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6月,在陈毅元帅去世13年后,曾任全国妇联主席的蔡畅,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江西的信。 这封信是一个叫赖月明的农妇写的,她自称为陈毅的妻子,此时在江西的农村生活,她写信的目的是希望蔡畅能够证明自己的党籍。 看着纸上清秀的笔迹,已经85岁的蔡畅,眼泪唰唰地往下落。 看完信后,蔡畅叫来了秘书。 她开口道:"自从解放后,我从来没有向中央提过一个要求或解决私人问题,但这件事,我希望中央能够予以重视,尽早地解决,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给予赖月明照顾。" 说完,蔡畅的眼泪再一次地落了下来。 赖月明为何称自己是陈毅的妻子?她与陈毅之间有过怎样的一段传奇故事呢?在陈毅与赖月明的故事里,蔡畅又是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蔡畅是赖月明革命的引路人 故事,要从1932年的一次"暗杀事件"说起。 当时赖月明是少共江西省委办公处儿童局的一名干事,在中央苏区,宁都是苏区的主要城镇,土地革命进行得很彻底,不过,当地被镇压的地主和豪绅并不甘心,他们一直在筹谋破坏革命活动。 一天夜里,几个黑影冲进了少共江西省委儿童局成员居住的房子里,没多久,几人蹑手蹑脚地离开。 第二天早上,儿童局最小的通讯员小曾一直没有动静,大家以为他嗜睡,也就没有在意,可是等过了几个小时,小曾还没出来,众人感觉不对劲了,随后冲进了小曾居住的屋子。 映入众人眼帘的,是空荡荡的房间。 时任少共省委书记的张积和当即嗅到了阴谋的味道,她一方面派人通知蔡畅,一方面派人四处搜寻小曾。 最终,大家在离县城二里地的一个山坳里,找到了小曾,不过,这时的小曾已经牺牲,甚至他的四肢都被砍去了。 蔡畅赶到现场后,痛哭流涕,她抱着小曾的尸体悲痛道:"小曾,小曾,我对不起你啊,你才15岁啊......." 这次"暗杀事件"后,蔡畅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为了大家的安全着想,将众人安排到省委居住。 赖月明是幸运的,因为她被分配到了蔡畅所居住的一栋房子里。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赖月明与蔡畅,便有了最直接的接触,这也是她之后能够和陈毅相识的起因。 赖月明是兴国县人,1914年出生,少年时期,由于家贫,她在三岁被过继给了叔父,叔父不是一个好人,整日的吸食鸦片,家道中落后,叔父便将她卖到了一户姓谢的人家当童养媳。 这样的苦日子,赖月明过了一年又一年。 红军来兴国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又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赖月明趁此机会,脱离苦海,参加了革命。 上级见赖月明勤奋好学,还特地安排她前往瑞金师范学校学习,不过由于战事影响,赖月明在瑞金待的时间太短了,她的文化水平,并没有得到很多的提升。 "暗杀事件"后,能够和蔡畅居住在一起后,好学的赖月明,当即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一天傍晚,蔡畅在院子里散步时,赖月明下班回来,当即跑步上前,诚恳地对蔡畅说:"大姐,我想跟您学习文化,请您收下我这个学生,好吗?" 说完话,赖月明忽然觉得又有些愧疚,因为她知道,蔡畅的工作太忙了,怎么会有多余的时间去教导她学习呢。 就在赖月明准备开口收回这句话时,蔡畅说:"干革命工作,没有文化不行,你这个学生我收下了,从今天开始,每天学习一小时,贵在坚持。" 赖月明激动地蹦了起来。 由此,赖月明便和蔡畅,结下了深厚的私人友谊。 而也正是由于与蔡畅的结识,使得赖月明与陈毅之间,发生了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 当时在一次战斗的庆祝大会上,陈毅作为司令员,对同志们讲了许多勉励和赞扬的话,在台下的赖月明看着眼前的陈毅,虽然看着又黑又瘦,但是说的话却是轻声细语,亲切和蔼。 第一次见面,陈毅的表现给赖月明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陈毅讲完话后,赖月明作为文艺战士,开始和大家对起了山歌,一首接着一首,陈毅看着眼前这位"明亮"的江西妹子,心里微微一动。 蔡畅与丈夫李富春与陈毅是老战友了,他们相识的时间很久,自从陈毅的妻子肖菊英去世后,两人都很关心陈毅的个人问题,希望他能够重新建立自己的家庭。 很快,蔡畅便找到了赖月明。 赖月明得知蔡畅的来意,希望自己能嫁给陈毅,有些惊讶,也有些愕然, 赖月明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平民老百姓,怎么能配得上陈毅这位大首长呢? 蔡畅摇摇头,摆摆手,革命哪里有这么多的歧视呢? 后来,在蔡畅和李富春等的撮合下,赖月明与陈毅见了许多次的面,最终,两人袒露了心声,决定结为夫妻。 蔡畅得知结果后很是高兴,她亲自选定了一个时间,即九九重阳节,意为白头偕老,天长地久。 到了结婚那天,江西省委的一些同志们都来了,在众人的欢声笑语中,赖月明与陈毅完成了结婚仪式,正式地结为了夫妻。 