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薪资福利有保障 事业单位的薪资就刚刚就职的毕业生来说,还是比较不错的。有比较可观的公积金和保险,有的还有住房补贴。在生活,子女的教育方面还是很有保障的,这些都是属于隐形福利。不是内部人是了解不到详情的。另一方面,稳定性较高 就是事业单位的稳定性。只要能有编制,只要不犯大的错误,一辈子的工作就算基本稳定了。第三,工作时间固定 事业单位的工作时间比较规律,一般不会有什么加班。需要占用业余时间的。只要有特殊的事情需要加班,而且都是带薪的,按基本工资算,不过没有绩效工资。最后,还有一点,算是隐性福利。 在社会人的眼里,事业单位的人属于官或者吏的阶层,整体来说社会地位相对还是比较高的,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思维习惯,事业单位的人遇到点什么事情自己不好解决的,一般都能找到人帮忙。比如说像医生,教师等,只要他们有事情,很多人都会帮他们。下面来谈一谈事业单位工作的劣势 首先,还是薪资。事业单位薪资的起点比较高,是超过本地社平工资的。但是未来上升速度和上升空间就确实是不怎么样了。基本工资主要跟职称或者职级有关,绩效则跟工作量有关。要想工资涨得快,那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职称或者职级,有很多事业单位的员工很多年职称也未必能上一级,除非你多投入,在评职称的时候才能多加点分,把别的竞争者比下去。参考工资上升的幅度,这个"性价比"就真的是不高了。 其次,就是升职空间的问题。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事业单位员工,很有可能十年二十年都是同样的位置。 再有,就是日常工作会比较枯燥和繁琐。长时间接触研究的都是同一样事情,外人可能会觉得比较枯燥。 总体来分析,对于一些追求事业平稳发展,但是又想追求体制内保障的人来说,事业单位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本人在体制内,回答一下。 事业单位除了学校、医院等以外,一般都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参公"单位、"参公"人员。 一、工资稳定,并逐年上涨。公务员、参公事业单位工资稳定就不说了。工资是由基本工资(特别低,1000左右)、住房补贴、职务津贴(一般称津补贴)组成,国务院对基层干部的待遇也做了规定,基本每两年调整一次工资基数,津补贴基本每年都会涨一点。 二、工资并不低。一般三四线城市,公务员、参公人员实发工资一般在3000到6000之间(应发工资还要高些),而这样的城市最低工资标准一般2000以下,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2800左右,所以是在城市平均线以上的。同时还有精神文明奖、十三月工资等待遇,工资不低,但也绝不会发财。 三、社会认同感高。也就是说出去"有面子",中国官本位思想一时还难以根除。 四、想晋升有空间。公务员晋升还是有很多空间的,如果有报复,拼命努力工作有非常多的机会。现在上层对年轻干部、有作为的干部越来越重视。 五、不干也很难被开除。虽然现在从严治党大背景下,喝茶看报的干部消失了,现在对"慵懒散"治理很严格,但任何单位"二八原则"还是有的,做的少的人待遇一点都不少,没有晋升欲望、也不想受累挣钱的人,在体制内还是有的。 六、不敢出去创业。环保、经济形势,创业的门槛越来越高,体制内人除了个别部门,平时很难积累创业经验,缺乏出去的勇气。 其实,辞职创业的也是有的,跳槽的也有,我身边就有,但都是少数。大部分人都在体制内,而且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公务员跟企业员工一样,努力工作,对得起工资,对得起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 自控大师。来自某委某部。关注公务员职场。推荐职场小技巧,偶尔推荐书。欢迎关注! 身边有很多朋友在基层事业单位,工资偏低,但就是不愿意跳槽,是为什么呢? 1、自身原因 事业单位不像私企,待遇是有保障的,尤其是有事业编制的,退休后的养老金更不得了。这样的温室环境使得一些人没了斗志,就一直在这个舒适圈安逸。久而久之,发现自己的能力没有多大提升,应聘企业都够不上要求了,所以更加不敢跳槽了。 