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完人、事无两全"。很多时候,做家庭影院也是一样的道理,房子大概率不可能像杜比实验室要求的那么规整。特别是客厅,要考虑空间利用、装修风格,还有家人喜好等等,也很难做复杂的声学处理…… 当有了新家,并想在家里弄一套家庭影院的,基本都是对电影有极度热爱、对生活品质很高要求的人。那么,非独立空间就该放弃家庭影院吗?当然不是,直面条件,合理规划,就像"家有影院"用户"北极企鹅",他的客厅影院虽有遗憾,但瑕不掩瑜。 "北极企鹅"的客厅影院方案的制定与优化 我们常说家庭影院是系统工程,它不是一个产品,也不像组装电脑那么简单,既然是工程,哪怕十个环节你做对了九个,只要有一个做不到位,都是全盘皆输。所以,普通用户很难通过看几篇文章、上网查点资料,就能把家庭影院搞好。 "北极企鹅"做家庭影院的客厅区域户型图 "北极企鹅"不是小白用户,因为之前有玩Hi-Fi的经历,所以他找到"家有影院"时,家庭影院已经布好线了。但是,当"家有影院"设计师对接到"北极企鹅"时,发现他自己捣腾的布线其实是有问题的。 "北极企鹅"之前是按5.1.2的声道数来布线的,但他在音箱点位的理解上出了些问题。他认为5.1.2中侧环绕的位置是在沙发后面,而正确的摆位方式是沙发两侧。 "北极企鹅"理解的5.1.2点位,侧环位置实际上是7.1声道的后环位置 正确的5.1.2大致点位,侧环应在沙发两侧 设计师给"北极企鹅"说明了正确的点位布局之后,根据预算,他的影院布局远不止5.1.2这样一个基础的全景声。从客厅空间长度和宽度来说,是可以做到7.1.4的,所以方案进行了修正。 7.1.4布局参考图 方案升级后,除后环的音箱线留用了之前布好的线材外(本来用于侧环的音箱线,现在刚好可作为后环的音箱线),"北极企鹅"将其他音箱线都换成了德国苏默(SOMMER CABLE)的线材。天空的音箱线则是走明线并做隐蔽处理,没有对美观造成影响。侧环音箱可能是最大的遗憾 像文章开头说的,做一套影院,很难做到100%完美而不留任何遗憾,"北极企鹅"的遗憾,可能就是侧环音箱了。 我们先看看完工之后"北极企鹅"侧环音箱的图片,可以看到侧环音箱的位置以及侧环音箱的大小,其实都是有问题的。 这是"北极企鹅"所做的妥协。"北极企鹅"不愿意在沙发两边放置音箱,因为沙发占据了较大的空间,所以如果硬放音箱会影响一侧的动线,另外一侧也会和窗帘隔得太近。 那么,侧环音箱就只能"上天"了。出于美观要求,也无法挂装体积较大的音箱,还为了配合吊顶的颜色和空间,要选择小巧、轻薄、白色的音箱。因此,选择了林道夫的MH2。 最后,侧环音箱出现在了它不该出现的位置。地面7个音箱的整体性也受到了影响,主箱和后环都是KK,而侧环是很小一只的林道夫。 这样的摆位是"家有影院"不提倡的,严格说甚至是"错误"的。但是,这就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利弊由自己权衡,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两处设计上的巧思 "北极企鹅"的影院虽有小小的遗憾,但其中的巧思也值得与大家分享。首先,放置后环的柜子"北极企鹅"做了"隐藏"处理。 我们可以看到,在正常情况下,客厅是看不到后环音箱的,后面的壁柜只能看到一副画。 使用影院时,将画框两侧的滑门向中间滑动,就可以完美将画框隐藏,露出后环音箱。同时,为了让后环音箱有更好的表现,"北极企鹅"还使用了ISO Acoustics隔离悬浮支架。 Tips:为什么要用隔离悬浮支架 音箱如果直接和桌面、柜面接触,有极大可能会触发和桌面、柜面的共振,让低音变得浑浊,声音的解析受到影响。 ISO Acoustics隔离悬浮支架就是为有效消减音箱不必要震动并提高音箱稳定性,提升细节及声场表现的。 另外,"北极企鹅"的网络机柜也做了较好的隐藏,网络服务器在面对幕布方向的左侧。在这里"北极企鹅"做了一个隐藏的柜子,平时是看不到的,需要的时候可以打开柜门。聊聊"北极企鹅"的音响器材 聊完设计与方案,我们再看看看"北极企鹅"器材配置,他的器材配置如下(不包含投影机和幕布)。 "北极企鹅"的器材配置: 主箱:KK K700 Pro×3 侧环:LYNGDORF MH2×2 后环:KK M150×2 天空:STARKE AO65×4 低音炮:STARKE SUB35×1 前级:ANTHEM AVM70×1 后级:STARKE AD4×1 后级:STARKE A8×1 播放器:iPUK 8592Pro×1 主箱是KK K700 Pro 后环是KK M150 音箱部分,最开始"北极企鹅"比较倾向于杰士的产品,后来看了摩大大的视频后,中毒了KK。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北极企鹅"最后主箱和后环都用上了KK的产品。 "北极企鹅"起初准备用KK的K700作为主箱,但考虑到已经到这个级别了,对于旗舰的K700 Pro也就一步之遥了。 抛开价格、性能等因素外,两者最大区别在于外观。K700 Pro采用了Push Pull技术让音箱突出来了一截,这有别于普通音箱的设计要征得"北极企鹅"老婆的同意才能购买。 "北极企鹅"给她老婆看过摩大大关于K700 Pro的评测视频和文章之后,她欣然接受了KK这一独特的设计,所以主箱也就顺利升级了。 功放部分,"北极企鹅"采用了前级+后级的组合,选择上则是圣歌+史塔克。"北极企鹅"这么选择的理由其实蛮简单——不想用日系功放。 audioquest niagara 5000的正面 audioquest niagara 5000的背面 "北极企鹅"还配备了电源处理器——audioquest niagara 5000,电源处理器能够隔绝电对于器材的干扰,在提升声音高频表现的同时保留空间感与结像,还不会丢掉低频的能量。 另外,主电源线也换成了audioquest的龙,后级电源线是audioquest的季候风,前级电源线是audioquest的龙卷风。在投影机上,"北极企鹅"的选择是 在找到"家有影院"前,"北极企鹅"就购买了爱普生的CH-TW8400投影机。从目前的技术和发展来看,我都更愿意给"北极企鹅"推荐亮度、对比度表现都更好的DLP投影机而非LCD投影机。 "北极企鹅"选LCD投影机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自己无法接受DLP投影机画面会出现"彩虹"。他之前看过不少DLP投影机,发现自己都能够看到画面中的"彩虹",觉得无法接受,就只能选择LCD投影机。 Tips:关于DLP投影机的"彩虹" 虽然DLP的"彩虹"效应确实存在,但是现在新款的投影机已经改善很多,并且会不会看到"彩虹"也和人的个体有关系。像大猫这种看DLP投影机从来都看不到"彩虹"的人,也是很神奇的存在,笑…… 考虑到LCD投影机的亮度问题,以及"北极企鹅"不太喜欢在全黑环境下观看电影,所以在幕布的选择上,就给"北极企鹅"选择了抗光幕而非普通的画框幕。 "家有影院"很少会给用户推荐抗光幕,大猫也特地问了下"北极企鹅"视觉部分的体验感受,他这么回答大猫的: "这块120英寸OIS抗光屏幕的效果我是很满意的。开灯时候的画面色彩和亮度的损失都不大,符合我看电影时开一些灯或使用氛围灯的习惯。但即便使用了抗光慕,投影机的画面亮度还是没我预想中的亮,虽不算遗憾吧,但也别无他选。"写在最后 "北极企鹅"还是一位动手能力非常强的用户,影院所有设备的连接、调试都是自己完成的,投影机也是自己安装的。"北极企鹅"这套客厅影院最后感受到底如何呢,我们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影院效果我是非常满意的,毕竟用上了旗舰的K700 Pro,KK的声音也是我所钟爱的。侧环摆位和音箱选择虽有不规范之处,但整体来看来,这是适合我的唯一选择。" "可能是空间的原因还有炮位的关系,低音炮的能量我感觉稍微欠缺了一些,但我的炮位固定,也没多余空间添置更多的低音炮也只能作罢。" "两台后级一起用真的很费电,看完电影一定要记得关。老婆看一些流媒体电视剧的时候,我并不会用到全部的声道,本来它们也不是多声道格式。" 以上便是"北极企鹅"的客厅影院案例分享的全部内容。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无法做到完美,但是不完美本身就是一种完美。"北极企鹅"还告诉大猫,最近因为工作繁忙,看电影的时间并不多,也希望之后他能有更多时间可以投入到电影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