按照道理说,新婚夫妻,应该是要度"蜜月",但是,由于当时战事紧张,赖月明与陈毅,并没有享受这个"蜜月",仅仅新婚几天后,陈毅就离开了家,重新投入到了紧张的战斗中。 后来,随着战事的变化,赖月明与陈毅一直过着聚少离多的日子。 直到1934年,两人被迫分离。 中央红军长征前,党中央下了决定,将陈毅留下来坚持游击战,赖月明得知后说,无论如何,她也要留下来,照顾陈毅。 陈毅之前由于腿部受伤,此时在医院休养,一天,他找来赖月明:"月明,我们的队伍中老人小孩很多,如果被敌人发现了,后果不堪设想,你怎么看?" 赖月明当即明白了陈毅的意思,她扑通跪倒在地:"我们好不容易在一起了,你又要赶我走,我就不走,如果你一定要我走,那就一枪打死我吧。" 陈毅看着眼前可亲的妻子,内心也许一片惆怅,他将赖月明抱在怀里,缓缓说道:"月明,你走吧,我一定会找你的。" 听着丈夫温柔的言语,赖月明心里其实明白,大敌当前,自己不能任性。 不过,那个时候两人都没有想到,他们这一次的分离,成为了两人一生的"遗憾" 离开陈毅后,赖月明前往兴盛县,当上了妇女部长,后来,由于兴盛县叛徒告密,我党在兴盛县的组织受到了极为严重的打击。 赖月明,就此和组织失去了联系。 当上情况危机,中央苏区已经"沦陷",赖月明无处可去,只能在九山避难,几个月后,赖月明的父亲得知女儿过着这么苦的日子,内心不忍,便将赖月明接回了家里。 后来,赖月明的父亲为了保护她的安全,将她秘密嫁给了一个鞋匠,然后对外声称女儿投井自杀。 这个鞋匠,倒也是个老实人,赖月明嫁给他后,第二年,赖月明就生下了一个女儿,不过遗憾的是,这个鞋匠有一次外出后,再也没回来,后来听人说,他得了病,由于没钱治死了。 得知结果,赖月明心里悲痛,她在思念着陈毅的同时,也不禁为自己苦难的经历而难过。 一个女人在那样的一个乱世里,始终是无法安稳的,后来,赖月明又嫁给了一位老红军战士,这位老红军战士,也成为了她最后的一位丈夫。 陈毅 实际上,陈毅也一直在惦念着赖月明,抗战全面爆发后,陈毅还专门派人前来兴国寻找赖月明,而他得知的结果是赖月明投井自杀。 这样的结果,最终磨灭了陈毅心里最后的期望。 从此,赖月明与陈毅两人虽然在同一个世界里,却是过着各不相知的生活,直到1954年,情况发生了改变。 1954年11月,赖月明带着5岁的儿子走进都县仙下圩的一家百货商店时,忽然看到报纸上一位和外国人合影的国务院副总理。 赖月明仔细一看,这不就是陈毅吗? 看着报纸,赖月明激动落下了眼泪:"陈毅,陈毅哥,没想到.....你还活着.....我的郎君....真的是你......." 旁边的商店老板看着赖月明,听着她说的话,一脸的不信。 他好心地开口道:"大妹子,你别胡说,这可是副总理呢....." 赖月明看着老板,回过神来:"陈毅还活着哩......。" 说完,赖月明就带着孩子转身离开了。 回到家后,赖月明便将此事告诉了自己的丈夫老方,多年的思念,赖月明再也忍不住,她想要上北京去找陈毅。 老方很生气,他说:"陈毅是你以前的老公,现在我们有了儿女,你一走,我们的家就散了,你不能走。" 孩子们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他们紧紧拉着赖月明哭喊着:"妈妈,妈妈,你不能走。" 看着孩子,赖月明在心里暗暗摇了摇头,她知道,自己与陈毅,终究是错过了。 可尽管如此,赖月明还是在思念着陈毅。 1968年,赖月明让儿子给政府写了一封信,这次,她收到了回信。 没多久,两名干部赶来,见到了赖月明,他们语重心长地说:"你现在有了家,子孙满堂,陈毅同志也另有妻子,也是个幸福的家庭,我们同情你的处境,要是孤身一人的话,可以把你接走,按有关规定安排你的生活,但是现在来看,你不去北京,是最好的,而且,现在陈毅同志的日子,也不好过。" 赖月明听完这一段话,再次的将多年的思念压在了心里。 4年后,陈毅因病去世,消息传到赖月明的耳朵里,赖月明当即找来了丈夫老方。 赖月明看着丈夫,有些无力地说:"老方,你去厅堂给立块灵牌,替我烧几注香,算是我对陈毅最后的一次心意吧。" 这一次,老方难得地理解了赖月明,他按照赖月明的话,去厅堂外,为陈毅设了一个小灵堂,为他吊唁。 也许那一刻,赖月明是想凭借着这一缕缕飘向远方的轻烟,带给已经离开的陈毅,表述自己多年不停息的思念。 建国后,赖月明的日子过得不好,实际上,她的大姐蔡畅,也一直惦记着她。 1954年,蔡畅就请人前往江西兴国,石城,宁都等地,寻找赖月明的足迹,可是最终都一无所获。 尽管如此,蔡畅并没有死心,她也是一直在惦念着这个"月明妹妹" 直到1985年,在经过长达30多年的寻找后,蔡畅终于得到了一个好的结果,这件事,便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件事。 赖月明给蔡畅写信,蔡畅知道赖月明还活着的时候,才将多年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1988年,蔡畅时日不多,赖月明很快接到消息,大姐想要见她一面。 得知消息,赖月明在小儿子的陪同下,来到了北京。 时隔54年后,赖月明终于再次见到了自己的蔡大姐。 那一天,赖月明无论怎么控制,都无法阻止自己的眼泪落下来,蔡畅紧紧握着赖月明的手,一切尽在不言中。 1990年,当蔡畅去世的消息传来时,赖月明再次于自己的家里,以老一辈祭奠的方式,恭恭敬敬的祭拜了这位带着她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