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猴痘病毒(绿色)可以在急性猴痘感染的食蟹猕猴附睾腔(红色)中检测到,附睾腔是精子成熟和储存的部位。细胞核反染为蓝色。 根据今天在线发表在该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科学家首次在猕猴急性感染期的睾丸中检测到猴痘病毒。 此外,研究小组还在两只受病毒感染的动物身上发现了持续感染的初步证据。他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这种病毒在人类中通过性行为传播的可能性。 正在发生的2022年猴痘疫情与实验室确诊感染患者的性接触有关。由于该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体液和皮损传播,因此了解猴痘感染睾丸的生物学和病毒在精液中的释放具有重大的公共卫生意义。 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USAMRIID)的研究人员对食蟹猕猴的组织样本进行了猴痘病毒感染的回顾性分析。食蟹猕猴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用于研究这种疾病,并评估针对猴痘的医疗对策的有效性,如疫苗和治疗方法。 USAMRIID的资深作者Xiankun (Kevin) Zeng博士解释说:"我们检测了在疾病急性期(感染达到顶峰)和恢复期(感染逐渐消退)获得的组织样本。我们在睾丸的间质细胞和精管以及附睾管腔中检测到猴痘病毒,而附睾管腔是精子产生和成熟的部位。" 重要的是,曾说,研究小组还发现了初步证据,在两只从病毒感染中幸存下来的恢复期食蟹猕猴身上发现了持续的猴痘病毒感染。使用组织学分析来显微镜下分析组织样本中的疾病过程,USAMRIID团队发现,虽然在恢复期,猴痘病毒从大多数器官和愈合的皮肤损伤中被清除,但在猕猴的睾丸暴露后,它可以被检测到长达37天。 曾领导的USAMRIID研究人员此前已经证明,埃博拉、马尔堡、尼帕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可以在免疫系统被抑制的非人类灵长类幸存者的某些器官中持续存在。这些与人类相似的免疫特权部位包括眼睛、大脑和睾丸。虽然在目前的全球流行中,通过性活动的密切接触与猴痘病毒的传播有关,但尚不清楚该病毒是在睾丸中复制还是通过精液传播。 "我们的数据提供了证据,猴痘病毒可能在食蟹猕猴的急性和恢复期进入精液,"Zeng说。"因此,在恢复期患者中,人类传播可能是通过精液进行的,这似乎是合理的。"作者还指出,持续的病毒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清除。 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Jun Liu博士说,因为这是一项使用档案组织的回顾性研究,在精液中分离病毒是不可能的。现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了解精液中病毒DNA的起源、动力学和影响,以及确认恢复期猴痘患者的精液是否含有传染性病毒——特别是在皮肤损伤愈合后。 此外,据作者说,猴模型可能不能完全反映人类猴痘的情况。这些动物表现出比在人类身上观察到的更严重和致命的疾病,而且在动物体内的潜伏期更短。此外,该研究使用的动物样本暴露于不同的病毒分离株,而不是目前流行的毒株。 Retrospective detection of monkeypox virus in the testes of nonhuman primate surviv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