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宰相刘罗锅》横空出世,一跃成为了当年的大爆剧。 就连片尾曲那句"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 至今还萦绕在不少人的记忆当中。 李保田和王刚、张国立因此组成了"铁三角", 在电视机前霸屏一时,俨然成了收视率的保证。 可李保田却在这部戏演出后放话, "以后再不和王刚、张国立合作,这辈子都不可能合作!" 正当人不解李保田的"另类行为",那边又有公司要联合封杀他, "李保田是个戏霸,耍大牌让60多个人暴晒一天,他也配当艺术家?" 除此之外像没去父亲葬礼、也不参加儿子婚礼, 等等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也群群发生在李保田的身上。 40多年后的今天,这位"艺术家"的"真面目",也终于浮出了水面。 李保田的"另类之路",其实从小就已经注定了。 他出生于一个高干家庭,父亲是高级军官,母亲也是医院的"一把手", 虽然当年的环境动荡不安,但李保田在父母的庇护下,从来没遭过太大的罪。 本来他的一生可以极尽顺遂,好好地读书以后家里再给找个工作,一辈子都能稳稳当当的。 可他却有些"叛逆"。 四五十年代的时候,并没有太多消遣的去处,看戏听戏就是普遍人的爱好。 儿时李保田就喜欢听人唱戏,并且还不是一般的痴迷, 一放学他就跑去蹲戏园子门口,捡人家丢掉的票根,然后呲溜就往戏园子里窜。 有几回李保田被戏园子的人抓住了,就带着他"回家要账"。 李保田的爸爸看到这一幕,直接气不打一处来, 抽出来腰上的军用皮带,就往儿子屁股上抽, "我怎么有你这么个儿子,天天净弄那不正业的东西!" 李保田的父亲是个很有脾气的人, 在他认为唱戏演戏都是不入流的东西,自己费了多大的劲让儿子能够正常上学, 他还这么不务正业,李保田根本就不是个军人的儿子! 李保田面对父亲突如其来的怒火,他还愤愤不平。 怎么别人家小孩天天瞎晃悠就没事,我看个戏你就反应这么大? 孩子就是这样,偏偏喜欢跟父母对着干, 父亲打李保田打得越狠,李保田就看戏看得越"痴", 等上了初中,李保田更是逃课蹲在戏场门口看戏, 就连班主都劝过他,"别跟你爸置气了,不然他又得打你!" 李保田刚要说话,就看见父亲又气势汹汹地走了过来, 这次迎接李保田的不是一顿"竹板炒肉",而是一番激他出走的谈话。 "天天听戏有什么用?你还真觉得自己是个材料了?" 李保田听完这句话直接上了头,反指着自己说, "我不是唱戏的材料?我就要让你看看我是个啥材料!" 说完李保田就赌气离开了家,可自己没有钱又能去到哪呢? 想来想去李保田去到了一个地区剧团, 这个剧团之前总来他家附近表演,还常年在收徒,那自己就去唱戏好了! "说唱就唱"这事,李保田想的确实太过简单, 他刚入剧团表明完来意,就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团长虽然看着"熟客"的面子上接收了他,不过转头说李保田是学徒所以没有工资, 团里只能给他包吃包住,还额外给他设定了登台的期限,到时候唱不成溜就得退团。 那边剧团里同龄的孩子还都挤兑李保田, "不能吃苦的城里人跑来学唱戏啊,真稀奇!""他那个脸能唱什么戏啊,笑死人了!" 虽然上有苛刻的标准,下有同伴的挤兑,但李保田还是牟足了劲要扎根在这, 因为他想向家里去证明自己的能力,狠狠地打的父亲一个"大耳光"! 