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航天员每天约需1650升氧气,执行180天任务所需氧气从何而来?
《中国日报》在2022年10月公布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务组拍摄的最新作品,展示了他们在上空俯瞰中国时的景象。如今三位航天员已经在空间站中停留了四个多月,距离任务完成顺利回归已然不远。
宇航员在空间站中拍摄的黄河入海口照片
而宇航员在轨的这些日子,人们对于他们的生活感到十分的好奇,比如宇航员如何在太空洗澡洗头、如何上厕所等等。当然其中最关键的,还是他们的呼吸问题。
据悉,3名航天员每天呼吸约需要1650升氧气,那么执行180天的任务就需要297000升氧气。这显然不是个小数字。
这么多的氧气难道都是从地面运上去的吗?
神舟十四号的三名宇航员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空间站中的氧气究竟从何而来。空间站的氧气从何而来?
生活在地面的人们很难察觉到氧气的存在,因为它几乎无处不在。
可是密闭的太空舱当中没有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将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利用,形成稳定的氧气供给环境,因此为了宇航员的生命安全着想,科学家们为制氧操碎了心。
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氧气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说3名航天员每天需要的氧气大约是1650升,这到底是怎么估算出来的。
摄氧量就是人身体组织摄取氧气的含量,据悉,在正常条件下,一个休息的成年人每分钟呼吸的空气量大约为7、8升,一天24小时算来就总共约需要1.1万升空气。
而根据人类吸入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占比来看,吸入的空气氧含量约为21%,呼出的气体氧含量约为16%。因此成年人每次呼吸会消耗的纯氧量,约为空气的5%左右。
人的呼吸作用会消耗大量的氧气
这样算来,一名宇航员要在空间站正常生活至少需要约550升的纯氧。而三名宇航员,每天就需要至少约1650升的氧气。
由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的航天员,在轨工作时间都长达180天,所以就导致氧气消耗量累加起来还是非常多的。这样的话,传统航天飞机的供氧装置,就不太适用了。
一般来说空间站的氧气主要有三个来源,分别是氧气发生器、高压氧气瓶以及固体燃料氧气发生器。
宇航员在轨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
首先氧气发生器指的就是制氧机器,这种机器会通过电解水的方式,将水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成功分离,然后再生产出氧气。
从国际空间站和我国空间站的反馈来看,电解氧是目前公认的最具合理性的空间站氧气补给技术,而俄罗斯早在1986年和平号空间站建造的初期就已经进行了相关的验证。
电解氧装置主要包括了电解芯体、氢水/氧水静态水气分离器、蓄能水箱、循环泵、氢氧压力平衡阀等组件,各国制造的都有所差异。
美国空间站当中的电解氧装置结构
比如国际空间站上美国电解制氧装置,就采用的是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水电解和动态水汽分离的技术方案。
至于我国的电解制氧装置研究时间,则要稍微落后于美国和俄罗斯,真正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在科学家的努力之下,该装置于2006年完成了3人乘组连续供氧62天的验证试验。并且在6年之后,顺利完成在轨飞行验证。
电解氧装置的基本原理
此外,电解氧的制氧性能也非常的强大,一升水就可以电解出622升氧气左右,能够满足一名宇航员的基本氧气需求。
当然,如果180天任务所需的水全靠空运也是非常麻烦的,所以空间站上还有回收循环系统。
比如航天员呼出的水蒸气能够通过冷凝装置进行回收,而他们的尿液则可以利用环控生保系统来回收。在这种充分回收利用的情况下,空间站里的水源可以及时得到补充,在其中形成良好的循环。
空间站当中有回收利用"废水"的设备
其次就是高压氧气瓶了。这些基本都是要通过快递不断送上空间站的,由于其安全性不够强,而且都太重了,所以空间站内只会少量进行存储,以备不时之需。
毕竟,不能让航天员在空间站中还要背着氧气瓶四处走,这未免也太糟心了。
空间站中的备用高压氧气瓶
最后就是固体燃料氧气发生器了,这种装置是通过化学反应 来制造氧气的。国际空间站当中的固体燃料氧气发生器,最初被装在了星辰号的服务舱当中。
据悉,这个燃料罐当中装有粉状氯酸钠和铁粉。当铁粉遭遇600摄氏度的高温时,就会开始"燃烧",提供热能。紧接着,其中的氯酸钠就能分解成氯化钠和氧气。
根据资料来看每千克氯酸钠和铁粉混合物通过发生器能供提供6.5人/小时的氧气,俄罗斯也曾使用这一方法制造氧气。
国际空间站中还装有固体燃料氧气发生器
由此可见,空间站的氧气来源是很充足的,不需要我们担心。并且为了实现长期载人飞行,科学家早已开始研发再生生保的关键技术。中国空间站再生生保关键技术研究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就开始展开再生生保概念的研究,为此建立了整套系统,其中包括了多项关键技术和装置。
简单来说,就是让空间站内形成一个小型"循环生态圈",实现一定的自给自足。
空间站再生生保关键系统的构成
除了咱们上文当中提到的电解制氧技术以外,还有再生式二氧化碳去除技术、微量有害气体去除技术、空间站水处理技术等等。
以二氧化碳去除技术为例,它的存在极为关键。因为航天员在舱内不仅需要充足的氧气,还要确保其环境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维持正常。
