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罕见补助深圳,大招终于要来了?
昨天有件大事在茫茫多的热搜里溜走,关注者寥寥。
结合前几天的种种迹象,我觉得是时候放在一起聊聊了。
10月31日,财政部针对深圳发布多条实施意见。其中有两条值得单拎出来说。
第一,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对深圳保障性住房筹集建设的补助,推动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关键词:中央财政补贴、公租房、保障性租赁房、老旧小区改造。
而早在10月25日,第一财经发布社论文章《积极做好风险资产价值重估的准备》几乎刷爆了地产圈。
文章说得非常直白:目前房子的金融属性过高,抬高了经济社会运行成本。
回想到今年3月,黄老和王波明有一次对谈。
黄奇帆不用过多介绍,这位王波明却也是重量级人物,他直接推动策划并参与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创建。
两人对话交织出不少推测,比如中国房企将减少9成,现在已经在路上了;同时也给出一个结论:稳住局面,必须软着陆。
从3月到11月,从房地产公司陆续暴雷,到保交楼,到权威媒体吹风,再到中央加大对深圳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补助...
差点忘了,前几天深圳还有一条不起眼的新闻:深圳房地产和城市建设发展研究中心发布《深圳市2022年度房屋租赁参考价格》,覆盖4319个小区、2042个城中村私宅、4500个产业园配套宿舍以及6702个产业园区,租赁参考价更是精确高xx元/平米/月。媒体标题是:每个月能省1000块?
这些信息放在一起,再迟钝也能看出点门道吧?
房地产是支柱产业,大跌是必然接受不了的,但高房价带来的弊端已经非常明显,金融上风险过高,老百姓买房困难,地产公司负债率吓人。
咱们自然是不会像西方那样任由房地产自由落体,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房地产自由落体,别说中国,世界也承受不起。伤敌200自损1000的事情我们肯定不干。
但近期的一系列动向,说明改变已经开始被普通人注意到了。
这几乎是明着告诉投机者:是时候收手了。
想要通过房子的金融属性赚得城市红利一夜暴富这种事,在过去是成立的。
但这个时代注定要过去了。
就拿我所在的广州举例,能屹立不倒的明星盘屈指可数,那些近郊盘早就从最早的4字头跌到2字头,甚至还有下探的趋势。
如果你是个投机客,将一切杠杆拉满,想方设法多拿到一个房本...这时候应该是欲哭无泪。
不然怎么这么多莫名其妙的「房价维权」事件?投机客面临断供不得不低价抛售,引得其他业主拉横幅打官司...
暴跌是不会暴跌的,但根据黄老从供需角度的解读,房价会回归到一个以折旧为基准的宏观平衡。
什么时候达到这个平衡?在什么水位达到这个平衡?
没人知道,只知道现在还没到,现在还在向平衡迈进。
前面还只说了一条意见,还有另一条意见也值得关注。
支持深圳在全国税制改革中先行先试。
关键信息: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税收改革工作和研究课题。
而我第一时间联想到的信息是,今年国考,全国税务系统计划招录24985人,设计10444个岗位。
我询问了还在其中的老朋友,朋友回答我说:今年大规模招人,有一部分原因是年龄上的缺口,需要年轻血液补充。
另一部分他没说明,但呼之欲出。
总的来说,解决新一代人住房问题成了关键,而深圳,则是一个重要试点。
住房问题背后对应的是更多问题,三胎政策,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
不过还要有信心。深圳是出了名的动作快,效率高,能力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许一切很快就会有定论。
从中央补贴保障性住房筹集建设的补助,到税制改革先行先试,在你的睡梦中,一切正在发生变化。
新时代,也许很快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