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初,江西瑞金中央苏区一座不起眼的院落中,秘密成立了一个特殊的机构,中革军委二局。这个机构专职破译敌人密电码,获取情报,为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和长征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毛主席曾高度评价二局:"没有二局,长征是难以想象的;有了二局,我们就象打着灯笼走夜路。" 那么,大家知道军委二局的首任局长是谁吗? 他就是曾希圣,中革军委总参谋长叶剑英将其比作"读天书的人"。 1902年9月10日,曾希圣出生于湖南兴宁州门司镇,曾希圣的祖父开设了"黄阳书馆",所以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于1920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在校期间,曾希圣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接触到进步思想,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5年从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毕业后,曾希圣考入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四期学生,与林彪成了同学,不过,因病曾希圣不得已退学,后又与黄克诚一起考入"中国国民党政治讲习班"。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我党进行血腥镇压,在这种形势下,曾希圣认清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于同年正式加入我党,在汉口秘密从事兵运工作。 1930年冬,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侦察科长的曾希圣,侦获国民党第三次"围剿"中央苏区的军事计划,为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立下了大功。 随后,中央苏区正式成立军委二局,曾希圣成为该局首任局长,并兼任红一方面军二局局长。 在此期间,曾希圣破译敌人密码一百本,被中央军委授予二等红星奖章,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高度评价,称其为情报工作"创业的人"。 长征期间,曾希圣所领导的军委二局,多次截获并破译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密码,为长征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正是这个重大贡献,后来才救了曾希圣一命。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曾希圣先后在新四军和华东野战军任职,主要是担任政委或参谋长一类的职务,在我党的带领下,曾希圣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1952年,中共皖南区委、皖北区委合并为中共安徽省委,曾希圣出任安徽省委书记,成为首任安徽省委书记,并在随后召开的八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1960年,曾希圣又兼任华东局第二书记和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济南军区政治委员,全面主政安徽和山东两省。 "大跃进"时期,受极"左"路线的影响,安徽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出现"饿、病、逃、荒、死"的现象,面对这种形势,曾希圣进行大胆探索,在安徽试行"责任田",没想到却受到中央的严厉批判,有人主张将其开除党籍,甚至还要杀他的头。 此时,毛主席说道:"没有曾希圣,长征是不可想象的,杀头之议,不要再提了!" 1962年,曾希圣被撤销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等职务,调到上海担任华东局第二书记,实际上就是一个"闲差",十年特殊时期开始后,曾希圣再次遭到严重批斗,于1968年7月15日在北京病逝。 1978年7月,中共中央在北京为曾希圣举行了追悼会,为其平反昭雪。随后,责任田再次在安徽试行,并逐渐在全国推广,由此拉开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