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科状元何川洋,高考659分被北大拒绝坚决不能录取这种人
13年前被北大拒绝的重庆文科状元何川洋是谁,结局如何?
2006年6月25日,何川洋参加中考。最终他考了677的好成绩,也让他以全县第三的成绩考上了巫山县最好的高中——南开中学。在这里,何川洋进入了最好的班级,他也有了新的目标,那就是考上北大。
家长也为何川洋高兴。父亲当然希望儿子能考上北大,也希望能为儿子做点事。作为在县招生办工作的何业达,他能想到的只有何川洋能通过一些手段为高考加分。
那一刻,何业达想到了一个坏招,就是把何川洋的户籍改了,这样他就可以在高考中为少数民族加分了。
何川洋以后能爬到什么高度,每个人心里都装着无限脑,因为他太优秀了。
初中毕业后,何川洋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南开中学。
这个学校的名字没必要过多介绍。我相信你们都听说过。能来这所中学的,一定是每个初中的"尖子生",可谓高手如云。
在这种环境下,一不注意就会被远远甩在后面,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对接下来的学习道路影响很大。
作为招生办主任,他对考试加分政策了解很多。他实际上是利用职务之便,把川阳的民族身份从汉族改成了少数民族。要知道,这么一改,可以直接加20分。对于高考成绩来说,20分可以一下子超越几万人。寻找大学梦
父母虽然很难过被辞退,但最关心的还是孩子。既然儿子裸考成绩还是高考第一,为什么不能考上其他学校?他们主动联系香港中文大学,但这次还是被拒绝了。
当我妈看到自己走不出阴影的儿子时,她天天以泪洗面,几乎把眼睛哭瞎了。何大连晚上带着妻子去医院挂号,后来做了避免失明的手术。
何川洋就这样,每天呆在自己狭小的世界里。不知道要多久。
终于有一天,他打开门,第一次注意到了窗外鸟儿的鸣叫和清晨第一缕温暖的阳光。这么多天来,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又会是自己了。
妈妈送何川洋去学校复读的时候很开心,爸爸却不好意思送他,觉得还是欠他的。妈妈看着何川洋一个人进了学校,在高中门口站了好久。
在身边人的回忆中,何川洋并不平淡。只能说字数不多。现在好像何川洋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了。三岁读四大经典小说童书,不是别的孩子能做到的。
只是他爸爸何业达这几年在学校看到了太多受宠的孩子。虽然他的儿子何川洋很优秀,但并没有他父亲想的那么优秀。
事情一发生,就发酵得很快,网上很多人都在声讨他家的做法,但也有网友觉得何川洋如果没有那20分的加持,也会是高考状元。
也许何川洋作为当事人,我当时并不想做任何修改自己民族的事情,但那只是我一家的自作主张,但只有当事人才能知道事情的真相。
下面问题来了。得知这个情况后,北大会选择继续录取何川洋?
曝出何川洋涉嫌身份造假,主要是因为他在高考的时候,有一个关于民族信息的栏目。当时填的是土家族,实际上是汉族。这件事被披露后,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有人认为何川洋是投机取巧拿到985名校的录取名额,尤其是因为少数民族的关系。
这件事在网上持续发酵后,连北大都受到了影响,产生了影响。最后北大不得不做出回应,忍痛割爱,选择拒绝何川洋录取,这也导致何川洋最终与985名校失之交臂。这件事不仅毁了他的名声,连北大都拒绝录取。还说就算分数再高也不会再被录取。
面对这样的人生挫折,何川洋想过逃避,想过放弃。但在家人朋友的劝说下,再加上北大的鼓励,他被要求做一个真诚正直的人。北大的大门依然为他敞开,就这样,他最终决定为自己的理想奋斗,选择了复读的道路。
结果有调查发现,初中时何川洋还是写成了"汉族",高中时却改成了"土家族"。深入调查后发现何川洋根本不符合土家族的要求,之所以能顺利变更户籍,是因为其父母利用手中的权力和职位进行操作。
2009年6月22日,重庆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31名考生民族认同存在问题,因此免于加分。出于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的目的,不会公开这些考生的姓名和具体信息。
不公布候选人名单的决定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接着,北京有记者通过对比重庆招生办发布的两份加分名单,拟定了一份24名涉嫌国家身份造假的考生名单,其中包括当年的文科状元何川洋。
因为当年的热度,何川洋我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他不忘初心,就读于北京大学,最后进入中国农业银行。
在品石军看来,何川洋其父的行为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虽然目的是帮助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是高考的公平性和权威性是不能挑战的,否则只能自食苦果。
正如何川洋自己所说:"我不怕苦,因为我知道他拿我没办法。
我无愧于心,我能东山再起。"走歪门邪道是达不到顶峰的。只有实力经得起考验。不放弃,随时可以东山再起。