2、家庭原因 接着上面说,有的人可能想跳槽,但是家里一大家子人等着养活,就不敢冒这个险了。还有的人,尤其是女生,迫于家庭压力,家里坚决不让她从事业单位辞职,所以只好就范。很多事业单位加班少,适合顾家的人。 3、社会环境 现在买房压力大,事业单位公积金比较高,还贷轻松点。还有就是事业单位社会地位比较高,也比较好找对象。 还有一点,有的人喜欢在家乡工作,那些在三四线城镇的人没有那么多好的就业机会,那样的环境反而是关系人情重要而非能力重要。 文:湖北中公事业单位 无论在事业单位、国企、外资、民企,找工作最重要的因素是匹配和适合,而工资只是择业决定因素的一部分。 一位在国企做HR的女性朋友,前两天刚刚辞职进入事业单位工作,还是合同制的。我就问她为什么放弃了薪资较高的国企工作,而选择以合同制的形式进入事业单位工作,她有些无奈的表示,还不是为了平衡生活和工作,当下,事业单位这份工作更适合她,所以她就选择了事业单位的工作。 结婚3年,在国企常常需要加班,一直没能要上孩子,家里有要孩子的压力,在单位还有非常多的工作压来,双重的压力甚至让她有些轻度抑郁。最后,她决定必须找一份工作强度相对小一些,不需要长时间加班,可以多陪陪丈夫,照顾家庭的工作。有的人也许会说她的态度不对,在逃避。我觉得那还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对方,我们的判断往往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判断别人的决定。 事业单位的工资那么低,还那么多人不跳槽去企业的原因会有很多的。平衡工作与生活,不缺钱、离家近、和爱人在一个单位工作等等,都可能成为当事人的决定。 当然也会有一些有其他意图的人,例如,有人迷恋于事业单位的轻压力轻工作强度,在这里可以偷偷懒;也有的人迷恋于事业单位的名称,觉得说在某个机关工作比较有面子。建议这样的人,早日调整和规划职业发展之路,不然当面临被淘汰时,会更加茫然、无措。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精英菌点个赞哦~ 点击右上角关注无忧精英 头条号,了解更多职场支招! 去年有一个同事从公司辞职,然后去事业单位工作,工资是她原来工资的一半。当时有同事非常不理解,曾经在群里问过她原因。她的回答是事业单位的工作时间稳定,休假也稳定,能够有更多属于自己的空间。 她的回答其实只阐明了一部分的原因,事实上在事业单位上班不仅仅只有这两个好处。 首先,事业单位是一种旱涝保收的工作,稳定性强。而在企业上班的不稳定性很高,毕竟大多数的企业员工都是普通人,能进入500强企业的人很少,他们能去的企业一般是县城内的民营家族式企业或者大城市稍好一点的城市。如果本身的学习能力比较强,且自身的职场技能比较过硬,那么在一个公司会比较稳定。但如果学习能力较差,也没有过硬的职场技能,就很有可能遇到被公司裁员或者是强制调岗的情况。 其次,事业单位工资虽然少,但从长远来看却是稳赚不赔。以教师为例,虽然一开始工资很低,但是后面会逐渐增上去,而且退休的老师工资也会很高。很多老师到了60岁左右退休,每月拿着近一万的退休金,还会被私立学校返聘,这对生活有很大保障。同时,缴纳的五险一金中的一金对买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今很多企业都会缴纳养老保险,可是,很多职场人一旦进入了40岁左右,会被婚姻、孩子、买房压的喘不过气来,很难会有精力继续学习,也容易放松自己对工作的热情,导致最终被企业所淘汰。而在事业单位工作,所有的生活几乎一成不变,只要不犯错误会一直做下去。 另外,虽说在企业上班工资高,相对来说压力也大,且不说节假日是否能够按照国家规定来放,光是平时的加班也能耗费掉很多个人时间。而且在企业加班虽然有加班费,可是身体和精神的压力却不是钱能解决的。 再次,社会地位。社会地位的存在关乎人的虚荣心,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现在很多人去事业单位工作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父母,因为父母觉得在事业单位上班听起来会比较优越,而且事业单位也相对比较稳定。 最后,工作时间稳定,节假日多。只要是结婚生子的人都会知道一个稳定的工作时间对生活来说有多重要。在企业上班需要加班甚至出差,不但会影响家庭和亲子关系,还会失去很多空间。 但如果是在事业单位上班,生活就会很稳定,即使没有大富大贵,也算是小康以上。