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比秦始皇更劳民伤财的暴君夏鲧

  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记载:"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这就是说,尧帝根据当时的"四岳"的建议,让夏鲧去治水。结果,夏鲧治了九年,还没有治好。舜帝,代尧帝行天子之政,去四方巡视,看到夏鲧治水无状,就在羽山这个地方,将夏鲧给治罪处死了。然后,舜帝又推举夏鲧的儿子大禹来治水,以让他继承父亲的事业。
  除了在《史记·夏本纪》里有这样的记述之外,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五帝本纪》里,也有类似的记述:"尧于是听岳用鲧。九岁,功用不成……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然而,在更早的古籍《山海经》里,同样是记载了大禹的父亲夏鲧因为治水而亡,可是,那里面的原因和过程,又和司马迁所记述的大不相同。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这就是说,夏鲧偷窃天帝的"息壤"来堵塞洪水,没有经过天帝的批准,于是,天帝命令火神祝融,用雷电将夏鲧杀死在羽山的郊野。夏鲧死后,又生下了大禹。于是,天帝,或者是舜帝,又命令大禹最终重新安排了河山,从而划定了九州。
  所以,在《山海经》的记载中,夏鲧,就不是被舜帝给治罪处死的,而是因为偷窃了天帝的"息壤",被天帝命令火神祝融,用雷电给杀死的。
  而且,《山海经》中还透露,大禹不是夏鲧活着的时候所生的孩子,而是在夏鲧死了之后,才出生的孩子。
  这就很明显,《山海经》所记述的,是一个"神话"故事啊。
  那么,这个"神话"故事,和司马迁在《史记》里所写的"历史"故事,哪一个才更为可信呢?哪一个,才是忠实地记述了历史的真相呢?
  也许,我们大部分人都会相信,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更真实吧?
  毕竟,司马迁的《史记》,不是"神话",而是"历史",是吧?
  但是,请大家把视野放开阔一点,我们继续来分析各种文献资料。
  《史记·夏本纪》的开头便说:"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
  这就好像是,禹跟鲧,鲧跟颛顼,颛顼跟昌意,昌意跟黄帝,他们都是一代一代的、生物学上的父子关系,是吧?
  但是,《汉书 ·律历志》引《帝系》又说:"颛顼五世而生鲧,鲧生禹"。
  就是说,颛顼和夏鲧,都不是两个具体的人,而是上、下相传的两个世系;颛顼世系,传了五代人,就转变成了夏鲧世系。
  那么,照这个逻辑,它后面的"鲧生禹",当然就也是两个世系的上、下相传,而不是生物学上的上代与下代的父生子。
  这就跟那个《山海经》里面的"神话"对接上了。
  就是说,《山海经》里面的鲧死了之后,又"复生禹",那其实不是"神话",不是生物学上的人死了之后,还能够生孩子,而是上一代的鲧世系瓦解了之后,从他们这个世系的后裔中,又产生了下一代的这个禹的世系。
  所以,司马迁的"禹之父曰鲧"这句话,就是不严谨的,就是错误的。
  鲧,不是一个人;禹,也不是一个人。
  他们是前后相传的,具有"父子关系"的两个世系。
  那么,我们由司马迁的这个错误,也可以联想到他的《史记》里面,关于鲧被舜帝治罪而死的说法,就也是不严谨的,也是错误的。
  反倒是《山海经》里面的"神话"故事,其实是更忠实地记述了历史的真相。
  如果我们不把《山海经》当神话看,而是用客观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去理解的话,那么,《山海经》里面的"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这句话,要怎么理解呢?
  那就应该理解为,"帝",是上帝,是大自然的客观现象;"祝融",就是火神,就是大自然中的雷电放射现象;"夏鲧",就是既表示鲧世系,也表示鲧世系的最后一位首领。
  鲧世系的最后一位首领,是在冒雨巡视洪水灾害的时候,不幸被雷电击中而身亡了,这就导致了他们这个世系的瓦解、分散。
  那么,"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这句话又要怎样理解呢?
