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生活观察偏见选 2022.10 *** 有些长得像大人的家伙们,生孩子如果是为了让您随时随地指责甩黑脸,您生他干嘛?孩子都跟您一样高大了,您让着点他不行吗?无数次地感到,除了传宗接代这项伟光正的家族民族国族的任务,中国人生小孩就是给为了给自己生产一个活体出气筒,同时也是为了让自己提前进入一种时刻暴走的状态。就是说,生小孩既是为了给自己受气,也是为了给小孩受气。 于是进入一种永远也结束不了的状态进入永恒轮回啦: 中国人前仆后继地受气,生下来受父母的气,进了学校受老师的气,到社会上受老板、领导的气,进入中年受欲望、嫉妒和道德的气,老了受儿孙的气,进了棺材受地里的湿气,变成骨灰在小方盒里受窝囊气……再一次转世继续受气,所以中国人总劝别人大气大气大气大气,总给别人打气打气打气打气…………………… 中国人受气实在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哲学实践,实践到了不知不觉,每个人生下来就在实践:气就是宇宙的精神,气存在于整个宇宙,气贯穿人类与万物生灵,并且赋予万物生机。哦,一气化三清、一气toyota、气是绝对精神、气是善、气是单子、气是本源、气是统一场、气是上帝口中的话、气是逻各斯、气是灵魂的材料、气是世界灵魂、气是恩典、气是普遍真理、啊、气是公共理性!总之,中国人受气受的真正是理所应当,受得是临危不惧,受得是天人合一,受气,就是养生!养生,就是为了乳腺增生,就是为了中风脑梗(不信你看,他们沉浸在气之中的时候是不是很像脑梗)! *** 有一天,一对母子坐在了我的对面。他们的表现就是如此。多看了一会,我发现他们的关系挺有意思的。这个母亲总是对儿子这也不满意那也不满意,而儿子总是逆来顺受。但有些事情上她却又总是问儿子,比如,耳机插到电脑上是不是电脑就不会发出声音了。然而,她还很年轻,类似的事情她不可能学不会,况且她还拿着两个手机、一个平板呢,这种事情怎么可能不知道?而当儿子偶尔指出类似简单的事情时,她又会说我又不是傻子。 人类的这种感情真是奇怪啊。他们就像是彼此寄生一般,或者做母亲的希望孩子寄生于己——心头肉,可同时,她又会将自己寄生在孩子身上。人们说,养儿为防老,实在在说一种伦理的寄生罢了。防老,实际上是畏老,因为过早地畏惧衰老的到来(在这种畏惧情绪下,他们也非常不愿意在任何方面表现得自己仿佛已经在退化了),于是早早地寄生在后代身上。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身体和情感其实正在过早地退化。 互为寄生,则无法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个体,也无法意识到孩子是一个个体。血浓于水,打断骨头连着筋,团结就是力量,十根筷子折不断,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动听极了,但就是没有一个个体!他们将情感与意志投射、寄生在家庭成员身上,无个体,自然无尊重,无小孩与成人的区别。百善孝为先,至死都是少年——你的儿! *** 亲情是一个奇怪的概念,为了产生这个概念,就必须有血缘的产生。一对来自不同家庭、起初是陌生人的男女,即使结了婚也还难以称对方为亲人、难以说与对方有了亲情吧。而就算曾经异常亲密,但在结婚的那个时刻也会改变亲密的状态。因此,是时候了,他们必须得产一个崽儿。崽儿身上同时继承了双方的基因,才因此将两人在肉体的方面联系了起来。但看看这个现实,许多人是如何残酷、冷漠、暴力地对待崽儿的——这一他们亲情的媒介,人们就应当知道,他们如此以异常的占有、控制欲所主导的畸形的"爱"对待的正是他们二人的关系罢了。他们知道,婚后的生活与情感看似可控但其实是某种不可控的,因此需要崽儿,需要一个具体的情感投射器。他们以孩子的身体作为各自理念的战场。不过是两块放错了方向的磁铁,玩着一场无法战胜麻木的游戏! *** 出气需要一个有反应的器具来承受。而小孩子是有意识的,真是绝佳的会运动的气皿!小孩作为出气筒,不只是身体上、物理意义上的反应,更重要的是,小孩也具有意识、精神上的反应。尽管他们经常否认孩子没有独立的精神活动,但在他们发动气功攻击的时候,他们却正好承认了这一点。孩子的独立精神活动,在气的国度,唯一的合法性正在于此。即使自己越出气反而还越气,但人们却会在这个看起来相当可怕但又在微妙的层面上进行的过程之中发现、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快乐,并且陶醉于其中!气酣胸胆尚开张! *** 激情和安于生活现状的不耐烦是对立的。父母将多余的激情以及它褪去后留下的不甘的愤怒撒在了一个结晶上面,用以表达对生活、对拉自己入伙的那个伴侣或者骗子的不满与恨意,以及,对自己的厌憎。 如此深入内心的恨意,在人们活着的时候永远也不会妥协与消逝,直至双方中有一方死去方休。在那时,恨与爱都失去了它的对象,一种自我情感上的分裂才终于结束。而正是在长久的恨之中,生命才彼此有了亲情那种东西;在盘根错节难解难分的生命中,爱以恶毒的血液在家庭之中漫延。 令人窒息的爱!使人活下去的恨! *** 有一种情况实在常见,那些婚姻以后逐渐掉落在不幸中的人(有多少人能说自己的婚姻会是维持幸运不变的呢),总是比幸运的人更操心别人有没有结婚。父母之间倘若没有了感情,也没有了互相"搏斗"的依凭,儿孙的婚姻自然成了他们首要的关注对象。在这点上,以往依恋却又怀着恶意的两人却又达成了一致。 倘若是自己不幸那还不够,然而却还要尽量多的人走进婚姻、家庭的悲剧生活中,那才算够本。那些处在这种日常不幸之中的人,或许以为自己是孤独的,把别人拖下水也许会减轻一些孤独,只是他们实在忘了,在这种不幸中的人,没有谁能感到别人的不幸,多一个进入不幸的人,只会增加他自己的不幸!在大多数时候,处在不幸之中的人,尤其是带来长久不幸状态中,他们会对自我的处境麻木,丧失这部分的同理心。甚至于,他们会认为: 幸福的一生,就是度过每一个不幸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