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先生与六安的渊源
引言
李光耀先生与六安有什么关系呢?李光耀先生与六安历史渊源很长,他是"上古四圣"之一——皋陶的后裔。
李光耀先生
据印尼归侨作家张永和先生撰写的长篇传记文学《李光耀传》载:李光耀先生系皋陶后裔。
《李光耀传》一书被世人誉为"新加坡腾飞的壮丽史诗"。这本书记述了李家在新加坡落地生根、繁衍四代的岁月历程,反映了李光耀先生一生成长的不凡经历。李光耀先生从政30多年,把一个原本是破落的渔村——新加坡,改造成为举世瞩目的国际大都会,并跃入亚洲"四小龙"之首。李氏得姓始祖——皋陶
李光耀先生以他辉煌的政绩受到世人的尊敬和景仰,但他仍时时怀念故土,探究李姓家族的历史渊源。
广东省大埔县古野乡唐溪楼下村,是李光耀先生的祖居地。他的曾祖父叫李沐文,李沐文有四个兄弟。他因家中生活困难, 1 6岁时就远渡重洋来到新加坡谋生。李沐文幼时聪颖好学,经常钻进李氏宗祠,翻阅祖传下的族谱,因此知道,李姓从"理"而来。因而,他的后人也知道了,他们李家的历史渊源。
"理"在古代是一种官职。皋陶是尧的大理,封地即现在的六安区域。皋陶是上古时代东夷集团的氏族首领,历经尧舜禹三个时期。他倡"九德"、明"五刑"、弼"五教",在理政、制刑、教育,融合夷夏形成中华民族诸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皋陶死后,葬于六安,夏禹封其少子奉其祀,故六安又称"皋城"。皋陶墓历经沧桑,几修几圯,1996年六安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1989年5月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安皋陶墓
皋陶墓碑记
后来,他的子孙就以理为姓。到了商纣王时,理徵看到纣王迷于酒色,屡次进谏,结果招来杀身之祸。理徵的妻子恐怕祸及子孙,就带着儿子利贞逃出京城。一天,母子俩又饥又饿,便摘野果子充饥度命。不久,武王灭纣,又封利贞继任大理。利贞十一代孙老君,名耳,字伯阳,居苦县赖乡曲仁里。曾孙昙,生二子:崇和玑。崇的子孙居陇西,玑的子孙居赵郡。利贞一脉,为了纪念这么一段苦难的历程,就改‘理’为李姓,让后代子孙记住祖宗是受了"木子"这种野果的恩典才活下来的。后面的话
张永和先生在查阅族谱史料时,还意外地发现,李光耀先生与李登辉有着宗亲关系。因为广东大埔县李家上祖是由福建上杭县稔田乡李火德繁衍的后代。而按火德公传下的辈次,李光耀为 2 8代,李登辉为2 6代,李光耀应称李登辉为叔公。
由此可见:李光耀和李登辉均系皋陶后裔。李光耀先生根来自六安,与六安有历史渊源。
《李光耀传》图片
注:参考资料《李光耀传》。
请看下篇:"六安丞"典故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