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中医吗?关注张景明教授,从零基础开始学起! 一年一度的秋冬进补季又来咯,去年的秋膘还没减下去,很多人又开始为今年的秋膘煞费苦心,寻思着来点什么补汤、膏方进补一下。 结果一不小心就补出了一脸痘痘、便秘、胸闷、失眠......秋冬想要补进去,一定要先通后补,为身体做好"开路"。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几个具体的"开路"方法。 为啥大伙都赶着秋冬进补呢? 入了秋冬之后,人体阳气开始"藏"入五脏六腑,气血重新收回体内,脾胃的运化之力加强,这时候开始给身体进补,会更容易被吸收和储存,等于获得双倍补力。 所以很多人会从霜降,就开始给自己张罗着"进补的大事"~ 可结果就是,进补的最终效果,远远和理论背道而驰: 有人一补就上火,不是爆痘痘,就是长口腔溃疡,不然就牙龈肿痛;有人一补就便秘,有人一补就拉稀;有人一补感觉精神特好,连觉都睡不着了,感觉能嗨三天三夜。 眼见形势不对,赶紧暂停进补算是良策了,而那些选择继续坚持的人,可能就越补越虚了… 为何总是一补就上火?一个是"堵",一个是"满" 谈到进补,自然而然就要牵扯到我们的脾胃。 脾胃将我们送进去的补品,运化成水谷精微,并且顺畅的输送全身,才有可能变成营养滋养我们身体,给我们身体补虚。 我们把脾胃理解做一辆货车,那我们在进补的道路上,最常会遇到2个问题: ①第一:堵,进补的通道太拥堵 这就像车子在道路高峰期开进了北京三环以内,想往前前进不了,想退绕不出去,卡在路上,哪也去不了。 要知道现在很多人体质是多偏瘀堵的,各种痰湿、寒湿、瘀血、气滞把身体的气机、营养的输送通道堵住了。 如果没有先把路面疏通,吃再多滋补的东西,它都不会去到该去的地方,就像源源不断的车辆开进拥堵路段,反而让瘀堵的地方更堵,在局部堆积,最终郁结、化热,结果就是出现一系列"上火"的症状。 ②第二:满,脾胃承载量太大 这就相当于这辆货车本身可以承载20kg的货物,你偏偏要给它放上30kg的货,结果就是车辆行驶缓慢,损耗性能,甚至可能导致爆胎,发生交通事故。 现在的人一般吃得比较好,一日不仅三餐,还要加上下午茶、宵夜,其实很多时候脾胃都超额运作了。 如果我们进补前,没有先把脾胃腾出空间,又继续滋补,一旦脾胃运化的能力,跟不上食物营养的节奏,吃再多都是浪费,反而成为垃圾。不仅不能补虚,反而对脾胃造成伤害。 所以,想要让吃进去的补品转化成我们需要的气血,一定要在 脾胃壮、身体通 的情况下,才能补进去。 身体不通的信号,这些情况要先为脾胃"开路" 有经验的老中医,在给你进补之前,一定会先确保你的气血、经络、脏腑是疏通状态,再有针对性的进行进补。 我们在进补前,也要先评判下自己的身体,如果有以下几种情况,我们就要先为身体"开路"啦~ ① 气郁、气滞。 表现为, 舌头尖尖的、发红、白苔很厚;时常心情不好、紧张焦虑压力大、爱叹气;两胁胀疼,乳房胀痛;容易腹胀、胸闷、大便不成形、食欲不好,吃消食药也没效果。 ② 痰湿、湿热。 表现为, 舌苔很腻、很厚;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或口干口苦;喜食肥甘甜黏;面部出油严重,容易长痤疮,多汗且黏;大便黏马桶。 ③ 寒凝血瘀。 表现为, 舌尖有或多或少的瘀点、口唇黯淡、舌下两条静脉黑或粗;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易烦,健忘;容易大便不成形;吃寒凉食物或受寒会肚子痛、拉肚子。 ④ 食积。 表现为, 舌苔厚腻、发黄;嘴里有股酸臭味儿;大便、放屁非常臭、便秘或大便不成形;肚子发胀,不想吃饭。 这几款"引补功",总有一种适合你 种过庄稼的人会懂,锄一次草等同于施一次肥,松一次土等同于施三次肥。 深耕胜施肥,疏通即是进补,这是大自然为我们揭示的人体秘法。 所以,在进补前,我们要把身体各种积食、痰湿、瘀堵都给清一清,为秋冬进补腾出空间,去接收能量。 有时甚至把身体一疏通,会发现连进补都不需要了,身体气血慢慢就充盈起来,能量自然就进来了。这就是《本草正义》里说的, "积滞既去,而正气自伸" 。 不同的人,需要的开路方式不同。