为此李保田开始"魔鬼性训练",天天鸡不鸣就起床练功, 大冬天咬着后槽牙在院子里练把式,这些还都不算苦。 最苦的是,每次当他练完戏去到后厨里找饭吃, 那些敌视他的同伴就连一口汤都不给他留。 只有班主在的时候,自己才能吃得饱饱的, 一旦班主睡了,没饭可吃的李保田,就只能拿个水舀子舀一勺子井水, 然后咕噜咕噜灌到肚子里去,靠水撑肚子一夜就能熬过去。 这样的日子李保田坚持了整整四年, 四年后他的表演水平,就远超过剧团里的其他家徒,还有了固定的粉丝。 或许是看到自己小有所成,李保田绷着的一根筋终于放松了下来, 精神一松懈,他那不堪重负的身体终于也显了毛病。 一天晚上睡觉前,李保田突然觉得有些浑身发冷, 他想自己或许是有些受凉,就起来煮了碗姜茶喝下, 第二天早身体果然好了,李保田就没放在心上, 不料这天晚上他又发起了烧,李保田继续喝姜茶,就这样循环往复了很久。 李保田天天晚上发着烧,白天又不放弃训练, 他上台后强装镇定,甚至连班主都没看出他的异样。 直到一周后有领导来剧团视察,李保田作为台柱子上台献艺, 刚开嗓子唱了一句,他就倒地不起。 众人赶忙把他送去医院,最后医院诊断为伤寒,还说李保田已经高烧了一周, 差一步送来这人就得没了! 在医院的李保田从昏迷中醒来,第一眼看到的居然是泪眼朦胧的母亲, "儿啊,你回来吧,妈妈实在是心疼啊" "我和你爸去剧团看了你多少次,都不敢喊你啊!" 原来当年李保田离家出走后不久,父母就找到了儿子的动向, 母亲本想把儿子带回去,不料自己的爱人却阻拦了一把, "这小子脾气随我,等他吃了苦就会回头!" 结果爷俩就杠上了四年,这四年李保田一次都没回过家,才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李保田听完母亲的话虽然感到有些羞愧,但对于父亲关心自己的行为,他还是嗤之以鼻, "如果他关心我,我咋没见他来看我?永远都是要我按照他的方式过!" 母亲为了不让李保田激动,就把嘴里的话演到了肚子里, 其实你爸就在和你一层的病房里啊! 李保田的父亲一直患有肝病,这几年他又因为忧心儿子加重了病情, 就在李保田入院前一周,他就已经进了危重病房。 父亲只是嘴硬着不愿意让爱人,给儿子说出实情而已,这爷俩就非得这么"别扭"! 到了晚上,李保田想着父亲的行为一边生气,一边迷迷糊糊睡着了。 就在朦胧之中他看到一个男人的身影,又给他掖被子, 又给他把手换换位置,生怕李保田一不小心压着吊针管子, 弄完一切男人就转头要离开,结果脚不小心踢到了床下的尿盆,这才真正惊醒了李保田。 他睁眼一看,这个人居然是自己的父亲! 爷俩在黑暗中对视谁都没说话,但却纷纷泪流满面。 从这一刻起李保田与父亲的"恩怨"也终于化解, 李保田的父母自此大力支持儿子唱戏, 特别是母亲每每还拎着东西,大老远地去到戏班子给李保田加餐。 父亲还是露面不多,可一露面,手上就有着大小不一的针眼。 李保田每次询问,父亲推脱说是小感冒,也没什么大问题。 1966年的春节,家里人来信问李保田,还回不回去过春节, 李保田说戏班太忙,自己得在这盯着。 等过了春节班里放假,他就准备回家看看,这一回家看见的却是挂在门口的白布条, "父亲居然就这样去世了,我确实是个不孝子。" 父亲的离世对李保田的影响很大,他从此摒弃了"叛逆"的路线, 选择转进离家更近的文工团工作, 一边给家里赚钱,一边照顾母亲还有年幼的小弟弟。 