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适应新冠病毒变异新特点和疫情防控新形势,科学精准优化细化防控举措,是打好这场攻坚战的必答题。这段时间,包括湖北在内的全国各地,都在按照第九版疫情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要求,就核酸检测、风险区域管控等出台相应举措,力求提升科学精准防控水平。 比如广州、重庆等地发布的核酸检测通告中,检测对象的范围等已经有了新的变化。在广州,长期居家老人、每日网课学生、居家办公者等无社会面活动的人员,如果没有外出需求,可不参加核酸筛查,既减少了人群聚集感染的风险,同时还节约核酸检测资源;而在重庆,"无疫小区""无疫社区"则可以不参加全员核酸检测;郑州等地则提出,科学精准划定高风险区,除高风险区外的其他区域停止集中核酸筛查,恢复低风险区管理。 而在武汉,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防疫部门以快制快,通过精准划定风险区域,以暂时的、有序的"静下来""慢下来",为疫情防控赢得时间、赢得主动,从而快封快解、应解尽解,实现更精准、更有温度的"防"。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防疫工作中的新气象、新变化呢?对此,湖北省社科院政法所副研究员陈思在《热点里的价值观》里发表观点: 从目前的情况看,新冠病毒的防控工作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医学上的问题,它非常复杂,涉及到政治、经济、民生等很多重要领域。疫情刚刚出现时候,可能我们所有人都认为,长痛不如短痛,大家忍一忍就能一劳永逸的将之彻底击败,所以那个时候防控政策显示出来的更多的是刚性的一面,但是这三年来,我们发现疫情反反复复,防控是一场持久战,咱们的防控政策如果还是把刚性放在前面,那就会出现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大规模的、频繁的静默、封控,甚至出现防控政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等,对百姓生活工作学习带来的影响比较凸显。 怎么才能既防住病毒,还能最大限度保障民生?这可以说给咱们的防疫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我们要精准区分什么方面我们要刚,什么时候我们要柔。比如说在不能躺平的原则上,在核酸检测的精准上,在物资的供应保障上,在医疗资源的配给上等等方面,我们都必须继续"刚";而与此同时,在满足百姓生活需求上、在特殊人群的照顾上、在便利民众出行上、在保障民众日常工作上则要充分体现出更多的"柔"。 像现在有不少地方出台规定,长期居家老人、每日网课学生、居家办公者等无社会面活动的人员,如果没有外出需求,可不参加核酸筛查;再比如出现阳性的小区,只封楼栋不得整小区封控,而且要快封快解;还有一些封控区域,持工作证明并保证两点一线,就可以照常上班,这些政策就充分的体现了咱们防控中的"柔"性思维。 11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开会时有个提法叫"走小步不停步",这实际上就是从顶层设计上给今后各地疫情防控工作定下了刚柔并济的调子,我的理解,所谓的刚柔并济说到底就是要实施更加精准科学的防控,在民生服务中加强人文关怀,把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放在心上,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一出发点的基础上,把防控工作抓牢抓实抓细,直至取得战疫的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