  就是,古人认为,从上游下来的泥沙,沉积在下游,叫做"息壤",那是"上帝"安排、存放在那里的,但是,夏鲧没有向"上帝"祷告和申请,就直接拿这些"上帝"存放在这里的"息壤",去筑堤作坝了,这就惹怒了"上帝",所以,"上帝"就派"火神祝融",用雷电来杀死了他。
  这就是说,《山海经》里面的故事,其实,并不是神话,它只是按照古人的文化意识和语言表述方式,叙述了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而已;只是,我们的一些人,不了解古人的文化意识和语言表述方式,而只是以自己当下的文化意识和语言习惯,去理解古人的文化意识和语言表述方式。这就自然地会把古人们,以他们的文化意识和语言表述方式所记录的,真实的历史事件当成神话了。
  那么,我们从上面的"颛顼五世而生鲧"这句话中就可以理解到,鲧世系,是颛顼世系的嫡系后裔。
  可是,颛顼世系作为五帝时代的第二个帝王世系,他们为什么要将他们的帝位,移交给帝喾世系,而不是移交给自己的嫡系鲧世系呢?
  我们先来看,"鲧"这个名号的字形、字音及其字义。
  从字形上来说,"鲧"这个字的原始字形,左边是一条大鱼,右边是一个"有"字。
  而在古代,"有",就是尊贵的意思。
  如:有莘氏、有易氏、有扈氏、有熊氏、有邰氏、有娀氏、有虞氏、有仍氏、有苗氏、有缗氏、有蟜氏、有夏氏等,都是尊贵的某某氏的意思。
  另外,"有"的本义,又是以手抓肉,用于献祭的意思。
  所以,"有"又有"抓"的意思。
  "抓"什么呢?
  这边有一条很大的鱼。
  所以,这个"鲧",就是抓住大鱼,用于献祭的意思。
  而要想抓住大鱼,就必然要到广阔的深水区域里去,与风浪搏斗。
  所以,联系到夏鲧和夏禹,他们两个世系的接连治水,这个"鲧",就也有表现他们这个世系,敢于跟滔天的洪水相搏斗的,这种大无畏的气概。
  从发音来说,中国汉字是同音必有同义,而"鲧"音通"衮","衮"是什么意思呢?
  《说文》曰:"衮,天子享先王,卷龙绣于下常,幅一龙,蟠阿上乡。"
  "衮",就是古代天子与君王的礼服,上面是绣有龙的图像的。
  所以,这个"鲧",就也有天子与君王的意思。
  《国语·晋语八》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昔者鮌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实为夏郊,三代举之。"
  这里的"鮌"就是"鲧",两个字的字形不同,读音却相同,而且,它们也是指代的同一个指代对象。
  那么,既然这两个的字形不同,它们当然就也有不同的含义。
  可是,他们的不同的含义,是什么呢?
  这两个字,一个是"鱼+系",一个是"鱼+玄"。
  "系"和"玄",都是蚕丝质料的绳索。
  在古代,那都是只有尊贵者,才能够享用的。
  这就说明,"鲧"和"鮌",都是尊贵者,但是,他们却不是当前的尊贵者,而是仅仅通过"系"和"玄",与过去的尊贵者有联系而已。
  只是,"系"为明,"玄"为暗。
  所以,"鲧"和"鮌"的不同含义,就是它们一个带有褒义,一个带有贬义。
  "鲧",是明指他为尊贵者的后裔,身上带有尊贵的血统。
  "鮌",是暗指他为尊贵者的不肖子孙,现在,他不尊贵了。
  而"鲧"是尊贵者的后裔,这一点,在《山海经》的记载中,也是有表明的。
  《山海经·海内经》曰:"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
  这个"黄帝生骆明"的"骆明",无疑,就是指的颛顼大帝了。
  而"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这两句,就让我们不由自主地会想到,《西游记》里面的唐僧的那个坐骑——白马。
  那就是一条小白龙啊,那是龙王的太子啊。
  另外,《周礼·夏官·庾人》也说:"马八尺曰龙。"
  所以,白马,就是龙;不过,它不是龙王,而是龙王的太子。
  那么,"白马是为鲧",就是说,"鲧",就是太子。
  可是,"鲧"这个太子,为什么又没有接他父亲的班,成为下一代的龙王呢?
  他为什么会被帝喾,给夺去了本该属于他的这个帝王之位呢?
