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939年春,毛泽东在延安教两个小八路写字前言 作为领袖,毛泽东在我们的心中一直是战无不胜,高大伟岸的形象,仿佛没有什么能够打倒他,但是,却不知道毛泽东也有"三怕",别着急,这个"怕"是褒义词。第一怕:怕泪 毛泽东曾经和自己的妻子贺子珍说过:"我就怕听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流泪,我也忍不住要掉眼泪。" 毛泽东的共情能力非常高。 东渡黄河以后,毛泽东乘坐吉普车,从城南庄去西柏坡。吉普车经过翻山越岭,还是在山路上艰难地爬行。 图|李银桥青年 秘书李银桥看着周围的情景,内心有点慌乱,因为在经过一道两面峭壁的大山沟时,他们清晰地看到路边的草丛里面潜伏着人影,毛泽东的安全大于一切,李银桥的眼睛睁大,浑身戒备地警惕起来,手里已经不自觉的摸上盒子枪。 视野更近了,李银桥才算是看清眼前的情形,原来是八九岁的女孩子躺在了路边的茅草上,她的旁边坐着一名三十多岁的农村妇女。 距离更近了,李银桥完全看清了,那个小女孩的双眼紧闭,脸色蜡黄,而坐在她身边的女人眼泪不断坠落。 李银桥这才松了一口气,在他看来,主要的任务就是保卫毛主席的安全,其他的就不必再管,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毛泽东突然叫道:"停车!" 图|1947年,毛泽东转战陕北前夕 司机周西林赶紧刹车,毛泽东见此,立刻跳下车,李银桥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以前都是卫士们开门扶着他下车,毛泽东从未像今天这样的迫切,这是怎么了?莫非那两个人是毛泽东的熟人吗? 然后李银桥眼睁睁地看着毛主席大步走到那个女人和孩子的身边,李银桥不敢在车上待着,也跟着走了下去。 毛泽东摸了摸孩子的手和额部,询问道:"孩子怎么了?" 女人一个劲地流泪:"病了!" "什么病?" 女人满眼灰暗:"请一个先生看过,说是伤风着凉,气火上身。可吃了药不管事儿,烧得说胡话,这会子只剩一口气......" 她似乎束手无策,呜呜咽咽地哭着,只等着死神的降临,可是,她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啊,她还这么小。 图|李银桥毛泽东合照 李银桥看到了毛泽东的眼圈泛红,随后赶紧扭过头,装作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似的,一个劲地朝着车看,像是要从上面看出一朵花来。 跟在毛泽东身边的朱医生看到这幅景象,也自觉地下车:"我在这里。" 毛泽东立刻说:"快给这孩子看病。" 朱医生先用听诊器听了一遍,又量了量她的提问,最后问了问女人这个孩子发病地过程...... 毛泽东一直注意着这边的动静,连声音都跟着颤抖:"有救吗?"他的提心吊胆感染到了医生。 医生肯定道:"有救。" "好,一定要把她救活!" 毛泽东的声音放开。 图|毛泽东和孩子们在中南海 "可这药......"医生说话吞吞吐吐,听起来极为难为情。 毛泽东又紧张又担心:"没药了?" 医生摇摇头:"有是有......只剩一支了。" "什么药?" "盘尼西林。" "那就快用。" "这是进口药,买不到,你病的时候我都没舍得用,不到万不得已......" 朱医生担心以后有什么问题发生,这支药是救命的。 