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的银行股股价严重低于净资产,为什么不能启动回购呢?
做股票的人都知道,我国银行股盘子太大,可业绩每年都好的不得了,这可信度就差了,一般散户是不会买的,比如工行第一、第二大股东加起来占股比例就占百分之九十以上,这样流动性就差(死股票),股价就上不上去了。
银行股是A股是市盈率最低,严重被低估,而且大部分银行股的股价都是低于每股净资产的,银行股是A股市场安全性最高,最值得投资的股票。
至于银行股为什么不启动股份回购呢?根据现实中的银行股进入深入分析,主要是由于以下两点原因导致银行不会回购自家股份。
原因一:因为银行不舍得花钱去购买银行股,银行想要回购自家股份,必须要花很大一笔金钱,银行有这些回购的金钱还不如贷款出去,银行可以赚更多的钱。
要知道虽然银行股股价低,很多银行股都是破净了,但由于银行股盘子太大了,几百亿上千亿的盘子,股价低但股份大,回购也是需要动用巨大的金额,银行是不舍得花这笔钱。
比如某银行股价是5元,想要回购10亿股份,银行必须要拿出50亿资金来回购股份,有这50亿资金,银行肯定会选择贷款出去,绝对不会把这笔资金去回购股份的。
原因二:因为银行觉得回购股份根本没有意义,或者说银行即使想要回购,管理层也是不会批准银行出资回购股份的。
相信大家都清楚,银行是国家已经掌控大部分股权的,一切都是国家说的算;意味着银行股份大部分都是掌握在国家手中,这种情况银行再度去耗资金回购股份确实没有意义了。
银行回购自家股份,动用的是自己的金钱,而且把股份回购回来,对银行是弊大于利的,会让银行觉得这种回购失去意义,根本不会去回购股份。
还有一种情况,银行即使相关回归,监管层肯定也会考虑自身利益,监管层呢未必会同意银行回购股份的。如果银行在未批准的情况之下,偷偷回购股份,这是会受到监管层处罚的,这种行为银行也是不愿意冒风险的。
所以总结起来答案已经很明确,虽然银行股破净率很高,但银行也不愿意去出资金回购股份,主要是由于银行不想拿资金去回购自家股份,银行回购股份没有意义,最关键还是需要交管所审批,回购股份能否深审批通过都是未知数,这些都是会成为银行不回购股份的主要因素。
最近今年,A股多家上市公司开启回购之路,拿自家资金回购自家股票,回购回来的股票注销或是做员工的股权激励。但是,从进行回购的上市公司情况来看,大多是股份比较分散的一些上市公司,或者股价震荡幅度较大的上市公司,比如中国平安、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而银行股东数量虽多,但主要股份集中度比较高,并且震荡波动的幅度不大。
1、以格力电器为例,实际股份集中度是比较低的,进行股份回购有利于上市公司对股份的管理。当前,格力电器第一大股东为珠海明俊投资合伙企业持股15%,我国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3.65%,京海互联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持股8.2%,中证持股2.99%,珠海合理集团持股2.93%,其他大股东持股均不超1%。股份结构怎么样?实际是比较分散的,集中度很低。这就透露出一个极大的问题,若是因为宏观影响、行业影响或者阶段公司经营的影响,而造成股价的下跌,极有可能会遭到一些不怀好意恶意收购行为,或者恶意抢筹行为,因为便宜,所需的成本低。
所以,在股价下跌的过程中或者公司有着大量现金的时候,为抑制恶意操作行为,股份分散的条件下,进行回购股份,注销或者给予员工股权激励,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情。
2、大多数银行股没必要进行回购。我国银行上市公司,虽然股东数量多,但大比例股份是比较集中的,工商银行第一大股东是汇金公司,持股34.71%,第二股东持股31.14%,第三大股东持股24.18%;建设银行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超90%;农业银行前三大股东持股超75%;中国银行前三大股东持股近95%。在大比例股份集中度高,以及股价波动幅度小,股价较低的水平下,银行股没必要进行回购。
银行现在是为以后做准备,近期国家做了很多大动作,就是为了在关键时刻拉涨银行托市[呲牙]我估计最快2月最慢2年,股市就有大变化发生。
因为银行的人不傻。他们知道自己的净资产是多少,也知道自己的公司值多少钱。花钱买不值,谁都不愿意!
