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例肠癌患者一位可以治愈,一位生命堪忧,医生只因做法不同
今天要说的两位肠癌患者,前期症状几乎一模一样,年龄等外在因素也基本差不多。但是只因两人的做法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其中一位可以彻底治愈,一位则因为发展迅速预后较差,性命堪忧。
老人腹痛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病例一:72岁的老爷爷,平时身体一直很健康,没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近半年来,反复腹痛、腹胀,腹泻便秘交替,到了当地的诊所,诊断为"肠胃炎",断断续续输液治疗一个月,但是始终不见好转。
最终在旁人的劝说下,才辗转来到了城里的大医院。
到了医院,医生问诊:近期主要是哪里不舒服?
老人:排便困难有两天了。
医生:经常便秘吗?
老人:有时候便秘,有时候拉肚子,交替着来。
医生:大便是不是变细了?
老人:没注意看。
医生:最近吃饭怎么样?
老人:胃口不好,最近瘦了好多。
医生进行腹部触诊,检查发现老人下腹部有一巨大肿物。直肠指检发现菜花样肿物,表面粗糙,不移推动,指套可见血迹。
问诊
医生没有当面和老人说,而是私下里和老人的儿子说:你父亲很可能是直肠癌,需要住院手术治疗。他之所以排便困难是因为直肠癌肿物造成的直肠梗阻,不手术老人会很难受,而且不及时手术可能活不太久。
老人的儿子听取了医生的建议。
术前CT检查发现:肿瘤组织从乙状结肠一直延伸长到了距离直肠4厘米的地方,整个肠腔被环形侵犯增生,结直肠外的淋巴结数枚肿大,考虑是局部转移。好在在肝脏和肺部还没有发现转移病灶。
肠镜检查时发现肿瘤环绕着直肠增生,肠镜根本没法通过!
医生们也没办法,只能尽最大努力,将肿瘤病灶全部清除干净。对于预后,医生也没有很大的把握!
只能说,来得太晚了!
肠镜检查
病例二:60岁的老人,平时身体健康。因为身边的人进行体检发现直肠癌,于是来医院进行体检胃肠镜。
结果发现:直肠、乙状结肠及升结肠可见多枚广基、带蒂息肉样隆起;其中乙状结肠一枚息肉表面发白凹陷;NBI观察腺管结构消失,考虑恶变可能。
由于病变很小,医生直接在肠镜下进行套圈切除,病变基底距切缘约1cm。
术后病理:息肉已经癌变。
病理显示癌变
由于发现及时并及时进行了手术切除,这位老人后期只需要定期复查即可,不需要进行化疗等后续治疗,可以说达到了完全治愈!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两位老人都是60岁左右,但是现如今却有了两种结果。
梳理一下来看,第一位老人平时身体健康,在有了消化道症状后,没给与足够的重视,在当地诊所还被诊断为"胃肠炎",前后耽误了半年时间。
手术
而第二位老人同样是60岁左右,平时身体健康,因为身边的人查出直肠癌,自己有了忧患意识,立马进行常规的胃肠镜体检,结果发现异常并及时进行处理,有了一个很好的结果。
其实,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太过庞大,很多农村地区的老人对结直肠癌认识不足,造成了大量的中晚期直肠癌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结直肠癌,俗称大肠癌,近些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年轻化趋势也很明显。根据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5年恶性肿瘤死亡和发病排名中,CRC分别列于第5和第3位,占比分别为8.00%和9.88%年,新发病例42.92万,死亡病例28.14万,日均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为11759和7710,就是说,每半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肠癌。
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以及城市工业化进度的大幅加快,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结直肠癌的发病结构也发生了改变。现如今,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以每年4.2%的速度递增,超过了全球的平均水平。在40岁以上,就成了结直肠癌的高发人群。
根据报道,目前国内发现最小的肠腺瘤息肉癌患者为16岁,确诊的最小的肠癌患者为22 岁!而30-40岁之间的人群发现肠腺瘤息肉的检出率高达22.1%!
结直肠癌变的过程
要知道,高达95%的结直肠癌患者都是因为肠腺瘤息肉演变而来的!
最让人隐患的是,结直肠癌早期没有特异症状。很多人在早期,都认识是吃坏了肚子或者是普通的胃肠炎,也有甚者以为是痔疮,导致了85%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现时就已经处在中晚期!
其实,生活中想要及时发现结直肠病变很简单,进行一个肠镜检查即可查出大多数的结直肠病变。那么,哪些人需要进行肠镜检查呢?医生建议,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需要立刻进行肠镜检查:
1、大便带血。特别是大便掺杂在一起的血便。如果是黑便,则需要加做胃镜,排出上消化道出血。
2、常规体检发现粪便常规潜血阳性。早期肠癌患者大便带血肉眼看不出来,只有通过粪便常规能检查出来。
3、有过息肉切除史。一般情况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要一年复查一次。
4、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特别是家族中有结直肠腺瘤息肉的。
5、反复腹痛、腹泻,腹胀,食欲不振,腹泻与便秘交替的,短期内无明确原因暴瘦的。
6、排便习惯明显改变的,如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大便变细等。
7、40岁以上,长期坐着不动缺乏锻炼者,喜食腌制食品,吸烟饮酒者。
最后提醒大家,结直肠癌变是一个很慢的过程,但凡在这段时间内发现并及时治疗,都能大大提高预后。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