名,不能因为更换投资人而城头变幻大王旗。 今天叫地产,明天叫医药,后天又叫电商,俱乐部自身的品牌价值何在? 说到俱乐部以企业商号命名,也是起源于广州。 1984年,广州白云山制药厂与市体委签约,以每年赞助20万的条件联办广州足球队,开企业承办运动队的先河。 说是联办,实际上是以赞助广告费的形式取得命名权,这在当时确实是一大突破。 1993年,广州队换了东家,以"太阳神"命名,组建中国首家股份制职业俱乐部。 1994年,甲A联赛正式举办,广州队获得亚军,胡志军和彭伟国分别获得金靴奖与金球奖,一时间风光无限。 1996年,广东足球迎来了巅峰期,有广东宏远、广州太阳神、广州松日、深圳飞亚达4支甲A球队;甲B也有佛山佛斯弟。 同年,深圳金鹏获得乙级联赛亚军,成功升入甲B。 可惜这只是短暂的荣光! 1997年,两支甲B球队佛山佛斯弟与深圳金鹏分别被卖到了厦门和云南。 而4支甲A球队,在几年时间里依次降级。 其中,广州松日曾经重返甲A并且取得了第4名的好成绩,但随后两连降。 2000年,广州太阳神在甲B最后一轮,凭借曾庆高在补时阶段的一脚远射击败北京波导,惊险保级,保留了广州职业足球的火种。 同年,降入乙级的广州松日与太阳神合并。 2001年,广东宏远被卖给了青岛海利丰。 除了深圳队,整个广东省就只剩下广州这一支由本地球员组成的职业队,先后以吉利汽车、香雪、日之泉命名。 为什么广东足球衰败得如此之快? 成也市场化,败也市场化! 职业联赛初期,俱乐部的运营成本并不高,广东凭借着发达的市场经济不需要财政投入就能养活几支球队。 足球产业本身很难挣钱,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一些地方政府看到了足球产生的社会效益后,主导当地大型国企介入,投资额急速增加。 而由民企投资的广东俱乐部无法在资金上与之竞争,纷纷撤资。 2004年3月,广州申办亚运会成功。 以羽毛球和足球作为两大体育名片的一线城市,居然没有一支顶级联赛球队,这实在说不过去。 国企广药集团出手了,先后请来了名帅戚务生和沈祥福,买入了徐亮、拉米雷斯等实力派内外援,终于在2007年冲超成功! 不过由于涉嫌打假球,广州广药与成都谢菲联在2010年被勒令降入中甲。广药集团正式退出,由广州足协暂时托管。 此时,许家印的恒大集团出资1亿元人民币,快刀斩乱麻地买断广州足球俱乐部全部股权。 这个价格现在看起来不高,可在当时中国足球的低潮期无异于一笔巨款。 重新组建的广州恒大队当年再次冲超成功,第2年获得中超冠军,2013年获得亚冠冠军。 恒大入主广州足球期间,一共获得了8次中超冠军,2次亚冠,2次足协杯和4次超级杯。 这一切都归功于金元足球不计成本的投入。 据不完全统计,恒大从收购球队起,加上恒大足校,前前后后一共投入了200亿元人民币。 尽管中国足球历史上也不乏一掷千金的土豪,例如前卫寰岛和上海远洋,但造成的轰动远不如这次大。 这些投资人毕竟都是国企,不可能像恒大那样无限制地花钱,与其他俱乐部实力的差距并没有远远拉开。 恒大与它们的玩法不同,就是短时间内迅速形成降维打击的优势,特别是引进了一批实力在亚洲赛场鹤立鸡群的外援,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2010年征战甲B时,恒大就以创纪录的350万美元买来穆里奇。2011年,又花费1000万美元买下了迄今为止的中超最佳外援孔卡。 2015赛季,恒大以1100万到1500万欧元不等的价格买下阿兰、保利尼奥和高拉特。 2016赛季,耗资4200万欧元引进哥伦比亚前锋杰克逊·马丁内斯。 恒大的金元足球将整个中国足球的成本提高到一个无以复加的程度,其他球队也被迫跟着内卷进来。就像中国房价不断上涨,提高了其他行业的成本那样。 前恒大时代的中超,能有50万的单场赢球奖金就不错了。 但恒大一下子就把这个门槛提高到200万,随后不断加码,甚至连净胜球也算进来。 2016年,恒大客场6:0击败石家庄永昌,根据当时的奖金规则,可以获得1700万的赢球奖金,创造了中超有史以来有据可查的单场奖金纪录。 奖金都这么高了,工资自然也不低。 前恒大时代,中超球员年薪过百万的都不多;恒大时代,千万年薪很普遍,最高的郜林达到了2500万。 