  我们再看,《淮南子·原道训》记载:"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
  "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古代的一仞,就是我们现在的八尺;"三仞",就是三八二十四尺,就是六米高。
  当年,夏鲧作了三八二十四尺——六米高的城,结果,就导致了诸侯们的背叛。
  而他为什么要作六米高的城呢?
  因为,"海外有狡心"。
  这个"海外",当然就是指中原地区之外,也就是指北方的草原地区。
  "狡",《说文解字》曰:"狡,少狗也",本义就是诡诈的意思,比如:狡猾、狡诈、狡黠、狡辩、狡赖等等。
  所以,"海外有狡心",就是说,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非常狡猾,他们经常侵略和掳掠中原地区的农耕民族。
  夏鲧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农耕民族的侵略,就修筑了六尺高的城。
  但是,他因此,就遭到了诸侯们的背叛。
  所以,这个夏鲧呀,大概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的,第一个"秦始皇"啊。
  秦始皇,为了防御北方匈奴人的侵略,将以前的各国诸侯,所分别建造的城墙,给连接起来了。
  结果,他就在随后的2000多年的时间里,遭到了不绝于耳的痛恨和咒骂。
  孟姜女哭长城,把长城都给哭倒了,那是感动了一代一代的"爱好和平"的儒家子弟和达官贵人哪。
  可是,有谁想到,早在秦始皇之前的两千多年,就也有一个和秦始皇一样的人,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而修筑了六米高的城墙呢?
  幸好,他也和秦始皇一样,遭到了诸侯们的背叛,也丢掉了他自己的江山。
  看来,我们中华民族,确实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啊。
  自古以来,真正是"自古以来"呀,谁要是想提高武备,跟外族人打仗,那么,谁就得下台。
  谁就得丢掉江山,遗臭万年。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但是,总有一些"暴君"和"刁民",喜欢打仗,喜欢"惹事生非"。
  我们中华民族的苦难,都是这些"暴君"跟"刁民"们,给惹出来的。
  那一代一代的儒家子弟,跟达官贵人们,是"深受其害",却也是无可奈何呀。
  所以,就只好是中华民族不灭,痛骂"暴君"和"刁民"的工作,就绝不停止。
  毕竟,文化人嘛,他们也只是在这方面有优势,是吧。
  那么,夏鲧当年,建造的那个"三仞之城",具体是在哪里呢?
  我们再看《吴越春秋》的记载:"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
  "城郭之始",说明这是历史上的第一座,用于战争防御的城郭。
  夏鲧,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为了保卫君王、安顿居民,而建造城郭的人。
  那么,考古发现,我们中国大地上,哪里的为了用于战争而建造的城址,是最早的呢?
  考古发现表明,距今4300年左右的陕北石峁城,就是在我们中国大地上,最早的用于进行防御战争的城址。
  这也不奇怪,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融合性的民族,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战争,主要就是中原农耕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战争嘛。
  黄帝,就是因为"北逐荤粥",而成为黄帝的嘛。
  颛顼大帝,也是因为"北至于幽陵",而成为颛顼大帝的嘛。
  所以,石峁城,理应在北方,理应在北方中原农耕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之间的交界处。
  所以,石峁城的创建者,就是夏鲧。
  那么,为什么黄帝和颛顼大帝,都曾经与北方游牧民族作战,他们都没有建造城郭,而只有夏鲧,他要建造城郭呢?
  我们把目光,从陕北转移到江南,转移到太湖流域。
  这里有一些良渚文化遗址。
  那么,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是起于何时,终于何时呢?
  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是起于距今5300年,终于距今4300年。
  这就是说,石峁城兴起的时候,就正是良渚文化消亡的时候。
  那么,良渚文化,为什么会消亡呢?
  石峁城,又为什么会兴起呢?
  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联呢?
  我们知道,夏鲧,是因为治水而亡的;大禹,也是因为治水而登基称帝的。
  这就是说,在当时,是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洪水灾害,就是海侵,海水倒灌到大陆。
  那么,良渚文化所在的地域,是不是会首当其冲地,遭遇到海侵的危害呢?