如今,假期最多的职业是老师。这是很多人找老婆时最优选的职业。毕竟长大后,踏入社会,赤裸裸的现实会让你看清楚一切。 很多时候,你觉得别人的想法很荒谬,就像你说你理解不了事业单位工资那么低,那里的人却不愿意离开。我曾经也有着和你一样的想法,但看完我朋友的成长经历,我突然明白了:事业单位的人为什么不愿意离开! 一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很多人进体制内的单位,像公务员、事业单位这种,都是靠考试进来的。进来之前,很多人并不知道里面到底是做什么的,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有的人是听了父母的话,进来试试;有些人是为了让家人安心,就来忍气吞声;但更多的人是因为追求所谓的"稳定"。但是,进去之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个时候的放弃成本就很高了,高到很多人舍不得放弃,因为一边是熬,熬上去不仅赚得多,福利还好;一边是出去吃苦,感觉好难。于是,幸存者偏差就发挥作用,大家都觉得自己一定能成功,就开始熬,结果熬着、熬着……就到了第二步。 二是"温水中的青蛙动弹不了"。 在一个相对稳定、节奏偏慢的事业单位中,我的朋友开始适应了这种舒服的环境,包吃包住还能午睡,工作压力不大,也还轻松,却没想到自己正一步步失去竞争力。几年以后,当他发现身边的朋友没都开始好车多房时,自己却还在为这双鞋好几百,有点贵而苦恼时,各种家庭矛盾便开始接踵而至。于是他开始考虑跳槽,找啊找,30岁的年纪有些尴尬,不愿意从头做起,又没有太扎实的竞争力,于是就这样开始新一轮的自我麻痹。 我没有针对个人、事业单位的意思,只是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是这样,仅以他们为案例说明。 这个问题我最有发言权,本人乡镇事业编制办事员,工龄21年,工资2817年,就这还加上了下乡补贴240元才这么多,如果再扣除公积金和医疗保险金和各种强制性捐款,一年12个月的和本单位的公务员一样上班,下村,实际只能领10个月的工资,每年两个季节的禁烧工作都刚刚是节假日都是免费服务的,没有你们说的油补和年终奖,可以来我们这打听一下,确实是没有,就这么点钱我为啥还没有辞职对吗?我家闺女在上高一,正处在青春期,怕出去打工再孩子学坏了,再说还有一个儿子也在小学六年级上学,现在外界的诱惑这么大,放松一点可能就学坏了,别到时候钱不知道能不能挣到,孩子再学坏了我的罪过就更大了,身边像我这样的大多是这样的想法,有的孩子上大学了,家里父母又老了,离不开人照顾,还是没办法辞职,就只能一年又一年的这样煎熬着 谢谢邀请! 事业单位的工资这么低,为什么很少人跳槽去企业? 可以从五个方面说一说为什么很少人跳槽去企业。 1、事业单位是体制内的工作部门和单位。凡是履行公益性职能的事业单位,如学校、城管执法和乡镇一级的站所等,都是纳入编制管理的,人员工资、办公经费是财政拨款。具有创收能力的事业单位国家正在有序推进改革。所以,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人员,与公务员相差不大,不愿跳槽去企业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2、事业单位的工资福利待遇,囯家有明文规定。教师、医生、农业科技人员等,这些事业单位的人员工资逐步提高,我们这个应该算作是四线城市吧,体制内的事业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转正定级后,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000元,有职称被聘任的工资还要高一些。例如,农技具有正高职称的人员,加上绩效工资月收入近万元。 3、升职机会。事业单位有两点机会是要努力争取的。一是技术职称的评定,这和学历、工作年限、取得的成绩及个人的表现挂钩,只要被评上聘任了,职称越高工资越高,但难度也大,是引入竞争机制的。二是职务的提升,事业编的领导职务,达到符合条件的职级可提拔到行政单位担任领导职务,身份也会转成公务员。 4、保障措施。事业单位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医疗、养老保险等,国家都有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只要不违法犯罪,饭碗不会丢。