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达是十大开国大将之一,他不仅是我军的一员猛将,还是一名军事理论家,是共和国36名军事家之一。 解放后许光达被任命为第一任装甲兵司令员,被称为"装甲兵之父"。许光达一生战功卓著,本文只讲述他在西北战场上打的几个漂亮仗。 解放战争初期,许光达是贺龙的部下。1946年11月,贺龙的晋绥野战军改编成三个纵队,许光达担任第三纵队的司令员。 1947年,国民党发起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同年8月,中央军委命令许光达率领三纵的第二和第五旅西渡黄河,因为许光达的三纵离彭总的西北野战军最近,于是改归彭总指挥。 许光达的三纵归入彭总的西北野战军后,打的第一仗就是榆林战役。当时陈赓兵团要南渡黄河,向中原进军,发动榆林战役,就是为了配合陈赓兵团的行动。许光达的三纵刚归入西北野战军,他就想着要给彭总一份丰厚的见面礼。 在战前动员会上,许光达对部下们说: "咱们三纵新加入西北野战军的队列,无论如何都要给彭总送一份大礼。" 要打榆林,必须先拿下高家堡和乔家滩,因为这两个据点是榆林东面的门户,在这里国民党驻守了86师的一个团和一个补训营。许光达安排第二旅的17团攻打高家堡,216团攻打乔家滩,把21团作为预备队。 8月6日晚,17团和216团同时发起攻击。但是这两个据点国民党军经营多年,工事非常坚固,我军打了整整一天,两个据点都没有拿下。 许光达分析原因,发现敌人的防御工事太坚固,两个团分别进攻,兵力过于分散。于是他调整战术,把两个团合兵一处首先攻打高家堡。 调整战术后果然奏效,高家堡很快就被拿下。此战,共毙敌200多人,俘敌1400多人,还俘虏了国民党陕北警备司令张子英、256团团长李含英。许光达一边命令给军委汇报战果,一边对身边的同志说: "这是我们给彭总的见面礼,不知彭总满意不满意。" 在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边区进行重点进攻的时候,胡宗南在陕甘宁投入了25万大军,他自己则亲率14万主力直接扑向延安。 当时毛主席和中央机关都在陕北,而陕北的野战军只有6个旅的兵力,满打满算才只有2.6万人,毛主席为了牵制敌人大量兵力,坚持不过黄河,而是在陕北的山窝窝里跟敌人周旋。 榆林战役打得最激烈的时候,胡宗南的部队把毛主席和中央机关包围在了葭县乌龙铺只有几十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情况危急。 8月16日夜晚,大雨倾盆,毛主席和机关人员冒雨来到曹家庄。周恩来打电话给彭总,讲述了毛主席和中央机关的处境,要求他派一位得力将领,前来解救。 彭总接电话以后,马上命令许光达带领三纵火速向曹家庄进发。许光达听说毛主席被围,心急如焚,他带着队伍冒着滂沱大雨,向曹家庄方向快速前进。18日,许光达的部队就来到了乌龙铺以北,跟刘戡的队伍接上了火。 因为当时大雨下个不停,还引发了山洪,双方打成了胶着状态。许光达看战事没有进展,而毛主席和党中央还处在危险之中,他急忙召集各旅旅长,对他们说: "到现在还没有打退敌人,这怎么行。立即命令各部官兵,就是敌人的炸弹打到身上,也不许后退!" 各旅旅长回到自己的部队,许光达指挥全纵队向敌人发动更猛烈的进攻,战斗一直持续到19日,终于打退了敌人的一次次凶猛的攻击,部队推进到乌龙铺和沙家店之间的当川寺。 这时我一纵和二纵把敌人包围在沙家店,而三纵则与刘戡的两个半旅的兵力对垒。三纵官兵知道是在保卫毛主席,个个奋勇当先,战至黄昏时分,终于把敌人打退。而毛主席和党中央也终于转危为安。 1947年10月4日,许光达按照彭总的指示,率领三纵兵临清涧城,准备夺取这个城池。 驻守清涧城的是国民党76师,这是胡宗南手里的一张王牌,师长廖昂是黄埔2期的学员,而许光达是黄埔5期的学生,说起来他们还是校友。 10月3日,许光达就率领三纵开到清涧城附近。许光达的策略是首先扫清清涧城的外围工事,清扫工作进行得还算顺利,攻城战是从7日打响的,到8日,大部分外围工事都被拔掉,最后剩下一个倒吊溜,却一直钉在那里。 此时,刘戡带领五个半旅的援军从延安已经出发,我军必须在一天之内拿下清涧城,不然,就要跟两股敌人作战。 许光达亲自来到阵前,负责攻打倒吊溜的是三纵的21团,官兵们看到纵队司令亲临前线指挥,大受鼓舞。许光达亲自指挥攻坚,9日上午就拿下了倒吊溜,此时整个清涧城完全暴露在我军的炮火之下。 在攻城的同时,许光达想起了另一个策略,就是打算写信劝降廖昂。