  所以,良渚文化,就是因为洪水,就是因为海水倒灌而消亡的。
  这一点,其实也是被考古发现所证实了的。
  良渚文化遗址,确实是遭遇过洪水的淹没。
  那么,良渚文化因为洪水淹没而消亡,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前面几集,我们已经反复论证过,良渚文化的主人,就是"昌意",就是"韩流",就是"颛顼"。
  而良渚文化,在当时的所有文化中,是首屈一指的。
  中原或者山东地区,没有哪一种文化,能够望其项背。
  我们看看,在距今5000年到距今4500年的这段时间里,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有一些什么样的,像样的遗址呢?
  即使是山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也没有多少像样的文化遗址吧。
  而恰恰是南方的良渚文化,却在这段时间里大放异彩。
  这就让颛顼世系,在当时的天下,是最为富足的,是最有钱的。
  而兵马未到,粮草先行。
  打仗,打的就是钱财呀。
  没有钱财,你打什么仗呀?
  所以,为什么黄帝打不赢北方游牧民族,而颛顼大帝,却能够打赢北方游牧民族呢?
  那就是因为,黄帝,是北方地区仰韶文化的主人;而颛顼,是南方地区良渚文化的主人。
  黄帝没有钱财,没有经济实力,他当然就打不赢北方游牧民族。
  而颛顼大帝能够打赢北方游牧民族,能够"北至于幽陵",就是因为,他的钱财多多。
  就是因为,他有经济实力,他打得起仗。
  之所以距今4500年以后,龙山文化兴起,那就是因为,正是距今4500年,北方的小河沿文化灭亡了。
  为什么北方的小河沿文化,会在这时候灭亡呢?
  这难道不是,因为颛顼大帝"北至于幽陵",打败了北方游牧民族,把北方游牧民族给赶到了大漠深处去了吗?
  因为,小河沿文化被消灭了,北方的游牧民族远遁大漠了,再也不敢南下侵略中原了,中原地区从此安宁了,可以休养生息了;所以,中原地区,就能够发展起来;龙山文化,就能够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距今4300年,海水倒灌,良渚文化的一切,突然被洪水一下子给毁灭了。
  而良渚文化的消亡,就是颛顼世系的没落。
  颛顼世系,因此就再也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去维持一支强大的军队了。
  而北方的游牧民族,也是狡猾狡猾的,他们很快就发现了这一点。
  于是,他们又卷土重来了。
  那么,面对卷土重来的北方游牧民族,末代颛顼——夏鲧,他要怎么做呢?
  他现在没有强大的实力,主动出击,去找着北方的游牧民族打仗了。
  他就只能是被动防御。
  而最好的被动防御,不就是筑城吗?
  于是,"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
  但是,这个筑城,它也不是吹气球啊,它还是要"劳民伤财"呀。
  它还是要让那些达官贵人,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哪。
  于是,就有人不愿意了。
  于是,"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
  那么,诸侯背叛夏鲧,他们会去投靠谁呢?会去拥戴谁呢?
  这不,颛顼大帝之后的"五帝时代"的第三任帝王,就是帝喾。
  这个帝喾,不就是被那些背叛夏鲧的诸侯们,所投靠和拥戴上位的吗?
  有关帝喾的话题,我们以后再讲,这里不多说。
  我们还是继续讨论,被帝喾所取代的夏鲧,他后来的情况怎么样呢?
  他为什么会被"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呢?
  据《太平御览·卷一百五十五·州郡部》引《帝王世纪》曰:"夏鲧封崇伯。故春秋传曰,谓之有崇伯。鲧国在秦晋之间。左氏传曰:赵穿侵崇,是也。"
  "秦"就是现在的陕西甘肃一带;而"晋",就是现在的山西河北一带;"秦晋之间",就是在现在的山西和陕西之间。
  "赵穿侵崇","秦急崇,必救之"。
  这说明,这个"崇",就正是在现在我们所发现的"石峁城"一带。
  而"崇"的字形,是"山+宗"。
  这个意思表明,夏鲧被封为了"伯";但是,他自己并没有接受这个"伯"的封赏。
  他仍然自我标榜为"宗",宣称自己才是祖宗的嫡系传人。
  所以,这个"崇"字表明,夏鲧和帝喾之间,是没有禅让的,那是天下的诸侯们抛弃了夏鲧,而另外拥立了帝喾。
  但是,后来商朝有个崇伯虎,成为周王东进的拦路虎。
  这样看来,崇国,后来是从边关迁移到了内地了。
  还有,今天的河南嵩山,有人说,就是过去的崇山。
  这又表明,崇国是曾经迁移到了河南嵩山一带。
  但是,不管是陕西的崇国也好,还是河南的崇国也好,那应该都不是夏鲧世系的嫡系。
  他们可能都是夏鲧世系分散开来的旁支。
  而真正的夏鲧世系的嫡系,是回到了他们良渚古国的故地,就是安徽、江苏、浙江这一带。
  因为,他们是良渚文化的后人,是良渚文化,给了他们无上的荣耀。
  虽然良渚文化在洪水中毁灭,但是,他们要重建往日的荣光,他们就必须恢复他们的良渚文化。
  所以,他们定他们的族名族徽为"鲧",就是表示,他们要与洪水作斗争,他们要在洪水中重建他们的家园。
  许多史籍都记载:"尧殛鲧于羽山";或者"舜殛鲧于羽山";或者"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那么,这个"羽山"或"羽郊",到底在哪里呢?
