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初,亮自表①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②,随身衣食,悉仰③于官,不别治生④以长尺寸⑤。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⑥,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好字典都在这里 ¥34 购买 【注释】 ①表:上表章。 ②调度:租税的征调。 ③仰:依靠。 ④生:生计,营生。 ⑤以长尺寸:来使财产增长一尺一寸。 ⑥赢财:余财。 【评析】 诸葛亮在中国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当然他的故事为人所津津乐道,关键还是《三国演义》这部广为流传的演义小说。 诸葛亮号称卧龙,胸有大志,富有谋略,他被先主三顾茅庐的真诚感动,遂一心一意辅助刘备夺得三分天下。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对幼主刘禅忠心耿耿,在政事上勤加教导。他常年在外带兵打仗,六出祁山,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 流离落魄的杜甫当年来到成都郊外诸葛亮的祠堂,感慨万千,留下了著名的《蜀相》,诗中写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人们对他的评价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可谓一代贤相。 诸葛亮不仅有着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而且有着强烈的个人品格魅力。他留给儿子的《诫子书》,就展示了他淡泊名利,珍惜时光,追求理想的高贵品质,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他清廉为官,廉洁从政,不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能过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以国家大事为重,把身外的钱财之物看的很轻。对于他这样的大政治家来说,不会不知道贪财以亡身的道理。 对于子孙后代而言,他应该也是很清醒地知道:留给孩子过多的财富,恐怕并没有什么好处,相反还可能带来灾祸。如果孩子有能力的话,这些财产孩子也不会在乎。 我觉得诸葛亮是个明白人。他能高度自律,摆正自己的位置,胸中有国家,识荣辱,知进退,这是一个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