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患者T某,同事母亲,古稀之年,反复黑便多年。多年来反复解黑色大便,同事(内科医师)自称反复于消化科住院,考虑消化性溃疡,期间化验血红蛋白58g/L,提示重度贫血,给予病重通知,止血护胃等治疗稳定后出院,出院后仍反复黑便,血红蛋白始终未见提升,病人疲劳乏力,心慌心悸,惶惶不可终日。 刻诊:老年女性,肤色苍白,烦躁不安,诉心慌明显,头晕时作,失眠多梦,口干口渴,每晚睡前需大量饮水,小便频数,口服诸多补血,安神中成药,未见改善。舌红无苔,脉来细数。 伤寒论云"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又兼小便不利,故首诊考虑阴虚火旺为主,给予黄连阿胶汤合猪苓汤合方: 川黄连,生黄芩,杭白芍,东阿胶 酸枣仁,朱玲,泽泻,茯苓,滑石, 鸡子黄两枚自备(另嘱特殊服用方法)。 7剂。 二诊:服上药后失眠多梦改善,口渴口干好转,未解黑便,小便不利未见改善,舌脉俱同前,仍感心慌明显。 心主神志,心主血脉,长期便血,血少不足以养心,故见失眠多梦烦躁不安,同时又见心慌心悸,此贫血所致心动过速,虽无"脉结代",仍可考虑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重用,阿胶重用,桂枝,生姜, 大枣,酸枣仁,生地黄重用,麦冬重用, 生晒参,茯苓。 7剂。反复叮嘱观察大便情况,如有腹泻,黑便,及时联系。 至今药未服完,其子微信反馈,一切良好,心慌,口干口渴,黑便等诸症逐渐改善。 思考:当今随着医学精密化深入发展,学科分类越来越细,如果一个病人同时身患多种疾病,只得请各个科室协同会诊用药,如此一来,很多慢性病老年患者,常年服用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口服药,这些药一次口服一大把,会不会互相发生反应,不得而知,但是不良反应诸如乏力,纳差,口干口渴,失眠多梦等,显而易见是有的。 消化性出血,重度贫血,心慌心悸,入院后,病重通知,涉及到消化科、血液科、心血管内科等多科室用药和会诊,但是反复多次住院,仍未能止血和缓解症状,为何中药能取效? 黄连阿胶汤主治:少阴病,心中烦,不得卧;邪火内攻,热伤阴血,下利脓血。 《古方选注》:芩、连,泻心也; 阿胶 、 鸡子黄 ,养阴也;各举一味以名其汤者,当相须为用也。少阴病烦,是君火热化为阴烦,非阳烦也,芩、连之所不能治,当与 阿胶 、 鸡子 黄交合心肾,以除少阴之热。鸡子黄色赤,入通于心,补离中之气;阿胶色黑,入通于肾,补坎中之精。第四者沉阴滑利,恐不能留恋中焦,故再佐 芍药 之酸涩,从中收阴,而后清热止烦之功得建。 炙甘草汤世人皆知为心动悸而设,徐灵胎盛赞历来补血诸方,无出其右,本案方中阿胶滋阴补血止血是关键。 罗美《 古今名医方论 》卷1录柯琴:"仲景于脉弱者,用 芍药 以滋阴, 桂枝 以通血,甚则加 人参 以生脉;未有 地黄 、 麦冬 者,岂以伤寒之法,义重护阳乎?抑阴无骤补之法与?此以心虚脉代结,用 生地 为君, 麦冬 为臣,峻补真阴,开后学滋阴之路。地黄、麦冬味虽甘而气大寒,非发陈蕃莠之品,必得 人参 、 桂枝 以通脉, 生姜 、 大枣 以和营, 阿胶 补血, 酸枣 安神, 甘草 之缓不使速下, 清酒 之猛捷于上行,内外调和,悸可宁而脉可复矣。酒七升,水八升,只取三升者,久煎之则气不峻,此虚家用酒之法,且知地黄 、 麦冬得酒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