  《海州志》记载:"羽山在州西北百二十里"。
  那就是在现在的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温泉镇的境内。
  后来的大禹,也是在安徽举行"涂山会盟",又死于浙江的会稽山。
  这都是说明,夏鲧,是回到了他们良渚文化所遍及的旧地,他是想恢复他们良渚文化往日的荣光。
  可惜,天不遂人愿,他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最后,我们要来一段辩论。
  在《史记·夏本纪》里,张守节的《正义》引汉代扬雄之《蜀王本纪》曰:" 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於石纽 。"
  《三国志·蜀志·秦宓传》也曰:" 禹生石纽,今之汶山郡是也。"
  现在的四川汶山,确实是有一个"石纽"。
  然而,在那里,有没有发掘出与夏鲧以及大禹相适应的文化遗址呢?
  "石纽",顾名思义,就是"石头垒起的战争枢纽"。
  以这个意义来理解,只有"石峁城"才配得上叫"石纽"。
  可为什么"石峁城"不叫"石纽",而四川汶山却有个"石纽"呢?
  这就是"人走茶凉",和"地名移植"。
  "石峁城"不叫"石纽",那是"人走茶凉";那是人不在了,地名,也就没了。
  四川汶山有个"石纽",那是"地名移植"。
  就是"石纽"的居民逃难,到了四川汶山,他们还是怀念他们原来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所以,他们就以他们原来那个地方的地名——"石纽",来称呼他们现在所居住的地方。

2023。01。10收盘点评2023年还要投新能源吗?在昨天的点评中已经讲过,预计未来还会再踩一下,上涨不是那么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来回拉扯反复横跳的过程,果不其然今天行情就出现分化,截至收盘,沪指跌0。21,深成指涨0。48,创业蔚来开年裁员李斌真急了刚刚迈入2023年,蔚来汽车的创始人李斌即宣布要进行裁员。1月5日,李斌在公司的全员信中写道我们必须从内部挖掘潜力,对于低效的组织低效的团队低效的流程低效的项目,需要进行全面的梳理中国发布丨XBB。1。5成迄今最具传染性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我们如何应对?中国网1月10日讯据美国疾控中心预测,在未来几周之内,新冠病毒XBB。1。5有可能会取代当前美国流行的BQ。1和BQ。1。1的流行优势,成为美国的优势流行株。XBB是新冠病毒奥密克第十六届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开幕逾千款产品展示深圳金融创新成果昨日,第十六届深圳金博会开幕。多家金融机构现场展示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杨少昆摄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1月10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张程)深圳速度的奇迹背后,广州车展中国新势力销量王者埃安叫板特斯拉导读尽管埃安品牌在2022年全年销量同比翻倍,销量走势也仍在不断攀高,但想要挑战在业内已经站稳脚跟,并且已经早早实现正向盈利的特斯拉,埃安的底气是否充足,似乎还要画上一个问号。(文挂黄牌关小黑屋对不起,中国不忍了1hr我是脆皮。你能想象这样一个情景吗?你兴高采烈去旅游,一下飞机,就被发了一个黄牌子。这个黄牌子,拿手里都不行,你还必须给挂在脖子上。然后,就像个罪犯一样,被压着去做核酸。周围,北约欧盟要联手应对中国,我大使把话说透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近日,北约和欧盟签署安全合作联合声明,妄言中国崛起对西方利益安全价值观构成挑战,明确提出将结成强大的联盟以对抗日益增长的中国威胁。对此,我国驻欧盟使团的回应斩钉截铁,表示中国不惹事上分秘籍丨一打四实战技巧,灭队也能简简单单!一。一打四的思路近战一打多的思路是我们首先要想的问题,我们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可以一个打四个,在空旷的地方直面四个,就算是主播也肯定毫无胜算,那么既然考虑到了环境就是不能直面四个,那我梦幻西游这才叫钱都花刀背上,锦衣花费万元,号却不值200块!Hello大家好,我是浩仔!关注浩仔,每天给你带来最新梦幻西游游戏资讯!以下点评仅代表个人意见,不代表官方或平台立场。梦幻西游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钱都花到了刀背上!简这些北京特产,老北京人的串门神器,你买对了吗?土生土长在北京,所谓特产,就是我们身边经常吃的使的用的呵,有些被称作特产的特产,只有在旅游景点才卖的特火,在北京人日常生活中根本没人待见,已经被深度吐槽,我就不提了。所以啊,并不是千年盛世原始千年每日任务攻略分享哈喽,大家上午好呀!小度来喽,今天小度给大家分享一期有关千年盛世之原始千年的每日任务攻略分享,攻略来喽!千年盛世之原始千年每日任务是在龙师傅那里接的,龙师傅在长城以南地图的中心点大