于是许光达修书一封,派人送进城去。廖昂接到许光达的劝降信,信中许光达除了表达校友之情,还晓以利害,希望廖昂能够认清形势,弃暗投明。 许光达的信应该说让廖昂动了心,但是,几乎同时,廖昂又收到了刘戡的电报,刘戡告知廖昂自己的部队已经动身,很快就能开到清涧城下,到时不仅能解清涧之围,还能内外夹击,消灭许光达的围城部队。刘戡的电报让绝望中的廖昂看到了希望,也让廖昂走上了不归路。廖昂拒绝了许光达的劝降。 10月10日21时,许光达下达了总攻的命令,一阵猛烈的炮火向清涧城的敌军工事发射过去,夜晚的天空被爆炸的亮光撕成碎片。在攻城最激烈的时候,许光达来到了17团,闵团长看见许光达,赶忙迎出指挥所: "司令员,您怎么来了,这里太危险!" 话音刚落,一发炮弹在他们不远处爆炸,闵团长赶忙把许光达拉进指挥所。许光达一边拍掉身上的尘土,一边说: "闵团长,你不用拉我,那炮弹炸不死我!我命硬!" 攻城战打得非常艰苦,直到第二天拂晓,36团才炸开了城东门,大批战士冲进城去。几乎同时,15团炸开了城北门,大军潮水般涌进城去。此时城里的敌军失去了抵抗意志,清涧城很快被占领。 1948年2月,西北战场发生了重大变化,我西北野战军已经转入战略反攻。在彭总的指挥下,准备发起宜川、瓦子街战役。 战役发起之前,彭总来到三纵阵地,跟许光达商议。许光达向彭总献计,提出了围城打援的战术: 首先对宜川守敌发起猛烈攻击,但决不拿下宜川,而是逼迫宜川守敌向胡宗南求援;等胡宗南的援军出动,再根据情况采取急来慢打,慢来急打的策略消灭来援之敌。彭总对许光达的战术非常赞同。 2月25日,许光达下令三纵先解决宜川的外围据点,先后拿下了老虎山和外七郎山等阵地。驻守宜川的国民党第24旅旅长果然向胡宗南求救,胡宗南当即命令刘戡率领他的整编29军前去救援。 刘戡的29军有4个旅8个团的兵力,刘戡仰仗自己兵强马壮,一头就撞进了许光达在瓦子街预先设好的伏击圈。等敌人全部进入三纵的伏击区域,许光达一声令下,全纵队官兵一齐向敌人发动攻击。29军被打了个冷不防,顿时溃不成军,乱成一团。 在29军被动挨打的时候,宜川城里的敌人眼看着不敢出城相救。很快29军就被三纵全部歼灭。 解决了城外的援军,许光达于是命令全纵队对宜川守军发起总攻。原先之所以没能打下宜川,许光达的目的是要引出胡宗南的援军,现在援军被消灭了,许光达的三纵开始下死手了,很快宜川城就被攻破。至此宜瓦战役胜利结束,此战被称为宜瓦大捷。 宜瓦大捷是西北战场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此战不仅改变了西北战场上的敌我态势,而且还有力配合了我军在中原战场和其他战场上的战略进攻。从此,西北解放军势不可挡,向盘踞在那里的国民党军队发起了最后的攻势。 1949年6月,许光达被任命为第2兵团司令员,下辖第三军、第四军和第六军,此时的许光达已经开始指挥大兵团作战,成为解放军中有数的几个兵团司令中的一个。 1949年,第一野战军在彭总的指挥下发起兰州战役。此役一野投入了第一、第二和第十九兵团共8个军队兵力,意在歼灭马步芳的部队。 许光达的第二兵团,担任的是主攻任务。许光达首先命令四军攻下了拥有坚固工事的狗娃山,又命令六军攻下敌人的南山营盘岭的主阵地;几乎同时六十三军也占领了马家山。 随着兰州的外围工事被攻破,兰州守军全线溃退,敌人企图从黄河铁桥逃跑,被三军及时发现,三军战士奋勇追击,并一直追到西关。三军占领了黄河铁路桥,断了兰州守军的逃亡之路并顺势占领了兰州城内其它一些重要据点,而六军也杀入城内。兰州城被攻占。 兰州战役是一野在1949年打的规模最大的一场攻坚战,也是西北战场上最关键的一战,此战消灭了马步芳的主力,此战之后,解放大西北已成定局。 许光达大将一生经历战争无数,也立功无数。作为我军的一名高级将领,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而在西北战场,无疑是他一生的高光时刻。 许光达是新中国的大功臣,但是他却从不居功,而是非常谦逊低调。1955年授衔的时候,得知自己被授予大将军衔,他坚决推迟,并向老上级贺龙和中央军委写信请求降为上将。但是他的请求没有被批准。最后许光达的名字写进十名大将之列。 参考文献: 何立波:许光达在西北战场,2014,(02) 贺斌:许光达率第三纵队扬威西北,2017,(05)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类别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