这一时期的中超看起来热热闹闹,卖出了5年80亿的天价转播权,平均下来每支球队每年能分到1亿。 但这个数字对于俱乐部的经营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稍有点名气的球员动辄大几千万的身价,其中,二线国脚张呈栋的转会费达到了惊人的1.5亿。 恒大时代的广州足球分为两个阶段,以2016年为分水岭。 前一个阶段,恒大的投入远远超过其他俱乐部,成绩也是相当突出,两个亚冠就是在这一阶段取得的。 后一阶段,上海上港、江苏苏宁、河北华夏幸福等其他土豪球队投资额后来居上,恒大的实力优势被缩小,更多依靠前几年积累的先发惯性维持着。 2016年也是中国足坛泡沫最大的一年,转会费排名前4位的外援奥斯卡、胡尔克、 特谢拉和马丁内斯都是在这一年引进的。 其中,恒大买下了队史最贵外援杰克逊·马丁内斯,但效果奇差,2年只进了4个球。 当时各队军备竞赛白热化,纷纷创造了各项转会费纪录。 一向善于炒作的恒大也坐不住了,为了吸引眼球而病急乱投医,迅速达成了这么一笔诡异的交易,赔得吐血。 这个现象很有意思! 其他球队在恒大的裹挟下被迫卷入金元足球的无序竞争,反过来也将恒大反噬进去。 经济学上有个边际递减效应,如果只是连续不断增加某一个要素,达到一个临界点后,产出就会下降。 套用在足球上,只是盲目增加金钱投入,青训、科研等其他配套设施跟不上,那么很快就会遇到瓶颈。 中超球队尽管引进了许多大牌教练和世界级巨星,但技战术体系相当落后。几乎都是后场靠国内球员摆大巴,进攻依赖几位天才外援的个人能力进球,对中国足球水平的提升没有任何作用。 日韩球队适应了这种打法后,不再惧怕恒大。 众所周知,这两个国家的优秀球员大部分在欧洲效力。国内联赛球队由二流本土球员和三四流的外援组成,有时连外援名额都用不满。 就是这些球队从一开始被狂扫,到互有胜负。 而到了2019赛季,恒大在亚冠半决赛,两回合被浦和红钻以3:0技术性击败。 随后几年,恒大开始摆烂,甚至连小组都没出线。 脱离基本面的金元足球,受制于房地产企业的盈利能力,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就像房价受制于居民加杠杆后的购买力,不可能永远涨下去。 伪职业联赛的危害到底在哪里? 俱乐部依赖投资人输血为生,自身没有创造营收的动力,不注重足球文化的传承。 球迷也变得急功近利,哪个球队成绩好就去支持哪个球队。 世界上大部分俱乐部都是公司制,但足球俱乐部与普通公司有很大的区别。 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利润当然越多越好。而俱乐部是以成绩为目的,成绩越出色越好。 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投入一定的金钱。 冠军会带来社会效益等外部性,这个外部性很难用金钱衡量,投资人有时会过于高估这个外部性的价值而盲目投资。 最近二十多年来,一些来自中东和俄罗斯的外国投资者不断渗入欧洲主流联赛,大洒金钱,提高了俱乐部的运作成本。 为了防止投资人动机不纯,把足球俱乐部当成实现某种目的的工具,各国足协都对俱乐部的财务状况设置了严格的规范。 德甲有一个50+1的规则,任何一个财团收购德甲俱乐部的股份,俱乐部会员至少保留51%的表决权。 英足总和欧足联都有财政公平法案,过去几年内的累计亏损不得超过一定的限额。 这些规则虽然执行起来不是很到位,被大巴黎这样的土豪球队钻了空子,但总的来说还是对俱乐部的财政健康起到了一定作用。 目前,欧洲俱乐部大部分都是亏损的,破产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如果不加以限制,后果不堪设想。 佛罗伦萨与格拉斯哥流浪者这样的知名球队都破了产,它们重组后从低级别联赛重新打起,一步步升到了顶级联赛,品牌价值得到了延续。 目前,10冠王辽宁、9冠王大连、新科冠军江苏苏宁都已经不存在了,希望广州队不要重蹈覆辙! #2022生机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