中国各大银行股价都是净资产一半左右,市盈率几乎都五倍以下,几个大央企股价也都相当便宜,买这种股票每年分红都5%以上,远远高于定期存款与国债,这也是中国股市不会大跌的根本保证
现在A股的30多家上市银行股股价严重低于净资产,尤其是六大行及大型股份制银行,他们的市净率都已经达到了0.6。理论程度上,如果现在这些银行歇业清算,那么有可能他们最终得到了清算价值还要高于上市银行股的净资产。那么在此情况下,这些银行股为什么不像其他上市公司一样,启动回购措施呢?
其实银行的市盈率低,这是一个国际普遍现象。而且银行也不会像其他上市公司一样,启动股份的回购,来维持股价,原因在于:
1.银行是金融行业,对于净资本的要求是越多越好。也就是说净资本越多越代表着银行越安全,而股份回购是要用净资产来回购的,这对于银行来说是一个绝对不可以的选择。银行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更愿意选择净资本率的不断提高,这样可以让银行在竞争中长期获得竞争优势。
全球的银行都要遵守一系列的监管指标,其中各国中央银行都会不约而同的要求商业银行遵守一个核心的指标,那就是净资本充足率要达到8%以上。这就是巴塞尔银行协议所认为的银行安全边界指标。而且其中还要求核心资本充足率越高越好。这个比例越高,那么就意味着未来银行可以发放的贷款和规模会越来越大。所以银行怎么舍得用着宝贵的净资本去回购股份呢?
2.银行在成功上市之后,其实对于股价的维持和稳定已经不是很追求了,因为他已经完成了融资的目标。同时一般投资者对于银行股的期望,更重要的是在于其稳定的年度分红,而不一定是股价上升带来的资本投资差价。对于银行股的投资,更多的是追求长期资产配置组合,而不是短期投资利益。如果银行股的股价上蹿下跳,那其实投资者反而不安心了,因为会怀疑股东或者管理层在调整报表,调整银行的盈利情况,背后有什么动作呢?
3.银行股板块本来就是一个低市盈率低市净率的一类,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如此,在国际证券市场也如此。在没有充足的需要回购的理由成立时,银行股的董事会哪有动力去做回购工作呢?而其他上市公司则不同,如果股价长期低迷,,有可能影响其获得银行授信,或者业务合作。而银行则不同,他只需要符合监管要求,就可以从央行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在业务合作中,银行绝大都数时机都是处于甲方地位。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其实不论国内外的银行股都很少会启动股票回购,除非是净资本已经非常之高,或者有着大的资本运作要求,例如准备并购其他银行,那么先回购出一批股票,准备到时候作为收购对价使用。
因为银行已经进去了成熟乃至衰退期,一般也不增发了。二级市场的流通股转手千万次,爱咋咋地,跟银行本身没啥关系了
因为银行与地产牵扯太多,地产这个雷没完全清除前,银行坏账没法估算,净资产也就有一定水分。银行不会倒,国家会兜底,目前回购也就百分之五左右的利息。对资金的吸引力不大。对银行来说也不合算。所以没有大面积的回购。但机构或个人目前配置银行股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一,有个词叫做账面资产,很多资产只在账面上,特别是金融企业,各种表内表外的资产连业内人士都说不清的。还有不同计提方式,坏账等等。所有,它们到底有多少实际资产谁都不知道。第二,能不能回购和资产多少没关系,和持有现金有关系。资产不等于现金。比如很多未到期债券,比如房产等等。没有现金怎么在市场上买股票?第三,资产实际控制人意愿。你持有某公司股票和你控制某公司没有必然联系。特别是象国有四大行,他们的掌管者是正部级。随时都可以调任市委书记的。股票高低和他们自身利益关系不大。基于上述这些原因,明白人都知道不用指望它们回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