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茹阳阳 吴可仲 北京报道 酝酿十余年的"锂佩克"再次引发外界关注。 近日,据《环球时报》报道,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3国正在展开谈判,以推动建立"锂佩克"联盟(类似石油行业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从而在锂矿价值波动的情况下达成"价格协议",掌握锂价定价权。 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从储量看,‘南美锂三角’是全球锂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共同利益驱动下,‘锂佩克’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操作中可能还面临较多的困难,例如相关政府在矿产中控制权的强弱、各国利益与定价机制的分歧等。"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则表示,锂资源市场定价权是当前全球产业链战略竞争的核心之一。一旦锂业欧佩克联盟建立,或将深刻影响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全球布局。 落地仍存诸多困难 锂被誉为未来的"白色石油",随着近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而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同钴、镍、石墨、稀土永磁等新能源汽车上游关键原材料一样,锂的战略价值已逐步被全球产业界和政府机构所认同,在美国、中国、日本、欧盟等全球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终端市场,以及智利、澳大利亚、加拿大、刚果金等资源国,锂均被列为关键矿产资源。 信达证券研报显示,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球已探明锂矿储量2200万吨,折合碳酸锂当量约为1.2亿吨。同时,全球锂矿分布区域高度集中,智利(920万吨)、阿根廷(570万吨)、澳大利亚(220万吨)、中国(150万吨)和美国(75万吨)5国的锂矿资源储量总和为1935万吨,占全球储量之比高达86%。 该研报提到,就资源量而言,全球56%的锂资源集中分布于玻利维亚、阿根廷、智利交界区域的"南美锂三角"地区。 在供应方面,五矿证券锂系列研报显示,2021年,全球锂原料供应总量(一次+回收)为58.81万吨。其中,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维亚的供应量分别为14.54万吨、3.13万吨和0.04万吨,3国合计占比约30%。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中心主任纪雪洪向记者表示,锂资源具有一定稀缺性,在某些区域分布高度集中,同时又是电动汽车产业的核心原材料。南美3国在面临下游需求大国时,为维护自身共同利益,借鉴传统汽车时代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形成"锂佩克",并非没有可能。 "另一方面,3个锂资源国家能否协调好各自利益、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定的组织,涉及到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博弈,尚存不确定性。"纪雪洪进一步讲道。 "‘锂佩克’前景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陈佳表示,首先,目前锂资源尚未达到石油资源的战略权重,加之近期能源危机在短期内抑制了新能源产业链的布局。同时,国际格局已经今非昔比,要像50年前那样新成立一个产业联盟的难度很高。此外,南美3国经济实力远不如中东诸产油国,国内政局不稳也拉低了其全球政治影响力,且在内部协调生产工艺和产业政策存在实际的技术与政策障碍。 于清教亦表示,不太看好"锂佩克"的进程,预计短时间内"锂佩克"难以形成。即使形成,也面临重新解体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在锂资源供给国中,2021年,澳大利亚以23.39万吨,占比近四成的供给量稳居全球第一。因此,其对"锂佩克"的态度同样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平安证券研报显示,11月25日,澳大利亚财政部长吉姆·查默斯(Jim Chalmers)在悉尼举行的澳大利亚关键矿产峰会上表示,与其封锁供应链并试图为关键矿产建立类似欧佩克的机制,不如通过多元化、全球化和更具弹性的供应链来加以应对。 吉姆·查默斯还表示,澳大利亚是锂、稀土等能源转型关键矿物的主要供应国,通过鼓励盟友投资建设其矿物加工业可以获得更多收益,未来将更加谨慎地为其不断发展的关键矿产行业选择投资方。"当符合澳大利亚利益时,外国投资是一件好事,但随着投资兴趣及投资来源的增长,需要更加鼓励符合我们国家长期利益的投资。" 锂价或将维持高位? "锂是自然界中标准电极电势最低、电化学当量最大、最轻的金属元素,是天生的电池金属,因而具备长期需求刚性。"