没有后顾之忧就是非常好的工作了。即使有的工作苦一点累一点也愿意干下去。因为不愁失业就已经很幸运了,谁还愿意辞掉事业单位有编制的工作,跳槽去企业在重新去打拼呢? 5、去企业的利弊得失。作为企业只要能力达到了,加薪提职当然很快,恐怕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但是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在事业单位即使评不上职称,也有应拿到的那一份工资做保障,而企业一旦出现亏损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危机发不出工资,或倒闭了,那后果很严重。这种风险事实上是存在的。当然,有少数人想试试去闯荡赚大钱,只有选择去企业才能满足自己的这个愿望。 上述五个方面足以说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什么很少跳槽去企业的原由。 先说说真跳槽到央企去,然后再说为什么事业单位的人明明钱少,还不跳到央企去。 .跳到大型央企 比如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国家电网、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等实力雄厚的企业。 如果能有实力、有关系跳到这类企业,那是值得的。 . 首先钱的问题解决了。相比事业单位发给职工的那点小钱,有实力的大型央企,可真是值得一去。 而且个人发展是可期的。许多事业单位其实发展的路子很窄,没门路调走的,就得在单位一点一点往上熬。等熬到了,这辈子也差不多了。当然,许多人到最后也没熬上。 但在央企,因为企业体量大、项目多,可干的事很多、可走的路不少,只要脑袋灵活,快速发展还是有希望的。 .跳到小型央企 除了大型央企,这世界上还存在着不少的"小型央企"。远的不说,一些事业单位的二级单位里面,就有央企。 这类"央企",名头听着挺大,有些还挂着"国"字头,但内里早已空虚一片,要啥没啥了。 在这类"央企",要钱是没有的,要人是妄想的,要物是倒欠的,要企业文化是不可形容的,要前途是不可想象的。 只要脑袋正常,还有路可走,就不会真的从事业单位"勇敢地"跳到这种单位去——事业单位工资再低都不去。 .大型央企并不好进 因为待遇好、平台好,所以里面人才济济,各个位置都挤满了人,想要跳进去并获得一定的职位、有一定的发展,不是那么容易的。除非有一定的"通道",或者自己优秀到人神共愤。至于小型央企,请都不去 要社会地位没有、要钱没有、要途没有,只要不是真疯,就不会真去。 .再说事业单位明明钱少,却不跳到央企去 事业单位钱再少,也有它本身的魅力在。 如稳定、钱不是看起来那么少(各项隐性福利),以及可转化为个人资历和机会的平台、社会信誉度、晋升机会(国有通道)等。 总之,综合实力不是普通央企可比的。 . 当然,也不排除因为稳定而不想动、不愿动、不敢动、不能动的事业单位人,总之每个选择各有原因。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身在事业单位,平时的抱怨归抱怨,但真要跳槽的时候,自己单位的"综合实力"的魅力,却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事业单位跳槽去企业的人确实不多,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事业单位的收入还算可以 常常有事业单位的新参加工作人员,比如说一些教师说他们每个月的到手收入很低,每月发工资时到手只有2000多元。但这个到手工资是扣除了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职业年金、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险费个人缴费部分后的实发收入。这些社会保险费的扣除额一般要比企业高,因为他们的缴费基数高。为什么缴费基数高,那是因为他们的总收入高。 事业单位每月发工资时,其薪级工资的30%(有的事业单位比例更高)是没有发的,这些工资一般每季度(有的可能是每半年)进行考核后,按单位制定的分配方案再发给每位工作人员。这笔收入也是他们的工资,他没有展示给你看。 到年底时,事业单位还有年终绩效奖,一般每年有二、三万左右(发达地区应该更多)。这应该算是他们的工资收入吧。