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练书,写了杜工部的《属相》,随即找出出师表,重温了一遍,也节录书写了一部分,突然意识到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悲哀。截取属相中的四句,后补上四句。 三顾频仍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可怜天下读书人,难于盛世遇明君。 目见人间罹苦难,济世不得空遗恨。 在资治通鉴中,读书人创造了历史,书写了历史。但是大部分的读书人,却是一语难尽。先把古代的读书人大体分分类吧:忠臣,弄臣,避世。这三种读书人唯有避世的人活得才明白,就不说了。但只说说忠奸两种人吧。 无论是忠臣还是奸臣,都为了一个目的:学以致仕,致仕的目的大多都不端正。原因是他们大多不是为了济世,而是为了名利。当然,也的确有达则兼济天下的人,寥寥可数。而诸葛亮算是其中之一,但是被三国演义给扭曲了。 诸葛亮,读书草堂,被刘备请用,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命运,算是书写历史的读书人了。他帮助刘备实现了生存,而且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他也是造成国家分裂的罪魁祸首。作为读书人和人臣,诸葛亮算是高风亮节、功成名就。但是作为政治家,却少了不小的格局。当然,本文从读书人的角度书写,诸葛亮学以致用,得遇明君(虽然刘备也算不上真正的明君),济世度人,实现了兼济天下的宏愿。而后主却是不尽如人意,出师未捷身先死。三国鼎立的局面也结束了,历史进入了另一个时代。诸葛先生成于明主,败于昏君,恰恰就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命运。 另一个读书人是颜真卿,书法有浩然之气,做人也有浩然正气。在安史之乱这一危难之际,为了国家和人民,他义不容辞地站出来,但是却倒在了弄臣的手下。而倒在弄臣手下岂止颜真卿一人,中国历史上得以寿终正寝的忠臣不多,得以贵过三代的忠臣也不多。魏征等一帮忠臣,死后后代被虐得一塌糊涂。所以说中国历史大多是被弄臣书写的,在宋朝之前的中国历史中,忠臣和弄臣的竞争中,大多是弄臣占据上风。弄臣不仅仅可以打压忠臣,而且可以左右皇帝的生死、朝廷的嫡嗣、国家的局面! 弄臣误国,谁都知道的道理,即使《资治通鉴》写了出来之后,皇帝们读了之后,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根本原因就是制度的问题,学而优则仕!读书人把读书当作入仕的通行证,拿到通行证之后,开始弄权。否则明君很少,不弄权是不可能攀爬的。弄权,是因为权力太大,可以锦衣玉食,可以攀爬,可以决人生死。要改变读书人命运的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把权力装进笼子里,装不进笼子里,读书人的命运是很难改变的。改变了读书人的命运,才能改变国家的命运,而盛世往往就是如此! #我想上微头条# #书法##历史##烟台##历史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