毕竟如果二氧化碳浓度在密闭的舱室当中不断增加,人就会出现诸多不适症状。
空间站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也不行
我国的再生式二氧化碳去除技术采用的是分子筛吸附技术方案,主要通过吸附和解吸两条回路,来实现二氧化碳的不间断去除,将舱内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标准水平之下。
此外科学家还开发出了空间站尿液的专门处理技术,主要采用了蒸气压缩的蒸馏技术。
相信随着我国宇航员的在轨时间不断延长,相关技术还会得到进一步改进和验证。
科学家发明的尿液处理装置
值得一提的是,空间站只能算是咱们探索宇宙的基础,如今之所以要这样完善空间站再生生保技术,主要就是为了未来登陆月球或者火星做准备。
毕竟当人类在那里建立起基地之后,驻扎的时间将会更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高效地将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进行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为未来的火星基地做准备地外二氧化碳转化利用技术
既然人类的终极目标是移民外星,那么呼出的二氧化碳就必须得到充分的利用,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这里所说的转化主要对象依旧是氧气。
由于各类技术涉及的化学反应不一样,所以在原料需求、转化效率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热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技术只能帮人们得到水,无法直接获得氧气。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独立的电解水装置辅助。
不同二氧化碳还原技术的验证结果
此外,二氧化碳转化技术不仅能制造出氧气,还能帮助人们获得甲酸、乙烯和甲烷有机分子等,这些物质作为燃料或者生物转化原料都是相当不错的!
从农业手工业到货币,浅谈南宋经济的繁荣发展靖康二年(1127),徽钦二帝北狩,徽宗之子赵构于南京应天府称帝,史称南宋。南宋时期,皇帝偏安一隅,不思北伐,军事实力较弱,民族社会矛盾突出。但不得不说,其经济较为繁荣。这主要与农
各大银行预测称美国经济衰退在即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美国通胀压力持续,外界普遍预计美联储将进一步加息抑制通胀,导致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增大。近日,许多专家和金融机构表示,在大幅加息的影响下,2023年美国出现经济衰退的
世界经济论坛调查91经济学家预测今年美国经济前景疲软据新华社1月16日报道,世界经济论坛16日发布的调查显示,三分之二受访首席经济学家预计2023年会出现全球性的经济衰退,91的受访者认为2023年美国经济增长前景疲软或极为疲软。P
我国成品油价迎年内首次下调中新社电2023年开局,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先涨后跌。临近春节,成品油价迎年内首次下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7日消息称,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
油价又下调!今天起,加满一箱油将少花根据国家发改委消息,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于今天(1月17日)24时开启。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监测,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内(1月3日1月16日)国际油价小幅下降。平均来看,伦敦布
一个体制浪浪山老干部言谈举止引发的思考我的生活也是头条体制到底埋没了多少人才?尊重是基于年龄还是德行品格操守?谦虚理性平和沟通为啥越来越难?承认人本身认知的局限能力的有限为啥这么难?体制是啥?是年轻人的围城!是千军万马
德尔塔克戎毒株来了!全球已发现344例!泰国在新冠病例中检测出德尔塔克戎XAY。2毒株据报道,泰国医学厅厅长素帕吉透露,泰国在新冠病例中检测出德尔塔克戎XAY。2毒株。德尔塔克戎毒株是什么?传播力是否更强?是否有传入我国
新春走基层舌尖上的味道莽山蕨根糍粑红网时刻新闻1月17日讯(通讯员艾学杰包丹华记者何雨杏)宜章县莽山瑶族乡塘坊村地处大山深处,山里长有许多蕨,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这些蕨曾是这里瑶胞充饥饱腹的补充食物,随着生活水平的
延寿县首届寿文化美食节开启味道之旅红火中国年,共品家乡味。1月15日,延寿县首届寿文化美食节开幕,县域内5家餐饮企业以福禄寿喜财为主题,制作了色香味形俱全的特色精致菜品,令人大饱眼福口福。首届寿文化美食节由延寿县委
抗日战争,日本为何没有发现大庆油田?文化劣根性导致国运不足!阅读此文前,觍颜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回看往期内容,还能进行讨论与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1959年,当原油从洞口喷涌而出的时候,喜极而泣的黑龙江省委书记
儿童阳了哪些症状需留意?孕妇阳后能否用药?警惕这些问题儿童阳了哪些症状需留意?孕妇阳后能否用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回应防疫热点问题1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重点人群健康保障话题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