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1/4决赛,马拉多纳凭借"上帝之手"淘汰了英格兰,靠一己之力送阿根廷晋级,并最终获得了世界杯冠军。 这场经典比赛的胜利,对阿根廷人来说犹如一颗「精神原子弹」,消弭了阿根廷人在与英国人战争失利后现实失败的痛苦。 在刚结束的卡塔尔世界杯上,阿根廷赢得了队史第三座世界杯,一座大力神杯,梅西苦等了16年,阿根廷则等待了36年。 这次夺冠让这个面临严重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率和贫困率居高不下的国家进入了久违的狂欢盛宴。 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方尖碑广场聚满了浩荡的人群,人们忘记了生活的苦难,他们欢呼着、尖叫着、拥抱着。 或许这就是轮回,36年世界杯前的阿根廷比现在更惨,不光有现在的经济危机和高通胀,还有战争失利的痛苦。 那一次,马拉多纳拯救了阿根廷人。 狂欢前的黑暗 1981年的阿根廷通货膨胀率高达600%以上,GDP更是下降达到11.5%,制造业产量下降为22.9%,阿根廷人的工资增长却只有19.2%。 这个曾被称为「南美巴黎」的富庶国家,曾经的世界第八大经济体已经走到了经济崩溃的边缘。 阿根廷人民开始发动长期罢工,疯狂咒骂军政府,喷他们不老老实实去耍枪,非要猪鼻子插大葱来装文人治国。 这里要说一下,20世纪的阿根廷有接近70年是在军政府的统治之下。 不怪阿根廷人民骂他们占着茅坑不拉屎,70年里除了胡安·贝隆将军懂得治国理政,弄出一点政绩外,其余人都是只会祸祸百姓的二五仔。 因此几十年来的阿根廷在这批「武夫」的统治下,「南美巴黎」一衰再衰,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1981年12月才成为阿根廷军政府扛把子的加尔铁里坐不住了。 如何维持军政府执政的「正确性」和「延续性」是他必须立刻解决的问题。 于是他灵机一动,决定把「英阿历史遗留问题」——"马岛主权问题"拿出来热炒,借此转移阿根廷人民的注意力,缓解执政危机。 马岛往事 要说马岛主权问题,那就不得不介绍一下这段往事。 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差不多由200多个小岛共同组成。 属于阿根廷,直到现在还被英国占领。 1592年,那时候的欧洲人已经开始全世界乱跑占地盘了,这年有个叫戴维斯的英国航海家发现了马岛,八年后一个荷兰人也发现了这个岛。 可马岛是个无人岛,这对一心掠夺资源的欧洲人来说毫无意义,只有富饶多金的新大陆才是他们的目标。 于是马岛被人为忽略。 直到南美所有地盘被抢完了,这伙欧洲人才发现,马岛是个好地方啊! 为什么? 因为这片岛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于是法国人来了,英国人随后也来了,西班牙人也不甘人后。 1770年,西班牙人先剿灭了占地盘的英国人,随后又和法国人做了笔交易,正式拿下了马岛土地使用资格证,成为马岛第一个主人。 但这片岛除了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以外,真不是人待的地方,直到如今英国人费尽心思才骗来3000多人的移民。 在当年全靠小船往岛上输血运物资,谁占了谁血亏。 因此当西班牙帝国没落后,不仅从马岛撤出,还从阿根廷撤了。 阿根廷于1816年摆脱了西班牙人的统治,获得了独立自由身。 1820年的时候宣布马岛也是阿根廷的,并派了70个倒霉蛋去当守岛员。 好巧不巧,西班牙帝国没落了,日不落帝国还在,当年被西班牙帝国灭了那是没脾气,现在你小小阿根廷刚独立就想独占马岛,做什么梦呢? 1833年,英国派出一艘军舰对抗70个阿根廷守岛员,结果就是马岛更名「福兰克群岛」。 尽管阿根廷一直抗议再抗议,英国人鸟都不鸟,派了个大倒霉蛋来鸟不拉屎的马岛当总督,1800的小倒霉蛋陪着他,其中200人是守军。 半个世纪后,1892年马岛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 以国运做赌注 国仇家恨就是马岛被加尔铁里选中的原因。 在军政府刻意带节奏之下,阿根廷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吃不上饭的急迫、拿不到工资的愤怒、600%的高通胀的无奈和对军政府的愤懑全部转化成了干掉英国人、拿回主权的爱国激情。 这满腔热血,沸中爆沸。 加尔铁里看到这一幕得意的笑了,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需要人民忘记600%的通胀率、忘记失业、忘记军政府的无能,他要用全体阿根廷人民的热血把阿根廷的国运赌出去。 他赌即将"日落"的「日不落帝国」不敢出兵。 加尔铁里虽然是军政府总统,但他只是一个没上过战场的工程兵司令,但他却坚定的认为这会是一场轻而易举的胜利。 于是他带着一百年没打过仗的阿根廷军队去征战马岛。 1982年4月2日,1万阿根廷士兵冲上马岛,带着200名守军的英国总督选择做一个识时务的俊杰,当即表示无条件投降。 当收复马岛的消息传回国内,加尔铁里成了阿根廷的英雄,支持率暴增。 全国人民忘记了苦楚,沉浸在了欢乐的海洋。 这时候被拘禁的英国总督像看白痴一样看着兴奋地无以言表的加尔铁里,你怎么敢的? 为什么英国人放心用一个总督和200名守军占据马岛? 因为这201人的背后有整个「大英帝国」做背书,今天你敢搞事,明天就有帝国舰队来火力压制。 但加尔铁里赌的就是国力衰退的大英帝国不会千里迢迢来南美报复。 马岛距离阿根廷只有600公里,不算很近。 可马岛距离英国本土的直线距离就有13000公里,这不仅是远,还远的有些离谱。 何况一旦打起来,13000公里的补给线就能拖死英国海军。 这就是加尔铁里敢鸡蛋碰石头的原因。 他断定摇摇欲坠的大英帝国不会干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事。 不巧,他遇到了一个娘子——「铁娘子」撒切尔夫人。 更不巧的是,刚上任的撒切尔夫人日子也不好过,她推出的政策在国内寸步难行,民众对她也是越发不满。 她也需要搞个大事转移国内焦点,还得提高大英帝国的声望。 加尔铁里,女人的心思你别猜。 1982年4月4日,英国海军集结,兵发阿根廷。 1982年6月14日,阿根廷投降,马岛至今被英国人占领。 足球带来的精神胜利 两个赌国运的人,「铁娘子」笑到了最后,她用实际行动证明大英帝国还没陨落。 反观加尔铁里,他的赌注本身就是建立在高涨的民族情绪之上,看似有全国人民的支持,实在弱不禁风。 最终他不仅落了个锒铛入狱的下场,还把阿根廷的国运赔了进去。 阿根廷人大梦初醒, 600%的通胀率不降反增,重回水深火热之中。 他们把所有的仇恨不满寄托在了如同信仰一般的足球场上,他们需要一个英雄再次拯救他们。 于是,马拉多纳的横空出世给了他们希望,当1986年的世界杯阿根廷队和英格兰碰头,依靠「上帝之手」淘汰英国人后,犹如一颗「精神原子弹」爆炸,所有的阿根廷人有了一种复仇般的快感。 从此马拉多纳成为了阿根廷的国家英雄,他用一场胜利、一座金杯消弭了阿根廷人战争失败和现实失败的痛苦。 36年前的世界杯冠军成了弥补阿根廷社会危机的圣药,一如今天梅西带给身处经济危机和高失业率中的阿根廷人的狂欢。 可狂欢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祝福阿根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