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很有文艺气息"的人,这并不是自评,而是周边人给我的评价,即便是那些刚认识没多久的人。 他们之所以会觉得我有文艺气息,可能是因为我的性格比较安静,也经常会在朋友圈里分享一些含有寓意或是诗意的句子,亦或是写点小诗。 说话时也会偶尔用到微微"官方"的、略"正式"的词句。 其实最开始我对这样的评价还是有点小欢喜的,但后来慢慢发现,他们是在委婉地告诉我:我不太接地气。 这才恍然想起,在得知我还写日记时,他们那像是发现了新大陆的表情。 由此可见,虽然会觉得我"有才",但也会觉得我有距离感。 知道是这个情况后,我烦恼了好一阵子,也不解了好一阵子。 自以为的一些习惯,在旁人看来却是有点"不食人间烟火"而"敬而远之"。 于是为了迎合当时的社会人际环境,能融入进他们的圈子,我做出了改变,并认为这就是成长。 所以决定不再写日记,也不去发对生活的感慨。 就让它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看似一切随缘,实则是我关闭了内心最深处的感受,刻意忽略,不去探究。 渐渐地我发朋友圈的次数少了,朋友圈里除了工作内容,再也没有记录过我的心情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又一天的过去,从最初的刻意压制内心的触动到越来越"无感",生活每天都在继续,但我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是了,我的内心空了,成了一台只会喘气的机器,却没有了灵魂。 直到春节渐近,公司放了年假,我拖着沉重的行李,风尘仆仆地奔回老家。 就在我看到依然矗立在老家门口,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老槐树时,内心深处突然涌上来一股无名的伤感,我眼眶微红竟想要上前抱抱它。 毫无意外地晚上我失眠了,反复回想着看到那棵老槐树时的情绪波动,我知道那是我刻在骨子里的多愁善感,是丢不掉的。 黑夜渐退,即将黎明破晓,这才迷迷糊糊地睡着。恍惚中看到在寒冬的深夜里自己一身伤痕,我抱着那个被我丢弃的、满身是伤的自己痛哭流涕。 我猛然间惊醒,是灵魂最深处那个久违的自己在向我呼救啊! 接地气不一定非要无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感叹啊! 每一次的心潮悸动,都应该有一个浪漫的故事;每一次的真情实感,都应该是一个温馨的画面;每一次的百味杂糅,都应该是一场牵肠挂肚的思念。 看到枯树抽出嫩芽,你是不是也会感叹生命总会创造奇迹给人以惊喜呢? 这些都是我自己的一部分,又怎么能将其丢在冷风中呢? 只要将那个自己好好地保护起来,藏好,坚强或脆弱、冷情或多感,只留给自己或懂我的人。 生活不是只有柴米油盐、人情世故。 应该还有阳光不锈、暖月悠悠。 众人都说鱼与熊掌不可得兼,但与我而言没有责任的束缚,世间自然会有两全之法,初心无悔、不负君卿。 想到这里,内心又是一阵激荡,原来是我之前的想法太过偏激了。 高情商的待人接物是一种礼貌,这也是成长 于是我想重新开始写日记,继续用细腻的文笔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后来,有一次跟关系最好的两个闺蜜聚餐,她们说我变了,身上除了文艺气息,还多了一丝丝的烟火气。 我微微一笑,问到:这样不好吗? 她们说:好,真的挺好! 成长,并不是否定原来的自己,将自己改得面目全非。 而是经过世俗的磨合,既能世故通达又能保留原来的本心,两者碰撞出的火花,才是人生路上的成熟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