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科技依据自中汽数据中心独家获悉的国产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推出"青铜封神榜"之BEV月度红黑榜及PHEV月度排行榜。 其中,BEV月度黑榜并非严格按照车型在细分市场的上险量倒序排位,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或明显有负期待的品牌和产品。 2022年9月,新能源汽车上险量为539,231辆,环比8月(479,142辆)增长12.54%。其中,共有221款总计406,843辆BEV新车登记上险,环比8月(368,685辆)增长10.35%。 在新能源市场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从来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一边是比亚迪、特斯拉笑傲群雄,领衔销量和资本市场,埃安、哪吒、零跑等品牌默默蓄力,每月进步一点点;另一边是销量始终没有起色的企业,虽然一直在努力挣扎,但市场声量和份额变得越来越小,甚至有要销声匿迹的迹象。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品牌,他们曾经辉煌过,不过近来却有走下坡路的趋势。比如去年交付量排在造车新势力首位的小鹏汽车。 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的交付量基本符合整个新能源市场的大致走势。但从7月开始,小鹏每月上险量都在下滑。6月至9月的上险量依次为15352辆、11603辆、9535辆和8416辆。而蔚来和理想在9月又恢复到了过万水平。 青铜科技认为,整个市场销量增长,小鹏反而下滑,除了产能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小鹏的产品布局出现了问题。 小鹏首款车型G3于2018年4月上市,同年底交付,目前售价为16.89—20.39万元。不过,小鹏G3交付后销量表现并不高,其最高交付量是在2020年12月,达到了2729辆,之后G3销量慢慢下滑,至今基本维持在过千的水平。 2020年4月,小鹏推出了第二款车型P7,当前售价为23.99—42.99万元,是小鹏销量最高的车型。这款车的售价直接翻了一倍,产品力也较G3有了明显的提升。软件方面,P7采用XPILOT 3.0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后续可升级至XPILOT 4.0;硬件方面,P7搭载英伟达Xavier自动驾驶芯片、12个超声波传感器、5个高精度博世第五代毫米波雷达等系统,打造了功能强大的自动驾驶辅助硬件系统。 小鹏第三款车型P5于2021年9月上市,它是全球范围内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车,当前售价为17.79—24.99万元。 青铜科技认为,小鹏推出P5是计划与P7协同共进,助推销量再上升一个台阶,同时补充G3所在价格市场的竞争力。尽管P5相比P7有更具吸引力的配置和更低的价格,但P5的销量远不如P7。 有分析认为,小鹏车型在智能化方面SKU太多,选配太多,定位混乱。P5定位更低,却搭载了P7都没有的激光雷达。更高定位的车型没有更强的竞争力,所以P5交付后没能助力小鹏产生聚合力的效应,也没有出现此消彼长,而是P7和P5的销量一同下滑。 一般来说,首款车决定了品牌的调性,与蔚来和理想塑造豪华品牌不同,小鹏以15—30万元的中高端市场作为突破口,首款车G3的定价也正反映了小鹏最初的品牌定位。包括之后的P7、P5都聚焦于这个价格带,与蔚来和理想在定位上形成明显的差异化。 在2022年二季度财报交流会上,小鹏宣布中国市场的主力销售价格会从15—30万扩大到 15—40万。实际从2020年11月推出P7的鹏翼版开始,小鹏已经开始不断的向上探索。目前,小鹏G9已于今年9月正式上市,售价为30.99—46.99万元。根据规划,小鹏2023年将在B级及C级车平台各推出一款新车,预计将全面完善产品矩阵。 但是,小鹏G9仍旧出师不利。有评论表示,小鹏G9价格配置公布后,宣传亮点全变成了选装,想要的配置选不了,能选的配置又太多太杂无法判断。随后,小鹏又在两天后公布新方案,重新调整产品命名逻辑和价格配置,降低用户选择难度,把智能、豪华配置标配。这等于变相降价了2万。 说好听点,是小鹏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迅速调整价格方案,说不好听点就是,早干嘛去了?这还是深谙用户运营的造车新势力吗,简直是理想的反面案例。 纵观小鹏推出的4款车型,除了能够看到其产品不断深化的智能化配置,还清晰的反映了小鹏产品定位不明确的弊端。G3没能在最大的A级细分市场站住脚,G9又不能够洞察高端市场需求,切中用户痛点,同时P7和P5的销量还在双双下滑。 而且,一直以来,市场都把蔚小理看成"一家"。蔚来用简约和科技打造豪华质感,用户体验至上,打造豪华品牌服务;理想追求"有幸福感"的家庭用车,安全+实用是最重要的标签;小鹏强调科技感、智能化,吸引对智能有"刚需"的年轻人。 很明显,产品定位不清晰,没能使小鹏智能化标签凸显,反而增加了选购难度,降低用户购买热情。 对于小鹏来说,这些年不断迈过了一个个重要节点,从品牌成立、首款车上市交付、总交付量过1万乃至10万,以及成功IPO,最后组队蔚小理,成为造车新势力的头部品牌。 不过,新能源赛道是一场持久战。市场在不断变化,企业的也必须具备随时应对的能力。小鹏在销量层面表现不佳,也直接反映在了资本市场。近3个月,小鹏的市值蒸发了75%,是蔚小理最高的。蔚来和理想分别下跌了46%和55%。 原本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股票的刻板印象就是估值过高,现在造车新势力们由于无法兑现业绩,实现盈利,估值已经大幅下降,目前估值处在近一年最低水平。这对于缺钱的造车新势力又是重大打击。 小鹏处境更为不利。今年上半年,小鹏亏损44亿元,是亏损最为严重的企业之一。2021年毛利率排行中,理想汽车为21%,蔚来为19%,小鹏仅为12%。今年2月,何小鹏还发布内部信,提出要降本增效,提升毛利率,并启动了一轮裁员,对芯片部门也开始减少投入,这背后的原因都是缺钱。 现在,G9是小鹏的新希望。这款车用上了小鹏最好的技术和硬件,比如双腔空悬、800V高压SiC平台、自研电机以及5D Xopera音乐厅等。但事实也说明了,最好的技术不代表能够换来最好的销量,落后的技术也不代表没有市场。产品卖的好不好,还在于能不能切中用户的实际需求。 随着新能源市场增速加快,盘子越大的同时,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考验的是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小鹏准备好迎接新一轮的竞争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