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种进补前的"引补功", 在进补前,先好好观察自身的体质,针对不同原因形成的瘀堵,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清理噢。 麦芽陈皮水,气滞者的疏肝汤 很多时候觉得不舒心,觉得胸口堵堵的,这就是肝郁气滞的一种表现。 气机在身体里不正常流转,用了补气的药后,气都会郁结在上焦,这时候就容易胸闷;又因为气有余为火,越是补气,上焦上火就越严重。 别急着补了,调畅气机,让小轮先转起来再说吧。 做法:生麦芽15克,陈皮10克,生姜3片,加水煮15分钟,当作茶水饮用。 《医学衷中参西录》里讲到, 麦芽得生升之气,与肝气同气相求,可以达肝而制化脾土。就是在疏肝理气的同时,还能补养脾胃。 而陈皮可补、可泻、可升、可降,可行脾胃之气,从而理气调中。 两者合用,可以很好的调畅周身的气机,对于气滞引起的脾胃不和,消化不适,胁下作疼很管用~ ps:生麦芽有回乳的功效,哺乳期不喝。 古方里的沆瀣浆,清通身体的痰湿、湿热 沆瀣浆 ,其实是出自《山家清供》里记载的一种清凉饮料: "止用甘蔗、萝菔各切方块以水烂煮而已。" 其实就是用白萝卜和甘蔗煮汁。 做法: 取甘蔗200克,去皮切成小块;鲜白萝卜150克,切成小块;一同入锅,加水适量,熬煮30~40分钟即可饮用。 白萝卜最擅长于 "通" 。中医认为它能醒脾气、化痰涎、利五脏、下气消食、除疾润肺 ,是真正能够清身体的食材~不管是进补太过,还是说体内痰湿、湿热重,它都能打通三焦,还身体一个清净。 甘蔗,《本草便读》形容它: "润上部以清金,止渴解酲能导下,入中焦而和胃,消痰滋燥性甘寒。" 上能清肺热,下能清肠道,利二便,化痰湿,入中焦能补脾气。 痰湿、湿热者常喝一杯,不仅能化一化身体里的老痰湿,还能生津液,补好水~ 血瘀不通,山楂红糖饮来行血脉 山楂是秋冬季节的果实,《食鉴本草》里讲到: "(山楂)化血块,气块,活块" ,是可以健脾行气,活血化瘀 的果果。它就像血液里的清洁工,能够把血液里的垃圾清理干净。 秋冬想要补血的话,可以常用山楂、红糖煲水喝, 把身体里的瘀血先化开,再来补血。 做法: 取新鲜山楂或者干山楂5颗,去核;红枣10枚,去核;红糖适量。将山楂浸泡半小时,再把红枣一起放入锅里,加适量的水,熬煮30分钟,加入适量红糖调味即可。 红糖的甘甜能中和山楂的酸, 而山楂的行气活血,能让红糖所补的气血有力运行。 舌苔暗紫、有斑点瘀点的人,都可以试着喝一段时间~ 吃多了的积食,用焦三仙化解 焦三仙是中医里,用来清理积食,特别有名的方子。 我们平常偶尔一不小心吃多了,就会觉得胃不舒服,东西都堆积在肚子里了,拉又拉不出,打嗝都是酸臭味。如果这时候还进补,那根本运化不动,生成垃圾、郁火。 这种情况,就可以赶紧用焦三仙来化解积滞。 它是由 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3味药材组合而成的,山楂主要用于消肉食;麦芽主要用来消馒头、面条等淀粉类主食引起的积食;焦神曲主要用来消谷物造成的积食。 做法: 取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10g(小孩减半),用适量水浸泡20分钟,再煮15分钟,饮用即可。 焦三仙一般连续喝不超过3天,只要觉得舒坦了,就可以停了,后期不要再大吃大喝,脾胃很快就恢复动力了。 最后,简单强调一下 ① 中医讲, "渐积形成、渐消缓散" ,瘀堵是一点点积累形成的,也不要指望一下子就能消除,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耐心慢慢化解。 ② 以"养护脾胃"为基础 ,不乱进补,不贪凉,不暴饮暴食,让脾胃有一个恢复的空间,不再给它添堵~ ③ 进补的过程,不要操之过急,先减量浅尝,观察自身的变化,如 大便的改变、舌苔的改变、睡眠的改变、情绪的改变。 如果大方向上有变好或者能够跟之前保持一致,那么再逐渐加至正常用量, 以身体觉得舒适为佳 。 · 结 尾 · 秋冬进补当谨慎,只要身体气机疏通, 简简单单的一日三餐也是进补噢!如果非要进补的话,先给身体做个疏通吧![可爱]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大家如果觉得受益,请帮老师点个赞[呲牙][比心] 感谢你们为中医传播做的添砖加瓦 [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