为了给家里人最大的补偿,赚到更多的钱,李保田开始多番调整学习方向, 他不仅要唱接近生活的"土戏",还得唱师出有名的"规矩戏",这样自己演出的质量才会更高。 1978年,李保田因为表现优秀被文工团推选去中戏进修, 在中戏进修的期间,他接触到了话剧的表演形式,又开始演起了话剧。 中戏看中了李保田的能力,等到毕业时直接把他留校任教了, 李保田家人都高兴地不得了,纷纷要为他庆功。 特别是李保田的弟弟还在新疆读大学,他就赶忙打了车回家给哥哥庆祝, 可惜还没走到哥哥身边,他的生命就定格在了高速路上。 "我弟弟的学费都是我供的,他不舍得花钱就打了个黑车,结果路上出了车祸。" 李保田听到警察局打来的电话,直接愣在了原地, 他痛恨自己为什么不能赚来更多的钱,这样弟弟也不能因为省钱而死。 让他更崩溃的是,该如何告诉母亲这样的消息, "妈,弟弟去山上写生了,可能得几个月后才能联系,他让我给你说一下。" 李保田拙劣的借口被妈妈瞬间识破,不仅是因为母子连心, 还有警察先一步打向家里的通知电话, 李保田的妈妈为了不让大儿子担心就强忍悲痛,最后还是没挺住打击,住院了近半年。 半年后李保田带着母亲离开了当地,他要带着母亲一同工作和生活。 或许是上天怜惜这对母子,李保田的戏路在此刻也正式打开了。 1983年,李保田阴差阳错之下出演了《闯江湖》里的"张乐天",由此踏入演艺圈, 多年来沉淀和积累的台词功夫,让李保田一入行就得到了不少人的赏识。 《人鬼情》拿到金鸡提名后,李保田就被人推荐到张艺谋的剧组。 张艺谋当时在筹拍《菊豆》,并寻找杨天青的演员。 几次试戏下来他对李保田的演技很是赞赏,但这个外形他却有点迟疑, "巩俐和李保田差了19岁,演亲密戏有点不登对吧。" 张艺谋还是有点犹豫,就又让李保田回去等消息, 后来一连试了几个年轻演员都不行,张艺谋又去请来了李保田, 李保田为了好剧本也没跟张艺谋计较,进组就全心全意的拍戏。 一部《菊豆》让张艺谋、巩俐走向了奥斯卡,而李保田却没能名声远扬。 不少人为他抱不平,他却说, "我的使命就是拍出好剧,那些名不太重要!" 不过仅合作一部戏的张艺谋,却不吝啬对李保田的赞美, "影视界没有李保田,是中国影视的损失!" 后续张艺谋在《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有话好好说》中,都再度邀请李保田。 一个心狠手辣的黑老大,一个幽默金句频出的张秋生, 李保田演什么像什么,为业内人士所肯定。 不过低调做人、踏实演戏的李保田, 在往后的几年,飞天奖也拿了、百花奖也拿了,就是在观众面前不出名。 就算没人认识这个人的脸,李保田本人也完全不在乎。 直到1996年《宰相刘罗锅》上线, 一个不畏权贵、刚正不阿,还幽默诙谐的"刘罗锅"出现在荧幕前, 吸引了横跨老中青三代的观众, 特别是剧中李保田和王刚的"斗法",还有张国立的"和稀泥",更是引得观众连连大笑。 当年全剧大火后,李保田参加访谈, 记者问道:"会和王刚、张国立一起后续合作吗?" 李保田却说了一句,超出所有人意外的话, "不会,这辈子不会再和他们合作!" 当时节目播出后就炸了锅,吃瓜群众纷纷上线,"难不成是分钱惹的祸?"其实还真不是。 其实李保田在拍摄途中,就和王刚有过不少冲突, 早年王刚就爱收藏古董,除了拍戏就到处去看古董, 有时候就会在拍戏的时候迟到,而李保田就很是气愤, "所有人都等他一个人开工,你一个演员,有什么理由必须迟到!" 不仅如此,《刘罗锅》爆火后,出品公司又接着编了个《刘罗锅2》, 让李保田他们三个人继续出演,王刚和张国立都答应了,李保田却拒绝了, "那个剧本写的一塌糊涂,我不能为了钱打自己的脸吧!" 