毛泽东并不在意这些,有救就行:"现在已经万不得已,请你马上给孩子注射!" 图|毛泽东视察 朱医生知道毛泽东主意已定,便将那支珍藏了很久也没有舍得用的盘尼西林用到了生病的孩子身上,盘尼西林的药效很快就显现了出来,朱医生打过针,用水壶喂了这个女孩水,没过多久不,女孩就抬起了眼皮,悠悠地喊了声:"娘......" 那个妇人呆呆地看着眼前的孩子,忽然睁大了眼睛,眼泪止不住地掉,然后,毛泽东看到她忽的一下跪了下来,脆生生的,她顾不得疼痛,哭叫着:"菩萨啊!救命的菩萨啊!" 毛泽东眼眶中的泪意再也制不住了,又转身吩咐朱医生:"你用后面那辆车送这母女回家吧。再观察一下,孩子没事了你再回来。" 之后,每次想到那个孩子和流着泪的母亲,毛泽东的眼眶总会泛红:"也不知那孩子现在怎么样了?把她带来治疗一段就好了......" 毛泽东也曾多次感慨:"农民缺医少药,闹个病跑几十里看不上医生,要像个办法让医生到农村去。吃了农民种的粮食就该为农民治病!" 图|毛泽东交谈 上文说道,毛泽东共情能力有些强,尤其是牵扯到老百姓,这份感情又会被放大,他害怕老百姓哭,但是,在一些时候,他自己却也忍不住潸然泪下。 李银桥曾经说过:"毛泽东意志坚强。个人遇到再大不幸也不会落泪。他的爱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后,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独个儿坐在沙发里一支接一支抽烟,就是没有落泪。他眼里有哀伤,有思念,有怒火,就是没有眼泪。始终没有泪。" 但是,在另一些场合,我又确实看他眼里含着泪,眼角淌下泪,甚至是放声大哭。" 1958年,毛泽东来到了上海,市委负责的同志给他准备了文娱活动,征求他的意见,毛泽东思考了半晌:"还是看场《白蛇传》吧。" 晚上,李银桥随着毛泽东驱车来到了上海干部俱乐部礼堂,观众们都已经端端正正地坐好,毛泽东一进场,观众们就都起立鼓掌。毛泽东一边招手,一边由工作人员引导走向前排。 图|戏曲《白蛇传》 演员们早已准备就绪,一看到毛泽东坐下,锣鼓便被敲响。毛泽东在看戏的时候,眼睛就那么睁着,全身一动不动,也只有脸上的表情在不断地变化着。 随着剧情的推进,毛泽东脸上的表情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时而明媚,时而热情洋溢,台上唱得好的时候,他也毫不吝啬地鼓着掌。 然而,这本就不是一出喜剧,李银桥扭过头时,恰好看到在法门寺的老和尚法海出场时,毛泽东顿时阴沉下来的脸色,细看的话,还能看到其中有紧张和恐慌,有一丝咬牙切齿,看得出来对于法海是真的不喜。 终于,台上的许仙和白娘子开始经历曲折而又痛苦的生离死别,李银桥直觉大事不妙,便咳嗽两声提醒毛泽东,这是在演戏,千万不要当真,结果,他出声的时候太晚了,毛泽东已经完全沉浸在故事之中。 毛泽东的鼻子微微翕动,泪水在眼眶里不断地打转,蓄积了已汇入,眼泪大颗大颗的掉落,扑簌簌地落到了胸襟之上。 图|戏曲电影《白蛇传》 李银桥在心中大呼不妙,今天到场的观众有不少,万一引起被人的注意可不好,李银桥不敢乱动,只得悄悄观察周围。 看着别人都在看着戏,李银桥微不可查地吸了口气,结果,毛泽东这边的动静愈发的大,眼泪已经开始划过脸颊,鼻子也被堵住了,很快就发出了声音,李银桥看到周围的市委领导朝这边看了一眼,然后像是目光被烫到似的赶紧收了回去视线。 