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大院剧情节奏也在不断加快,逐渐走入高潮,令人期待。 前期很多人吐槽节奏拉胯,中后期节奏已经完全不一样,不少人在预测剧中人物的各种结局。 曹立新在剧中戏份虽然不多,但是一直活跃在剧情主线上,备受观众们的关注。 从最新的剧情以及预告来看,曹立新恐怕离落马已经不远了。 为什么我会这样判断呢?让我来分析曹立新身上发生的几件事情。 曹立新与梅晓歌两个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两人关系交好,同为县委书记,但处事风格完全不一样。 剧中主人公梅晓歌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做实事,敢于改革但又有长远目光,深谋远虑而不急功近利的领导干部。 梅晓歌注重经济发展,但是具有底线思维。他说过:九原县的作业我们不能抄,一定要守住环保和安全生产这两条底线。 反观曹立新恰恰相反,他一切都以经济创收为目的,更多的是追求眼前的利益。 其实曹立新也是顶着市里巨大的压力。 因为九原县是市里的经济大县,马市长可不容许九原也像光明一样需要找别人借钱来发工资。 曹立新更多考虑的是政绩,他只看重自己在任期间能够完成的事情。 对于一些长远的问题他觉得自己在时间与空间上完成不了,所以没必要去考虑。追求经济效益,甘愿冒风险 马光群市长露面不多,每一次都是在招商引资会议上讲话,而九原县的曹立新每次都能得到马市长的表扬。 九原县作为新州市的经济大县,一直受到马市长的青睐。 曹立新对于马市长推行的招商引资攻坚行动是贯彻执行,不遗余力。 九原县引入众多项目,积极开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个照明产业项目一期工程投资3个亿,而曹立新的目标是实现税收3.1亿元。 会后曹立新请梅晓歌、艾鲜枝吃饭,艾县长奉劝曹立新要谨慎。 这个经济风险也是风险啊,步子迈得太大了,到时候论证不严一个窟窿一个窟窿填不起来。再出个什么事件,按照现在这个尺度,这个板子打下来不是一般的疼啊。 曹立新的回答是:要想不出事,就别当官,去大学里当个老师也挺好。 在他看来,只要是不把钱放进自己的口袋,哪怕是违法用地,按照最严格的处分也就是撤职。 曹立新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知道像光明县那样谨慎的做法肯定是最安全的。 梅晓歌劝他吃饭要慢点,不然容易撑。曹立新明白他的意思,但是觉得吃饭要趁热。 其实我认为曹立新并不是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存在风险,只不过眼前领导重视招商引资的事情。 如果不积极招商,也就意味着不支持领导的决定。就如曹立新所说马市长的板子已经抡起来了,他只能先躲躲。 他的政治抱负太大,特别希望往上爬,自然不愿意在领导那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明知道有风险,也要顶着风险做政绩。 曹立新被举报,梅晓歌好言相劝 乔麦在离开之前,提醒梅晓歌注意自己的工作方法,告诉他曹立新被人举报了。 梅晓歌坦然地答道:我知道,我跟他从来都不是一个风格的。 梅晓歌知道自己这位学长的做事风格,也许在他看来,曹立新被人举报早就在预料之中。 梅晓歌的母亲生病后,曹立新来到家中看望。两人曾是校友,也是一起工作过的合作伙伴,可以说私交确实不错。 一番寒暄之后,梅晓歌的姐姐留曹立新在家吃饭,曹立新委婉拒绝了。见到梅晓歌给他泡好了茶,两人坐了下来。 出于关心,梅晓歌也很想问一问曹立新关于举报的事情,于是主动问他问题大不大。 曹立新本想避开这个话题,便对他说我还能坐在这喝茶,能有什么大问题。 梅晓歌问他这茶是不是有点苦,喝不喝得惯,曹立新明白他的意思。 他知道梅晓歌是真心关心自己,不好拒绝。只好向他解释举报信的事情。 曹立新解释之前去市里汇报了一个项目,本来前景是很好的,但是企业的资金链断了,导致项目进行不下去。 梅晓歌知道举报信不是这么简单,于是再次问他。曹立县架不住梅晓歌的一再追问,只好把真实的情况以及自己内心的想法告诉他。 曹立新告诉梅晓歌,之前产业园刚建的时候,资金上有缺口。为了能够快速建成产业园,当初就从别的地方挪了点款子。 虽然他知道这是不合规的,但是他认为钱没有进自己的口袋,而且都是为了建设产业园。 其实曹立新当初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也想过后果,他认为不过就是举报信而已。他认为只要自己掌握两个底线,一不违法,二不为自己谋私利,就不会有什么特别大的问题。 在他看来,如果想要当一个太平官确实很简单,谁都能当。但是他并不想做一个太平官,一心想要干事业。 他觉得只要自己没有私心,就算做事情冒险一点也没关系。而且做什么事情会有什么后果,其实他都非常的清楚。 梅晓歌听完他的话之后,感觉到非常地不安和担忧。他认为曹立新就是在悬崖边上跳舞,简直就是在踩钢丝。 在他看来从长远和安全的角度考虑,有些事情还是要多论证,不能自己想当然。 大家都很清楚,虽然曹立新没有把钱放进自己的口袋,但是耕地的浪费,如果要追究的话其实性质是一样的。 