而且,对学校这样的事业单位,国家还要求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而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在当地是处于中上水平的。这说明,事业单位的总体工资水平在当地至少也是处于中上水平的。 因此,事业单位的工资其实不象他们所展示给你看的"到手工资"那么低。如果你要了解他们的应发工资是多少,建议根据他们的社会保险个人缴费额换算一下他们的缴费基数是多少,这个数字可能会更好地说明他们每月的平均工资收入。看似到手才2000多元的收入,其实算上后面发的3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和年底发的年终绩效奖金,其收入还是不算低的。 在事业单位有不算低的工资收入,一般的人是不愿意跳槽到企业工作了的。而且在事业单位,每年还可以增加薪级工资,一般情况下两年左右还可以普调工资,工龄越长,工资就会越高。在企业是很难找到这样的工作的。 二、事业单位的福利待遇比企业好 在事业单位的福利待遇是有国家政策规定的,而且是有财政资金保障的。因此,在福利待遇方面,可以做到就高不就低。例如,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职业年金以及住房公积金的缴费基数,就是尽可能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算高一些。缴费基数高,对自己的福利待遇是有好处的。比如说,养老保险缴费基数高,退休后的养老金就会高一些。职业年金缴费基数高,退休后每月的年金也高。 住房公积金也一样,如果缴费基数、缴费比例高,个人缴费多,单位补助也多。比如说,每月个人缴纳住房公积金2300元,单位就会补给你2300元,一起进入个人账户的钱就是4600元,等于单位又给他发了2300元。买房时就可以拿来用了。 此外,过年过节时,事业单位多少还可以发点过节的礼物,很多事业单位还有食堂,收费很低,有的可能还会有餐补。 事业单位的这些福利,很多企业是无法比的。企业对这些是就低不就高的。比如住房公积金,很多企业就要比事业单位低得多,甚至是没有。 三、事业单位的工作比企业稳定得多 事业单位是目前少有的"铁饭碗"之一, 只要进入了事业单位,基本上就可以一直工作到退休,不犯大的错误,不主动辞职,就不会被辞退,其工作是相当的稳定的,没有失业的风险。在企业,干不好,随时都有可能被老板"炒鱿鱼",即使干得好,也可能因企业经营不善而被裁员,甚至会因企业破产倒闭而失业。随着年纪的增大,技能的老化,失业找不到工作的风险会越来越大。 在工作的稳定性方面,事业单位与企业相比有很大的优势。 四、事业单位的工作比企业轻松 在事业单位工作,一般来说,工作环境还是比较好的,工作相对来说比企业要轻松一些。在企业,竞争很激烈,如果自己不去努力工作,不仅影响自己的收入,还会影响自己的饭碗,有可能被辞退。在工作纪律方面,企业也是非常严的,上班迟到早退是要扣钱的,下班干私活也是不允许的。在事业单位偶尔迟到早退一下是没有问题的,有时还可以在上班时间去接一下小孩。 事业单位的工作轻松,有的人可能就是想有这样的工作,可以去接送一下小孩,多照顾一下家庭,哪怕收入没有自己的理想的高也行了,况且这样的收入也不低。 五、缺乏去外面闯一闯的勇气了 在事业单位工作时间长了,可能一些技能就生疏了,在市场上竞争不过别人了,找工作就难了,很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缺乏到市场中竞争的勇气了。就是一些教学水平一般的教师,也很难下决心到收入高的民办学校任教。因为,这些学校要的是教学水平高的教师。缺乏技能、缺乏勇气,使得一些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跳槽到企业去工作的现象就少了。 此外,现有些在单位的人只懂得看文件、写材料、上报报表、开会研究等工作,这些市场上不太需要,跳槽去企业,企业可能不要,要也可能没有在事业单位收入高。一旦失去了事业单位的工作,万一在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会面临失业找不到工作的局面。与其冒险去外面闯,还不如好好地在事业单位工作吧,这样的工作既稳定又轻松,收入还不低。 以上是个人的见解,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