但是,那边毛泽东却忘乎所以的哭出了声,那种颤抖的抽泣声,他也没有在意形象,不断的擦着泪水,李银桥看到后也自知自己无能为力,只能顺其自然,好在台上的戏到法海将白娘子镇压在雷峰塔下...... 就在"镇压"的那一刻,让人惊讶的事发生了! 毛泽东突然站了起来,愤怒地拍案而起,他的大手拍着沙发扶手,一下子站了起来:"不革命行吗?不造反行吗?" 图|毛泽东罕见照 毛泽东时刻为人民着想,并时刻牵挂着大家。二怕血 在很多人看来,毛泽东身经百战,指挥过成千上百次的战役,战场上总是血流成河尸积如山,而且,毛泽东的亲人和战友也牺牲了不少人,但是,面对凶残的敌人,他从未退缩害怕过。 可是,他也是个拥有血肉之躯和七情六欲的人。 进城之后,毛泽东住在香山双清别墅,同时住在山上的还有不少的中央首长,其中就包括有武将,这些将军都是从战场是行下来的,穿梭在枪林弹雨中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日常,如今突然没仗可打,一下子很难适应起来,而且,他们的身边都跟着警卫人员,平时能动手的机会就更是少之又少。 图|1949年5月28日,毛主席在北平香山双清别墅驻地 不知道是谁开了个头,开了第一枪,于是,很快就有人效仿,香山里面有的是鸟,那时候还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更没有绿色和平组织,世界大战才结束不久,所以,没有人去管这件事。 那天,毛泽东开会回来,回到了双清别墅,只是,他刚下车就看到几名警卫干部打了麻雀回来,他们的枪法极好,打了很多,将它们拴成一串,高高兴兴的走了过来。 毛泽东听到笑声,朝着他们看了一眼,就这一眼,他忽然顿住了脚步,结伴而行的警卫干部看到毛泽东就停止了喧哗,并不自觉的放慢了脚步。 毛泽东的眉梢抖动了两下,逐渐皱在一块,询问道:"你们拿的是什么?" 一个同志将那串麻雀举起来对着毛泽东说:"打了几只家雀。" 鲜血沾满了家雀的羽毛,甚至随着那位同志的动作,一滴血被甩了出来,滴落到毛泽东的脚下。 图|1949年3月,在警卫人员陪同下,毛泽东走入双清别墅 毛泽东面色一变,脸上满是悲戚,他退后半步,突然以手遮面,喊了起来:"拿走,拿走,我不要看。" 那位同志被吓到了,立刻将滴血的麻雀藏到了自己的身后。 "谁叫你们打的?"毛泽东皱紧眉头责问道,"它们也是生命么,麻雀也是有生命的么!它们活得高高兴兴的,你们就忍心把它们都打死了?招你们了惹你们了?" 几个人哑口无言。 "以后不许打,任何人不许打!" "是首长们先打的。"毛泽东身边的卫士小心地解释,"后来大家打跟着打。" "今后任何人都不许打,什么首长不首长,告诉他们,我说的,任何人都不许打!" 在毛泽东看来,这些并不能成为他们伤害麻雀的理由。 从此以后,那些疲于奔命的麻雀,又有了安定宁静的生活环境,也可以热热闹闹地繁衍子孙。 图|麻雀 1958年,毛泽东视察农村,然后就听到老农们的哭诉,麻雀一起一落,他们的粮食就得丢失万担,这样的损失他们实在是承受不住,他们不过是本本分分靠着庄稼生活的普通人。 而专家们也说麻雀是害鸟,不但偷粮食,还糟蹋了很多的粮食。 毛泽东听说之后眉头紧锁:"害虫!害虫!" 一直以来毛泽东都主张:"要扫除一切害人虫。"所以,麻雀和老鼠之类为伍,便被列入了"四害"之列,变成人人得而诛之的倒霉家伙。 不过,之后又有专家说,麻雀也吃毛毛虫,功过各占一半,于是,全国这才停止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消灭麻雀的运动。 