曹立新认为做好人太难,他觉得自己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九原县的发展,而且产业园区的发展对于老百姓也是有实实在在的好处。 但是在梅晓歌的暗示下,他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听完梅晓歌的分析,曹立新脸色突变,突然忧虑了起来,他开始觉得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了。 也许是因为内心的不安,曹立新没有心思与梅晓歌继续聊这个话题。或许是他知道该来的总会来,眼下就算是忧愁也改变不了,曾经做过的事情已经无法弥补了。 为了不让自己过早进入到一种过度担忧的状态,当梅晓歌提出给他换茶叶时,他选择离开了。梅晓歌也明白,也不好再多说什么。长岭村村民中毒,九原县矿产公司重金属污染,曹立新不愿整改 长岭村很多村民突然肠胃病,而且有流鼻血的情况。林志为联想到可能会与饮用水有关系,因为他知道隔壁九原县莲花县有一个有色金属矿,他担心可能会是金属矿污染导致的。 董大夫告诉他,以前就检测过水质,虽然重金属含量偏高但是没超标。林志为不放心,因为环保局出结果要半个月,于是自己去乡中学实验室去检测。 林志为检测出来的结果吓人一跳,重金属严重超标,而且是离矿越近的超标越严重。 三宝主任没有等县里决定,直接带着村里的人去矿上要说法,双方动了手,光明县的人被扣在了九原县。 环保局的检测结果也出来了,光明县已经确定长岭村村民是因为长期饮用被重金属污染的水而导致中毒的。梅晓歌没办法,只能亲自去九原县找曹立新商讨如何解决。 梅晓歌简单地把此次双方打架事故的情况描述了一番,然后立刻提出自己的担忧。 他认为九原县的几个厂子全部都在鹿泉乡边上,如果这件事情不处理妥善的话恐怕之后会发生更大的问题,可能就不是打架那么简单了,很可能会闹出人命。 曹立新把自己压箱底的好茶叶拿出来招待梅晓歌,目的其实就是想让梅晓歌卖自己一个人情,不要把事情闹大,能够私了最好。 他知道梅晓歌一定会找过来,提前做好了一份方案。他们准备成立工作组调查这件事,并表示会让步,企业该赔偿就赔偿。 梅晓歌很明显对于曹立新的方案不满意,他知道这个矿业公司是九原县的支柱产业,已经在筹备上市了,曹立新肯定是不愿意停顿整改。 他只好拿出自己的检测报告给他,希望能引起他的重视。 梅晓歌心里非常清楚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如果处理不好恐怕曹立新会有大麻烦,到时候就不再是几封举报信的事情了,很可能会丢官罢职。 作为曾经的战友,也是多年来的好朋友,梅晓歌再一次向曹立新好言相劝。 梅晓歌告诉他,这件事情无论有多难,无论会遇到多大的麻烦都必须要马上推动。如果污染继续下去,老百姓吃的菜、喝的水全都有毒,早晚得出大事。 而且他表示,自己这一次前来就是为了一起商量出一个好的方案,他也会支持曹立新。 我想梅晓歌已经预料到曹立新的结局了,可能是在尽最后的努力。 曹立新知道梅晓歌是为了自己好,他表示自己非常清楚检测报告里面的麻烦和隐患,他也知道这件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可他表示自己做不到,对于他来说只要是不出人命,至于谁把谁打了都不是问题。可是这个矿是九原县最大的纳税企业,如果给关了,那整个九原县的经济都会受到重大的影响。 曹立新认为如果要想把这个矿整改到梅晓歌理想的环保标准,那必须要推倒重来,这对于他来说根本不可能,也许到他离开九原县的那一天都做不到。 梅晓歌说:你不做,我不做。等你离开九原县,我离开了光明县。如果后面的人也不做,那这个问题永远都无法解决。 也许这是梅晓歌最后善意的提醒,但是曹立新显然已经陷进去了。他不是不想关停这个矿,而是已经没办法去关停了。 如果关停的话,上面也会要调查这件事情,作为主要领导不可能不用负责任。他只能期望上面的领导能把这件事情压下来,也许这是他唯一的机会。 梅晓歌知道无法劝阻曹立新,光明县进行了重大力度的环保整改。虽然是从本县的企业开始,但是目的是为了引起市里的重视,推动九原县矿产公司的整改。 也许马市长与曹立新一样都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都是为了追求政绩而不顾长远考虑的,为了经济发展而不要环保,不顾百姓安全。 梅晓歌知道马市长会力挺九原县,只能支持林志为他们通过法律手段起诉九原县。 根据起诉的结果来看,貌似林志为他们取得了胜利。 光明县赢得了官司,那么也就意味着九原县必须要做出整改,而矿产公司之前造成的重大污染也必须要问责。 曹立新作为县委书记不可能脱离干系,此前就有举报信事件,然后矿产污染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所有的事情一查起来,估计他只能落马了。 曹立新太在乎自己的政绩,也许他没有私心,没有贪过一分钱。但是不代表他所有的事情都是正确的,想要干一番事业不能仅仅考虑眼前的利益,必须要有长远的目光。 很多事情并不是曹立新想要做,都是迫于马市长的压力,如果曹立新下台,马市长估计也得一起。 图片源于腾讯视频剧照,侵删致歉!码字不易,如果您觉得我的文章还不错的话,请为我点个赞。谢谢! #电视剧县委大院##冬日鉴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