山东威海乡村振兴谱新篇瑰丽多彩新桥头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0月20日讯自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乡村振兴战略,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农村优先发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来,我国各地乡中国援布基纳法索职教项目组在当地移交智力成果中国援布基纳法索职教项目组向布体育青年和就业部移交智力成果。红网时刻新闻12月20日讯(通讯员杨泳吴丹记者彭超)当地时间12月9日,由湖南省商务厅培训中心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派出的中国芦头镇政企合作净化河道提升群众幸福感芦头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始终坚持探索不用呼叫12345,问题已经解决的事前解决机制。河道是水源的源头,关系群众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健康问题。为此,芦头镇联合市河长办水务局开展政企合Vlog看冬交科技感十足!动态遥感监测平台亮相海南冬交会视频加载中2022年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进行时,在海南农垦种业馆内,海南农垦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平台现场亮相。该平台通过一块大屏中的土地利用可视化,集成海南农垦现有用好相机照出吃苦者一些老实正派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奉献多而索取少的干部,有时并不吃香,甚至还会吃亏,而一些信奉干得好不如唱得好的动口不动手型干部,却凭借表面文章材料政绩裙带关系,混得风生水起左右逢源。惠民网警持续强化辖区网络安全管理查处四起不履行国际联网备案职责案按照净网2022专项行动部署要求,惠民县公安局网安大队坚持网络空间现实化属地化社会化原则,依法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监督管理防范和打击利用信息网络的违法犯罪活动,通过整治,进一步筑牢辖区闻不到书香的家庭,再有钱也守不住作者洞见Elm诗书传家,继世绵长富贵传家,不过三代。看过一张漫画。一个家庭如果只有财富,却没有读书的习惯,就像是缺了口的水桶,水再多,也难以存续。苏轼在三槐堂铭中写道忠厚传家久,诗枣庄市首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今年来,枣庄市充分发挥职称激励作用,扎实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职称申报评审专项行动,创新企业人才评价方式,以人才赋能重点产业发展,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如何避免情绪阳头号解忧馆创造的创造1写到底层了,越深的越没有流量是正常的。因为大大多数的人,真的没有感知到,我们的生存空间不断在红移,但是我们的整体的思想都在蓝移,说明大多数的人,心身精神都在充份地彼此内耗。这刻谈不ESG投资新动荡!欧洲收紧监管标准,美国掀起反ESG风暴在经历了此前数年的繁荣之后,环境社会和治理原则(ESG)投资正面临着新一轮动荡。2022年,ESG标签未能保护投资者免受金融市场下滑拖累。全球规模最大的10只ETF基金悉数录得两位阳康后,就不要让你的情绪再阳过了我是未名,一个专注个人成长和阅读写作的80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每天和你一起读别人的故事,修自己的人生!文凌未名排版凌未名心断舍离中说这个世界看似纷繁复杂,本质上还是你一个人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