上述五矿证券研报表示。 该系列研报显示,全球锂资源量充裕,可支撑远景大规模的动力和储能应用,但资源量充裕并不等于即期产能充裕,优质锂资源依旧稀缺,且全球分布不均。同时,2021年,动力电池需求占锂终端需求比例升至47%,整体锂电池的需求占比已高达75%,锂已经成为拥有高需求强度的纯粹"电池金属"。 海关数据显示,10月,中国锂辉石精矿进口量为21.5万实物吨,其中19.6万实物吨由澳洲进口,占比91%;碳酸锂进口量为8287吨,其中向智利进口6684吨,向阿根廷进口1408吨,占比合计达98%。 五矿证券研报显示,2021年,中国锂原料的对外依存度约70%,下游锂电产能除供中国本土外,亦供应全球市场。 "如南美3国形成类似于欧佩克的供应联盟,自然会维护锂资源国家的利益,锂价将可能维持在高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国和终端产品消费国,相关产品的成本会因此被抬升。"纪雪洪表示。 纪雪洪进一步表示,如果"锂佩克"形成,将可能通过减产、控制产能开发和释放等方式来平衡供需。这将有助于稳定锂价,防止其出现前些年的大起大落。 陈佳表示,参照欧佩克的"锂佩克"如能顺利建立,该组织的名义宗旨或是反对西方国家的产业金融资本剥削和控制;短期目标或是尽快成为全球最大的锂价格垄断联盟,通过定价权来迫使中下游产业链向上游让利;长期愿景或是借助新能源的高速发展,借势扩大成员国及其全球影响力。 陈佳向记者表示,作为全球新崛起的新能源产业链大国,中国在锂资源产业链的中下游相对强势,但在上游则处于劣势地位。如"锂佩克"建立,或许能够对锂资源稳产起到一定作用,但也可能会导致"锂价狂飙"成为常态,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总体成本,并削弱其全球竞争力。 "供求关系摆在那里。"纪雪洪表示,在相当长时期内,新能源汽车带来的锂需求增量都会比较可观,而锂资源上游产能短期内难以快速释放,必然会造成供应紧张。 纪雪洪认为,在此背景下,中国需加强本土锂资源的开发,增加对盐湖提锂等关键技术的投入,同时重视废旧锂电池的资源回收再利用,从而形成多元化的锂资源供应体系。此外,如钠离子电池等替代产品的研发和量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上游锂资源的依赖。 于清教告诉记者,中国在锂盐加工领域的龙头地位稳固,头部企业在积极布局海外矿产资源的同时,也开始重视国内锂资源的开发及回收利用。不过,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需求市场的急速扩容,锂资源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某种程度上这也会加重行业的危机感,并进一步推涨企业的"抢矿热潮"。 供应体系面临变局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6.2万辆和71.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8%和82%,市占率达到28.5%。今年前10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合计均已突破500万辆。 在下游需求的强劲带动下,去年以来的锂价走势气势如虹。 上海有色金属网信息显示,截至12月1日,国产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为56.65万元/吨,较2021年初的5万元/吨上涨超10倍。生意社价格信息显示,国产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在11月中旬一度突破60万元/吨。 "复盘2007年以来的锂价大周期,需求爆发与阶段性供给弹性缺失是导致本轮锂价持续突破新高的原因。"五矿证券研报表示,2020年下半年至2022年一季度,锂行业下游需求爆发,但上游资源供应弹性缺失。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行业将进入供需两旺的新阶段。 该研报表示,矿业周期往往会经历"价格高峰、投资高峰、产量高峰"三重奏,2022年全球锂资源供应的增量主体来自棕地扩能和成熟产区的产能释放,2023年锂行业将进入规模化绿地项目的产能投放高峰,全球新增供应的来源将显著多元化。未来,供给侧应关注供给增量和增量来源的集中度。 五矿证券研报提到,全球锂资源供应体系的深刻变局已拉开序幕,从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IRA)到加拿大的《加拿大投资法》(ICA),再到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的"零门槛审核"及南美3国关于"锂佩克"的讨论。中美博弈下,海外关键矿产投资的风险扰动将陡然增加,各国对战略矿产的掌控也将显著趋严,以合理成本获取优质锂资源的难度在跃升,同时亦需思考目前在手的股权、货权是否安全。 "与此同时,中国本土锂资源的战略重估将持续深化演绎。"五矿证券研报认为,鉴于严峻的地缘形势,未来中国锂行业须兼顾安全与发展,构建国内和海外("一带一路"沿线)双循环、具备韧性的锂资源供应体系。同时,须注重维护中国锂资源企业在全球布局资产的股权、货权及汇率安全。此外,行至当下,2023年尤其须注重投资与融资的匹配,重视企业的现金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