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饺啖肉忙过冬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 冬至是" 二十四节气 "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 南回归线 ,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中国古代人们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一候蚯蚓结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然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超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 冬至之日,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一个较大的传统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人们熟知的有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这也是为了纪念医家之大成者张仲景。 在中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 数九消寒待春来 冬至,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之一,也称"进九",是"数九"的起始,关于此,有一首数九歌广为流传: 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释义: 数九歌 一九二九时,天气快速降温,冷到手不能放在外面; 到了三九、四九,天气就到了最冷的时候,连河水都结冰了,可以在上面行走; 到了五九、六九时,大地渐渐回春,可以去欣赏柳树发芽了; 七九时,经历六十三天河流解冻,八九也就是到了七十二天,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来了; 九九时,经历90天,也就是农民开始犁地,准备播种的时候了。 诗之冬至 冬至 杜甫 〔唐代〕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释义: 冬至 杜甫 〔唐代〕 年年至日¹长为客²,忽忽³穷愁泥杀人⁴。 每年冬至我总是在他乡做客,穷困和愁苦胶滞纠缠,让人神情恍惚。 ¹至日:即冬至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²长为客:长久地成为远离亲人的羁旅之人。³忽忽:飘忽不定的样子。⁴泥杀人:胶滞纠缠的样子。 江上形容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我流寓江湖,自照形貌,好像只有我在衰老,而这万里天涯的风俗和人情,也仿佛都是各自相亲。 ¹形容:指神态躯体。 杖藜(lí)¹雪后临丹壑(hè)²,鸣玉³朝来散紫宸(chén)⁴。 雪后我拄着藜杖踱步到丹壑,不禁想到宫中早朝刚散,正离开紫宸殿宫门的官员身上佩玉鸣响。 ¹杖藜:拐杖。²丹壑:道家所在之地。³鸣玉:古时官员所骑马上要镶佩玉器作为装饰,马行走时发出碰撞之声。⁴紫宸:唐大明宫中的紫宸殿。 心折¹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²。 此时我的心仿佛已经折碎,不剩一寸,前路迷茫,我要站在什么地方,才能看见朝廷? ¹心折:心碎。²三秦:原指长安附近古秦国之地,此代指朝廷。 赏析: 这首诗把杜甫晚年那种漂泊生活的苦与愁,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而且在表达上,诗人注重诗的每一句都遥相呼应,所以读完这首诗时,读者仿佛真的感受到了寒冷与愁绪。因为诗人年年"长为客",故而"路迷"难归;因为他有无法摆脱的"穷愁",所以他才会"形容独老"、肠断"心折";正因为他身临"丹壑"而意想"紫宸",因此他才有"心折""路迷"之慨,这首诗就是这样情浓意切,读来有浑然体之感。 冬已至,春不远…… 繁华凋零,岁岁将尽,四季即将开始新一轮的轮回。 "天时、人事、时辰相互提醒,冬至阳春又来"。 冬至虽然是一年的结束,但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万物都在蛰伏,孕育着春天的希望和生机。 期待2023年春天的如期而至! 冬已至,春不远…… 冬至已至,且将,数九消寒待春来! #在头条看见彼此# #冬日生活打卡季# #我要上 头条# #微信上线冬至状态:饺子元宵你选谁# #男子包饺子放户外冻着 被狗子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