后来王刚和张国立还亲自劝说李保田,可李保田就是"硬杠", "三倍片酬,我也不能对不起观众!" 这一来二去,三个人还怎么合作?所以李保田才说出了那番话,毕竟道不同不相为谋。 李保田认真的对待剧本,才让他在第二部古装剧《神医喜来乐》中继续蹿红, 《神医喜来乐》和《刘罗锅》并列成为了那个年代的"精神食粮", 有多少人是翻来覆去的看,可李保田却不愿意再拍古装剧了, "我需要转型,不能靠着一个角色吃老本啊!" 可大家的呼声太高,甚至往李保田公司里寄信, "李老师,你再演个古装剧吧,实在是看不够啊!" 李保田不愿意冷对粉丝的期待,这才又拍了《钦差大臣》, 可就是这部剧让他濒临着"被封杀"的地步。 2006年李保田拍完《钦差大臣》后观看全集,想找出自己演技的不足之处, 不料看到最后,他发现这部戏足足有33集,可当时自己签的是30集啊! 原来片方为了增加收益,就乱改乱剪一样"注水"了3集, 这件事并没有给李保田知会,对于片方来说这种情况实属正常, 可李保田却直接把片方告到了法院, "注水肉都不吃,谁要看注水剧,你们这是欺骗观众!" 后来李保田凭着白纸黑字的协议打赢了官司,却遭到了片方的"报复"。 片方联合了十来家公司声讨李保田,说他"戏霸",压制其他的年轻演员。 还扯出《刘罗锅》的事,说李保田就是耍大牌才不接戏。 甚至还有"知情人士"说,"李保田让60多个人暴晒一天,他根本就是两张脸!" 60多天的这件事,其实是当时片场寻摸龙套演员,本来预定要找20个人, 李保田对导演说,"你需要精益求精啊,最起码得从60个人中筛选,这才能保证质量!" 后来导演找来了60个人,和李保田一起细细筛选, 那些原定走后门的龙套都被刷了下去,这才造谣李保田的"大牌行为"。 不过对于这些传闻,李保田从来不愿意回应, 还是潘长江在节目上向大家披露了事实,"我父亲跟您一样,因此得罪不少人!" 其实李保田"得罪"的人确实不少,其中甚至还有儿子李彧, "当年我考中戏,两次没过,我找老爸托人问问。" "他却说你不要丢我的脸,做人都不行还演什么戏!" 不仅如此,李保田甚至"无情"到缺席儿子的婚礼。 "儿子结婚的时候,我在剧组拍戏。" "我一停场地费用也花了,别人还得候着,这事我不能干!" 因为这件事李彧还埋怨了父亲很久, 可李保田不仅"毫无悔过",还拉着儿子进了剧组, 甚至当众斥责他的不专业和懈怠心理。 "那真是炼狱的三个月,我爸就那样嗷嗷骂我,导演劝也没用。" 李保田就是这样"无情"的一个人, 对待演艺工作他谁的面子都不给,全然把拍戏放在第一位, 就连同行的"砸碗行为",他也大胆批判。 "我不喝酒,有人给我两千万让我拍广告,我是一个演员,你不是坑观众吗!" 这句话就映射了早期爱接广告、不再拍戏的一位演员, 这位演员在看到李保田访谈后气愤不已,直接拉黑了他。 对待亲人方面,李保田更是"冷面无私", "年轻人就得让他去锻炼,靠走后门你能赚钱。" "这样瞎了自己的名,你的脊梁骨站不直啊!" 前年李保田获得金鹰奖终身艺术家奖,全场演员瞬间起立为他致敬, 足以看出李保田在业内的斐然声誉。 今年已经76岁的李保田,还公开发声, "我不是不接戏了,如果还有好的剧本,我一定为大家全力出演!" 李保田用一生印证了自己作为演员的匠心,这样的老艺术家注定是国内影视不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