六年后,毛泽东在中南海的春藕斋参加跳舞活动,休息的时候,毛泽东坐在了沙发里吸烟,这个时候,一名参加舞会的空军政治部文艺团女团员走了过来,同毛泽东聊天。 聊到文工团成员的学习训练时,毛泽东关切地问:"你们练功累不累?" 图|毛泽东工作照 "累,挺苦的。"女团员继续说:"有时还会出事故呢,。" 毛泽东惊讶地说:"还会出事故?" 女团员说:"可不嘛,听说天津一家剧团里,演《哮天犬》的演员练跟头,不小心摔下去,把脖子戳进去,一直戳进......" "哎呀,"毛泽东的脸孔抽搐着,露出惨不忍睹的模样,头也忍不住扭向一边,接连摆手:"不要说了,你不要说了......"他喘了一口气,极力的摆脱那个画面。随后,像是为了摆脱那些悲剧,忽而起身,急匆匆地走到了另外一边。 等到乐曲再次响起的时候,毛泽东还皱着眉头坐在那里,却没有再下场跳舞。三怕饶命 毛泽东自己就是农民的儿子,所以更能深切地体会到劳苦大众的形势,对于穷人们的讨饶,他总是心怀不忍,而且,也确确实实的害怕听到被人喊饶命。 不过,这个饶命也是需要分场合的。 图|毛泽东罕见照 如果这个主人公换做是蒋介石或者是其他的敌人,那么,毛泽东会毫不犹豫地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陕北时期,乃是革命斗争生活最艰难的年代,那时候的一名警卫战士实在是受不了苦,竟然直接逃跑了。 如果是一般的逃兵,也不会引起多大的注意,可是,警卫战士逃跑不同于一般作战部队的逃兵,那是知道不少秘密的呀,如果泄露出去一些消息,对于他们来说绝对是致命的打击。 思及此,警卫部队立即调动人马追捕,才终于将那名逃兵捉住,捆了回来。战士们本来就憎恨逃跑行为,何况为了追逃兵大家受了不少劳累,担了不少的心,憋了一肚子的火正等着要发呢。"揍那个龟儿子!""毙了狗日的!" 他们这边愤怒的愤怒的吵叫声音太大,直接惊动了毛泽东,他走出窑洞,看到了押过来的逃兵。那逃兵年纪不大,长了一张娃娃脸,脸色煞白,鼻涕眼泪涂得满脸都是。身上脏兮兮的,本来就吓得抖个不停,当一听到喊要枪毙,竟然承受不住,一下子哇哇地哭叫起来:"饶命,饶命,饶命呀!我不是投敌呀,我实在是想家啊,求求你们饶我一命吧!" 图|毛泽东读报 毛泽东本来是很痛恨叛变,憎恶逃跑的。可是,目睹这个不是投敌的小逃兵被抓回来的惨样,他竟悲怜地皱起眉头,眼圈都有些湿了。他扬起一只手喊:放了放了,快放了他! 可是,听了毛泽东的话,大家并没有立刻采取行动,而是直接说:"他是逃兵!""这小子坏着呢。" "哪个坏?"毛泽东依然皱着眉头,"他还是个娃娃么。快放了,别把娃娃吓坏了。"一名干部当场就不服气:"这么严重的问题,不判不关还放了?不执行纪律就带不了兵。" "只有你会带兵?"毛泽东又换上温和说服的语气:"孩子小,刚参加革命,没吃过苦,受不了罪,想家。你再关他他不是更想家了?他又不是叛变投降,他就是小么。快放了,多做点好吃的就少想点家,听见没有?" 在毛泽东的斡旋之下,这名逃兵被放了。不但没受任何处罚,反而连吃几天小灶,在听了毛泽东说的一番话后,这位警卫员心中大受感动,他再也不曾逃跑。 这位警卫员跟着这样的一位领导人,他们一定能够走向最终的胜利。毛泽东是这么的体恤他们,他没有理由继续想着离开,倒不如跟着毛泽东一块建功立业,为了更多的劳苦大众而努力。 图|毛泽东老照片 所以,在冷硬的面容之下,毛泽东也拥有常人的喜怒哀乐,但是,在他的身上,更多的是对劳苦大众的悲悯,他一生都在奋斗,幸好,这盛世如他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